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迎來第三個發展春天
2003-09-20
作者:《人民政協報》2002年11月14日
——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長劉漢元評述十八年創業路
編者按:
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保護私人財產的法律制度”,這預示民營經濟發展的最后一個瓶勁即將打破,可以期待處身公平競爭環境下的民營經濟必將獲得超乎尋常的爆發力。在舉世欣喜的同時,民營企業更需認識自己肩負的責任,十六大報告還捉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是中國在新世紀的偉大行動綱領。本文通過一個全國政協委員十八年創業環境的變遷,讓人感知現有的大好局面來自不易,激勵更多的民營企業家們奮發進取,造福民眾。
減少審批,中國經濟將更顯活力
記者:美國《財富》雜志最近在全球評選了40歲以下的40名企業家,您是其中之一,可見國際社會對通威集團的認可。今天的我們已經很難想象您創業早期的環境,可以介紹一下嗎?
劉漢元:公司創辦于1984年,當時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思想障礙,所有人一提到錢都搖頭,說道搞企業經營更是從觀念上抵觸,雖然政府號召人們勤勞致富,很多人根本不敢嘗試,尤其在城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只有膽量大的人才能擺脫這種束縛,但是最大的好處是中國處于短缺經濟,市場商機比比皆是,不管生產什么東西都能銷售賺錢。1992年,我們公司開始組建集團,正好遇到小平南巡,改革開放的強勁東風在政策上為企業營造了短期發展的良好條件,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最好的時機,不利的方面是國企基本在所有行業占據優勢,政策、法律、法規的不配套給民營企業的發展造成了許多困擾。
記者:黨的十五大正式確認非公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使非公經濟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此時的環境如何?
劉漢元:隨著十五大對非公經濟的重新定義,拔高了民營經濟的地位,從長遠看,市場經濟條件下非公經濟的持久發展具備了法律保障,這是一個質的飛躍;另一方面,人們從上到下基本接受與認同了民營經濟對國家經濟發展所起作用,例如就業、納稅、再就業等,這些外部條件的改變,使得非公經濟的發展進入又一個新的最時機,面臨的問題是由于中國經濟處于調整時期,市場普遍供過于求,許多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發展速度受到制約,只有整正在管理上具備優勢,整體經濟實力強人的優秀企業才能獲得長足發展。
記者:您認為當前環境猶嫌不足的地方是哪里?為什么?
劉漢元:現在有一種很可怕的傾向是這要加強管理,那要收緊捏緊,面對全球性競爭壓力,政府的理性智者應該思考,進一步放松不必要的管制和行政審批,賦予中國經濟新的活力,縱觀改革開放二十年的歷史,是一個開放搞活的歷史。哪個行業對國內搞活,對外資開放,哪個行業就獲得快速發展,家電業、飼料業無一例外,當初,家電業重復建設,飼料業魚目混珠,經過一、二十年的發展,這些行業不僅給社會、百姓帶來豐富的物質享受,同時,還營造了一批真正有競爭能力、有管理水平、很大程度能與國際資本抗衡的大型企業,而且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用市場方式爭取的地位,不是靠關稅、壟斷和政策、凡是捏住不放的行業,無論汽車、金融、保險,和二十年前幾乎沒有太大區別。中國經濟二十年的輝煌成就,絕不是管出來的,而是放出來的,我們切忌不要忘了靠什么讓老百姓富起來。
記者補白:(與劉漢元的交流是一種睿智的享受,他從來不拘泥于現有的觀點,總能出其不意換一個視角看問題和分析現象。劉漢元的口才也是出奇的好,可以滔滔不絕,一瀉千里,伴隨著孩童般燦爛的笑容。不管什么時候見到劉漢元,都是西裝領帶,一等一的整齊和規范,這可能與他做事的風格相似——認真。劉漢元的控制力也讓人印象深刻,只開出一個小時的采訪時間,因為信息量已然豐富,不過,談話中是絕對的坦率與真實,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三次采訪,三次收獲,拒絕重復的劉漢元總是在不斷思考,他的思想就象他的年齡一樣年青。想到劉漢元,記者就會想起一個詞:新鮮出爐。)
車大了不能拐急彎,這是社會常識
記者:許多經濟學家都提出減稅的呼吁,身為民營企業,這種需求迫切嗎?
劉漢元:改革開放二十余年,民營企業只分享了很少的社會資源,可以說,吃的是邊角余料,但是,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解決就業的主渠道,是新增稅源的生力軍。我們靠一步一個腳印,辛辛苦苦的積累獲得持久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民營企業今天仍處于相對弱勢地位,面臨國際資本的競爭壓力無時不在,隨時如履薄冰,我們的政府、政策應盡可能維護他們在市場條件下的搏擊,而不要過多尋求對他們的索取,況且,中國經濟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貨緊縮,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講,都應該適當減輕企業的稅負。
記者補白:(剛剛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優秀提案表彰會上,200件受表彰的提案中就有劉漢元的名字,他最得意的是1998年國家宏觀經濟略顯疲態時就提出了應該減賦輕稅的建議,并被全國政協辦公廳作為《參政議政》動態,上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記者:前段時間媒體抄得沸沸揚揚的富豪納稅問題,您怎么看?
