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減持方案 促進股市繁榮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通威集團總裁劉漢元呼吁優化減持方案
2003-09-20
作者:《中國企業報》2002-3-5
【記者林秋培北京報道】全國政協委員、四川通威集團總裁劉漢元在政協九屆五次會議開幕的當晚特別約見本報記者,對備受關注的國有股減持問題發表看法。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我國股市發展到今天已經對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想把減持資金用來建立社?;?,還是用于集中投資,就當前中國經濟而言,均不如維持一個健康有效、充滿人氣的證券市場,對全社會全方位拉動內需、繁榮市場所起的作用那么直接,那么明顯。一個健康向上的中國股市對促進企業投資和發展,保證金融安全,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保證我國社會的長治久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建議應通過優化國有股減持方案,進而有效解決我國股市遺留的許多根本性問題,盡快恢復人心、恢復人氣,讓中國股市走上穩健發展之路,從而為中國21世紀經濟新的騰飛作出貢獻。
劉漢元說,中國股市經歷了10多年的曲折發展,其間共經歷了六次股市大跌。最近的一次是發生在去年的前所未有的暴跌。從2001年6月13日至2002年1月29日,上證指數下跌達40.36%,A股流通市值從18161億元減少至10772億元,損失7389億元。這次暴跌將給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而且長遠的負面影響,已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為了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我國政府近年來采取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財政擴張政策。自1998年以來,我國在過去4年期間累計發行國債5100億元用于國債投資,擴大了國內需求。據統計分析,從1998年至2001年期間,國債項目投資帶動了經濟平均增長1.75%;創造就業崗位超過500萬個;增加稅收7.6%;增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98%,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的國民經濟運行保持了快增長、高效益和低通脹的發展勢頭。然而,由于股市的暴跌,去年我國股市的市值在半年多一點的時間中就減少了7389億元,遠遠超過了四年累計國債投資5100億元,在很短的時間內和很大程度上就可能抵消了我國“積極財政政策”長期努力所取得的成效。
今天,我國兩市上市公司數目已接近1200家,投資者數量超過6500萬,市價總值占GDP的比重已達50%,因此股市的漲落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他進而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從宏觀經濟來看,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測算,目前我國A股股票市場每變動一個百分點,將對GDP產生0.7‰的影響。按此推算,去年我國股市市值下跌40%多,理論上將影響GDP2.8個百分點。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按去年的峰值計算,此輪股市的下跌將導致GDP增長率的大幅下降,而可能明顯低于7%的增長目標,因此將對宏觀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其次,從企業投資規模來看,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測算,2000年我國證券市場上市融資額達2103億元,比1999年增加了1162億元,如果融資資金全部用于當年投資,可拉動GDP增長11%。而2001年通過發行、配售股票共籌集資金僅1168億元,比上年減少935億元,相應地降低了對GDP增長的拉動作用。
再次,從消費需求角度來看,專家認為,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比較集中在城鎮居民的消費能力上,而6500萬公眾投資者則是城鎮居民中最具實力的消費階層,是擴大消費需求的主力軍,對消費需求的影響具有主流作用。公眾投資者是我國股市的投資主體,根據多家機構調查,7000多億市值的下跌主要是這部分投資者的虧損。按照財富效應,股價的巨幅下挫會抑制消費需求。2001年下半年我國的旅游、汽車、住房和耐用消費品市場已經受到明顯的影響。
劉漢元指出,人們普遍地認為,國有股減持是此次股市暴跌的導火索。去年不合理的高價減持辦法損害了廣大公眾投資者的利益,使其對股市喪失信心,引發了這一輪股市的暴跌。為了找到合理的多贏的減持方案,在去年的最后兩個月內,很多專家和關心股市的人提出了多種方案。
