2024-10-17
作者:賀珺箐
1954年
第一塊太陽能電池
在美國貝爾實驗室誕生
這是太陽能發展的歷史性突破
也標志著人類在能源利用方面
開啟了嶄新篇章
70年后的今天
中國光伏裝機容量
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
中國已成為全球新能源領域
當之無愧的引領者和貢獻者
從原材料、設備、市場“三頭在外”
到多次刷新世界紀錄
中國光伏何以成功“轉身”?
本期《光伏密碼》
帶您一覽光伏電池發展
的中國路徑
發展
從“微不足道”到“擔當大任”
您可能想象不到
我國光伏電池最初是用于“天上”
1958年
我國正式開始研制太陽能電池1968年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開始為“實踐一號”衛星
研制和生產硅太陽電池
研制“實踐一號”衛星
1971年
我國首次應用太陽電池
作為科學試驗衛星的電源
拉開了太陽電池
在空間應用實驗序幕
1971年“實踐一號”發射升空
1984年“東方紅二號”發射升空,配備了國產的單晶硅電池
2018年“嫦娥四號”發射升空,搭載太陽能電池板為動力來源
20世紀70年代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 全球能源危機和污染日益嚴峻 人類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急劇上升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 作為清潔能源的光伏 被提到歷史性高度 1975年 寧波、開封先后成立 太陽能電池廠
寧波太陽能電池廠的老組件
至此
太陽能電池的應用
從“天上”回到了地面
20世紀80年代末期
中國引進了多條
太陽能電池生產線
使中國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能力
由原來的千瓦級別
提升至兆瓦級別
然而 我國光伏產業發展 也并非“一帆風順” 進入21世紀 受全球金融風暴 歐美“雙反”政策影響 國內光伏格局已然發生劇化 中國光伏行業面臨在夾縫中成長 也就是在這時 通威也等來了 戰略進入太陽能電池產業的 絕佳良機
2013年11月18日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投產儀式現場
2013年9月10日 經歷218輪舉牌 通威最終以8.7億元的價格 成功并購賽維合肥工廠 正式打通光伏新能源產業 第二條賽道 僅1年后 這家當時全球最大的 電池片單體工廠滿產 再1年后 便成為國內電池環節 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 隨后 通威在光伏領域 按下發展“加速鍵” 不斷拓寬事業版圖 引領行業向更加綠色 可持續的未來邁進
2017年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儀式現場
2017年 通威太陽能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2019年 通威太陽能全球首個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在成都誕生 2020年 通威太陽能金堂基地開工;眉山一期項目投產,二期項目開工 2021年 通威太陽能形成了合肥、雙流、眉山、金堂四大電池片基地 2023年 通威高效電池產能95GW,累計出貨量突破200GW 與時代同頻 與國家同步 通威在光伏領域加快布局 高效電池連續七年 出貨量全球第一 光伏產品遠銷 全球40余個國家和地區 助力中國光伏在世界舞臺大展身手
CCTV-1《新聞聯播》報道了以通威為代表的光伏企業成為中國外貿“強引擎”
2023年
以光伏產品等為代表的
中國“新三樣”
產品出口額首次破萬億元大關
中國已成為全球新能源領域
當之無愧的引領者和貢獻者
創新
從受制于人到遙遙領先
中國光伏的快速發展 離不開技術創新的驅動 今年發布的 《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指出 中國建成完備的 光伏全產業鏈 研發設計和集成制造體系 鈣鈦礦等光伏電池技術轉換效率 多次刷新世界紀錄 量產先進晶體硅光伏電池 轉換效率超過25%
《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發布
但時間拉回十余年前
剛剛興起的中國光伏產業
卻面臨著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彼時的中國企業意識到
要想不被別人“卡脖子”
核心技術和產業鏈
供應鏈的“命門”
必須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至此中國光伏企業“痛定思痛”
掀起了科技創新熱潮
推動多種高效電池技術
研發和應用
并成功推動其大規模產業化
通威太陽能智能制造生產線
通威也將技術研發
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2023年
通威同時自主研發
首個針對TOPCon量產的
PECVD poly路線
和行業首條
大尺寸銅互聯(THL)技術
并建設了新型電池
組件行業主流技術中試線等
2024年7月30日,通威全球創新研發中心半片切片中試線首片順利下線
2024年6月
通威全球創新研發中心
正式投入使用
該研發中心布局幾乎涵蓋
所有太陽能電池
組件等未來主流技術
新建的TOPCon、HJT、XBC、
鈣鈦礦電池及組件中試線
均已陸續投入使用
通威太陽能5G生產車間
目前
我國已形成
全球領先的完整光伏產業鏈
電池環節產能占全球的85%
2023年
電池片環節
全球排名前十的企業
均為中國企業
總產能占全球
總產能的66%
未來
以通威為代表的
中國光伏企業
將持續強化
中國光伏核心競爭優勢
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