劉漢元:鄧小平提出“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最終走向共同富裕”,這有兩個不同的概念,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站在窮的角度,這些富豪們是富了,所以應該“打富濟貧”;站在另一個角度,他們僅是先富起來的一批人,目的是讓他們去帶動更多的人,事實上他們正在做這樣的工作。我們要去的方向是成功的彼岸,是共同富裕,切不可認為有人過去了,他們在彼岸,大部分人在此岸,就該把彼岸的人拉回來,而是此岸的人要想辦法到彼岸去。任何錯位都將引起社會的不安,稅收政策的調整,一定要穩步推進,切不可操之過急。
記者補白:(以劉漢元的親身經歷言,年方十七,父母拿出血汗錢300元支持他創業,期間經歷曲折,因為通威的出現,中國也成了世界上唯一魚的產出量大于捕撈量的國家。念及此,頗有感慨辛勤創業的民營企業家就如魯迅所言: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公眾往往看到成功企業表面的光環,誰去體會背后的艱辛,豈知,這些企業又是踏著多少倒下的市場先驅前行,劉漢元說,民企死了找誰,死了還不就死了。所以,民營企業家總是渴望一個寬松的環境,不帶有歧視的眼光。)
記者:您所說的“不可操之過急”是什么含義呢?
劉漢元:稅收的增長要有一個平和穩健的過程,因為它涉及社會利益的調整,任何一個陡然調整都將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車大了不能拐急彎,一只好不容易形成的社會氛圍又人為地扭曲過去,將是一種社會思維上的倒退,企業如果不是競爭的需要,你收多少,其實無所謂,可是,真正有積累的企業才是拉動內需,抵御外來競爭真正的主力軍和生力軍,沒有錢賺的企業他沒有能力發展,也無法抗日、抗美。稅收的快速增長對于國家長期藏富于民,內需的持久拉動,投資熱情的保持和提升來講,都是極為不利的。
記者補白:(言于此,劉漢元有些激動,索性脫下西裝,他再三強調,稅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太重的一個調控杠桿,怎么扛,對這個群體,投資的熱情,國民經濟的發展太重要了。)
認真工作,成功就是一種必然
記者:十六大報告再次肯定了民營企業的“建設者”身份,您認為怎么做才能無愧這個光榮稱號?
劉漢元:首先,要把企業辦好,多生產符合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通威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目前我們關于魚飼料的生產和研究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次,創造先進的企業文化,我們提出要“追求卓越,奉獻社會”,即企業的目標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相協調,這不是一句空話,你可以與社會的需要背道而馳,可最終你要被社會淘汰,這是市場經濟的偉大之處;第三,照章納稅,依法經營,8年前我們就明確提出“誠、信、正、一”的經營理念,將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建立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
記者:通威無故事是許多人的感覺,多年來,通威一直低調運行,卻悄悄成為中國最大的魚飼料生產廠家,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劉漢元:通威走過的所有過程從一開始到現在,貫穿的一條主線就是認真,用認真來控制每一個過程,當初的養魚試驗如此,若干年企業發展如此,這么多年沒有大起大落也是得益于此。一個人理性思考后做出決策,在執行中做好某一件事的每一個環節,這樣下來成功就是一種必然而絕非偶然。很多人做事情馬馬虎虎,隨隨便便,則成功是偶然,失敗也將是偶然,社會多數人屬于后者。我們將認真作為長期的一種追求并成為工作習慣,的確難能可貴。
記者補白:(劉漢元的語言十分生動,他形容暴富的人是,“咚,一玩心跳,一瞬間,傻眼了,賺這么多錢;咚,再玩心跳,又傻眼了,沒了。”)
記者:當外部環境困難重重時,您是否想過放棄,或者一走了之?
劉漢元:我是絕對不留后路。不用過多擔心你才無畏,無畏你才能一如既往地往前沖,如果存在諸多顧慮,就要留很多后路,影響你的發展,搞企業的人一定要有這種豁達。出國可以一走了之,不認爹媽也可以,但心里會流血,誰是你的娘,你永遠丟不掉這個情結,跑不等于換了心,還是中國心,人就是這樣一個怪物,還是覺得中國發展了,臉上才光彩。
記者補白:(“無知者無畏”,劉漢元關于“無知”的解釋有兩種,一是純粹無知,一是智者先行,劉漢元自認屬于后者。民營經濟的政策幾經調整,劉漢元對企業的認識早已超越個人,更多的是站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高度上考慮,我想,這是任何一個企業能夠做大所必需的氣度與胸懷,一個計較自己利益得失的人難干成事業。)
記者:如果讓您評價通威,您會怎么說?
劉漢元:我們就是一個兢兢業業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平凡而又偉大的企業。如果企業都以通威為榜樣做到這種程度,對社會將是百益而無一害的事情。(陳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