劉漢元的觀點是,優化的國有股的減持方案應能全力擴大內需,維持股市人氣,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公眾投資者在我國股市和消費市場起著雙重主角的作用。解決股市問題的關鍵在于保護中國股市投資主體——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補償他們的損失,恢復他們的信心,才能恢復股市的繁榮,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劉漢元認為,在股市上,廣大公眾投資者至少承受了四個方面的損失(或者說作了奉獻)。其一,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國有出資實行的評估辦法,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大旗以及相關政策的傾斜下,國有資產通常獲得較大的增值,再通過首發、配股或增發向社會公眾溢價發行,因此,對國有股權增值的貢獻的一個主要來源是公眾投資者認購上市公司股份后現金流量的流入(據統計,過去十幾年中,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上市共從股市融資逾7000億元);其二,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上市而不改制,經營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并沒有得到改善,這種情況造成很多國有企業的盈利水平很低,甚至出現嚴重的虧損。這些企業不僅沒有給公眾投資者帶來相應的回報,反而給他們造成損失;其三,由于不少的國有企業上市是由于企業解困的需要(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為數不少的一些人看來,股市是國有大中企業解困的主要途徑),由于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許多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歷史問題:如小企業大社會、無效資產比重大、壞賬呆賬死賬、大量冗員、不少賬實不符的資產均進入了股份公司,并在股市上高價套現,給今天的股市埋下了許許多多地雷;其四,印花稅、交易費每年合起來幾乎等于上市公司的總盈利,證券市場事實上不堪重負;其五,由于決策失誤或者信息不實給廣大公眾投資者造成損失。
劉漢元呼吁,作為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專家,面對“千瘡百孔”的、“先天不足”的、僅十多歲的中國股市,應該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呵護;少一些抽薪,多一些加油。因為今天的中國股市不僅僅只是一個自行其是的股市,因為一個積極向上、興旺發達的資本市場(何況到今天為止她幾乎是中國惟一的資本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何等的重要已毋庸諱言!
面對股市的歷史和現狀,劉漢元建議,優化的國有股減持方案應還利于公眾投資者,政府作為上市公司主體的國有股的代表人,理應還國有股原本的真實價值,主動讓利,讓廣大投資者、讓老百姓多贏!
他對他的建議作出具體解釋:國有股優化減持方案,可將國有股本所擁有的權益首先用來清償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無效資產,壞賬呆賬死賬,冗員負擔,賬實不符的資產損失,一部分用于無償配送或低價向流通股持有人配售,其余部分凡國家可以放手的產業均可將大股東或者控股權轉讓給有資產經營和管理能力的投資人,真正讓企業產權清晰、管理有效、持續健康發展。他說,許多歷史的問題原本是由國有企業自身造成的,不應該由股民承擔責任,政府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行動。把問題徹底解決掉的辦法是先將企業做干凈、做純粹,將核心主體做強、做好,然后再談轉讓。同時加快其他經濟成份中的優良資產的上市工作,以優化上市公司主體,用一大批做好做實做強的股份公司來支撐未來中國股市的進一步健康而持久的發展。
劉漢元說,中國股市經歷了10多年的曲折發展,其間共經歷了六次股市大跌。最近的一次是發生在去年的前所未有的暴跌。從2001年6月13日至2002年1月29日,上證指數下跌達40.36%,A股流通市值從18161億元減少至10772億元,損失7389億元。這次暴跌將給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而且長遠的負面影響,已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為了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我國政府近年來采取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財政擴張政策。自1998年以來,我國在過去4年期間累計發行國債5100億元用于國債投資,擴大了國內需求。據統計分析,從1998年至2001年期間,國債項目投資帶動了經濟平均增長1.75%;創造就業崗位超過500萬個;增加稅收7.6%;增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98%,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的國民經濟運行保持了快增長、高效益和低通脹的發展勢頭。然而,由于股市的暴跌,去年我國股市的市值在半年多一點的時間中就減少了7389億元,遠遠超過了四年累計國債投資5100億元,在很短的時間內和很大程度上就可能抵消了我國“積極財政政策”長期努力所取得的成效。
今天,我國兩市上市公司數目已接近1200家,投資者數量超過6500萬,市價總值占GDP的比重已達50%,因此股市的漲落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他進而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從宏觀經濟來看,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測算,目前我國A股股票市場每變動一個百分點,將對GDP產生0.7‰的影響。按此推算,去年我國股市市值下跌40%多,理論上將影響GDP2.8個百分點。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按去年的峰值計算,此輪股市的下跌將導致GDP增長率的大幅下降,而可能明顯低于7%的增長目標,因此將對宏觀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其次,從企業投資規模來看,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測算,2000年我國證券市場上市融資額達2103億元,比1999年增加了1162億元,如果融資資金全部用于當年投資,可拉動GDP增長11%。而2001年通過發行、配售股票共籌集資金僅1168億元,比上年減少935億元,相應地降低了對GDP增長的拉動作用。
再次,從消費需求角度來看,專家認為,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比較集中在城鎮居民的消費能力上,而6500萬公眾投資者則是城鎮居民中最具實力的消費階層,是擴大消費需求的主力軍,對消費需求的影響具有主流作用。公眾投資者是我國股市的投資主體,根據多家機構調查,7000多億市值的下跌主要是這部分投資者的虧損。按照財富效應,股價的巨幅下挫會抑制消費需求。2001年下半年我國的旅游、汽車、住房和耐用消費品市場已經受到明顯的影響。
劉漢元指出,人們普遍地認為,國有股減持是此次股市暴跌的導火索。去年不合理的高價減持辦法損害了廣大公眾投資者的利益,使其對股市喪失信心,引發了這一輪股市的暴跌。為了找到合理的多贏的減持方案,在去年的最后兩個月內,很多專家和關心股市的人提出了多種方案。
劉漢元的觀點是,優化的國有股的減持方案應能全力擴大內需,維持股市人氣,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公眾投資者在我國股市和消費市場起著雙重主角的作用。解決股市問題的關鍵在于保護中國股市投資主體——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補償他們的損失,恢復他們的信心,才能恢復股市的繁榮,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劉漢元認為,在股市上,廣大公眾投資者至少承受了四個方面的損失(或者說作了奉獻)。其一,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國有出資實行的評估辦法,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大旗以及相關政策的傾斜下,國有資產通常獲得較大的增值,再通過首發、配股或增發向社會公眾溢價發行,因此,對國有股權增值的貢獻的一個主要來源是公眾投資者認購上市公司股份后現金流量的流入(據統計,過去十幾年中,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上市共從股市融資逾7000億元);其二,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上市而不改制,經營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并沒有得到改善,這種情況造成很多國有企業的盈利水平很低,甚至出現嚴重的虧損。這些企業不僅沒有給公眾投資者帶來相應的回報,反而給他們造成損失;其三,由于不少的國有企業上市是由于企業解困的需要(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為數不少的一些人看來,股市是國有大中企業解困的主要途徑),由于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許多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歷史問題:如小企業大社會、無效資產比重大、壞賬呆賬死賬、大量冗員、不少賬實不符的資產均進入了股份公司,并在股市上高價套現,給今天的股市埋下了許許多多地雷;其四,印花稅、交易費每年合起來幾乎等于上市公司的總盈利,證券市場事實上不堪重負;其五,由于決策失誤或者信息不實給廣大公眾投資者造成損失。
劉漢元呼吁,作為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專家,面對“千瘡百孔”的、“先天不足”的、僅十多歲的中國股市,應該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呵護;少一些抽薪,多一些加油。因為今天的中國股市不僅僅只是一個自行其是的股市,因為一個積極向上、興旺發達的資本市場(何況到今天為止她幾乎是中國惟一的資本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何等的重要已毋庸諱言!
面對股市的歷史和現狀,劉漢元建議,優化的國有股減持方案應還利于公眾投資者,政府作為上市公司主體的國有股的代表人,理應還國有股原本的真實價值,主動讓利,讓廣大投資者、讓老百姓多贏!
他對他的建議作出具體解釋:國有股優化減持方案,可將國有股本所擁有的權益首先用來清償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無效資產,壞賬呆賬死賬,冗員負擔,賬實不符的資產損失,一部分用于無償配送或低價向流通股持有人配售,其余部分凡國家可以放手的產業均可將大股東或者控股權轉讓給有資產經營和管理能力的投資人,真正讓企業產權清晰、管理有效、持續健康發展。他說,許多歷史的問題原本是由國有企業自身造成的,不應該由股民承擔責任,政府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行動。把問題徹底解決掉的辦法是先將企業做干凈、做純粹,將核心主體做強、做好,然后再談轉讓。同時加快其他經濟成份中的優良資產的上市工作,以優化上市公司主體,用一大批做好做實做強的股份公司來支撐未來中國股市的進一步健康而持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