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魚文化 通威歲末上演扛鼎大作
2005-12-21
作者:《成都日報》
隨著2008北京奧運吉祥物正式對外公布,通威集團總裁劉漢元可以說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五個奧運吉祥物中,以魚為原形的“福娃貝貝”無形中讓通威這個專注于“賣”魚的企業與奧運有了不解的情緣。
據了解,通威魚已經向國家農業部申請了“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食品認證”,如果不出意外,兩項“認證”有望于2006春節前通過。該認證一旦順利通過,通威集團將成為中國水產行業中首家獲得綠色認證的企業。通威集團新聞發言人黃其剛表示,拿到該權威認證,就等于拿到了進入2008奧運會指定供應商的敲門磚。據悉,明年通威將正式著手為“擠進”2008北京奧運做準備。與此同時,通威還將斥資10億元來強力打造中國首條品牌魚。據透露,僅宣傳費一項,通威就將投入高達數千萬元。可以說,劉漢元和通威集團歲末上演的扛鼎大作,值得我們所有人期待。
為確保通威魚明年在全國市場一炮而紅,通威集團可以說是煞費苦心。近日,通威在國內率先掀起了重塑魚文化的風暴,為了尋找魚文化的根源,昨日,通威還聘請了眾多國內資深的水產專家獻計獻策。業內人士稱,通威此舉是為明年塑造全國品牌而做的前期鋪墊。
魚文化淵源流長
從遠古狩獵、采集時代起,魚一直與人類密切相關,甚至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之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人類賦予魚以豐厚的文化內涵,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門類——魚文化。流傳至今,每年除夕,餐桌上必然有魚,一般人當時都不吃,就是圖個“年年有余”。這種風俗,民間稱之為“討口彩”。不僅在我國,就是在中國文化波及的地區和國家,“討口彩”習俗也非常盛行。
此外,金魚和鯉魚在當時被賦予了更加特殊的文化色彩。鯉魚的文化含義更為豐富,我國民間習俗,常把鯉魚視為“財神”。每到新春佳節來臨之際,鄉間里就有人在黎明時分挑著擔子,在盒里盛著小鯉魚,一邊走一邊敲著小鑼鼓,嘴里喊著“財神爺來了!”于是家家戶戶趕緊把門打開表示歡迎,送給來人一個紅“封包”,對方就送上一條活鯉魚。這種習俗在群眾喜聞樂見的年畫里多有體現。民間的藝術家們用象征手法描繪了《年年有余》這樣的年畫,采用了“余”與“魚”的諧音,從而在畫面上繪出了大鯉魚的形象。
通威看中的就是魚的文化內涵,同時這也是魚被選為奧運吉祥物的真正原因。四川水產資深專家吳江研究員還講述了一個傳說,從遠古以來,人們都十分喜愛吃魚,特別是鯉魚。但在唐朝時,是李家的天下,鯉同李諧音,魚“姓”了皇帝的姓。皇室之中以鯉為佩,兵符也改用鯉符。百姓捕到鯉魚必須放生,誰出售鯉魚就得受罰。為了禁止百姓吃鯉魚,于是有了吃鯉魚容易發病的傳言?!斑@些傳言至今雖無從考證,但有關鯉魚的習俗卻是在中華遼闊的大地上廣為傳播。”
近年來在香港等地,公司、酒樓開張,喬遷之喜等都習慣恭敬、端莊地擺上一缸錦鯉。這群錦鯉里,必然有一至數尾全身烏黑、肚皮金黃被稱為“鐵包金”的,錦鯉有“進利”之意,“鐵包金”自然是肚里有黃金,那即意味著發財。
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鯉魚一直是吉祥物和吉祥語、吉祥圖案的內容。民間有“鯉魚躍龍門”的傳說。“魚躍龍門”為仕途得意、飛黃騰達的祝吉語。此外,因“鯉”與“利”諧音,“魚”與“余”諧音,吉祥圖案“漁翁得利”、“富貴有余”、“吉慶有余”等中的紋圖亦都是鯉魚。在中國人民銀行1997年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幣中,就有三枚“吉慶有余”的紀念幣,其中一盎司銀幣一枚、二盎司銀幣一枚、一盎司彩色銀幣一枚,其圖案就是娃娃抱大鯉魚的我國傳統吉慶有余的圖案。
“四川的魚文化十分久遠”,作為解放后曾任四川省水產局局長的楊全成說,上世紀70年代,在重建綿陽三臺縣團結湖水庫時,從壩底挖出了至少上萬年的鯉魚化石。
隨著勞動的深化,魚類不僅作為人類食物的可靠來源,同時也構成其精神世界的神秘意象。魚骨作為最早的飾物,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出土的涂紅、穿孔的草魚眶骨,為我們提供了這一判斷的最早實證。而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魚圖、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璜、玉塊魚圖,更使中國魚文化發展到了早期的高峰。魚類一旦擺脫了單純的食用價值,成為人類物質生產與精神創造的對象,魚文化的系統便開始形成了。
魚曾是身份的象征
“其實,你知道嗎,魚曾是代表人類權利和身份的標志?!庇兄鴰资杲涷灥乃a專家馮耳元說。
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魚紋盆,以及人面魚盆,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些魚紋只是一些很簡單的線條,勾勒出并不很形象具體的魚形,因此也稱不上什么美感。但是對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這和他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因為他們當時是臨水而居,魚是他們的食物和生活的保障,沒有魚就意味著死亡。因此這種感覺決定了他們對魚的崇拜,把它作為美的象征。這是對魚崇拜的一個原因。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魚多仔、繁殖能力強,在母系社會,人們的壽命普遍偏短,而大量繁衍是人類得以延續的重要方式,所以人們渴望多子多孫、人丁興旺。
后來人們創造了新的崇拜對象——龍,但龍有魚的特點,那就是全身布滿了鱗片。在古代的故事中,魚龍可以互相轉化,魚是龍的另外一種形態,龍在困境中常常變化成魚的形象。
到唐代魚成為權利和身份的標志,唐代的皇帝賜給臣子魚符,魚符的作用和虎符是一樣的。唐高祖為了避先人李虎的諱,將虎符改為魚符。魚符分為不同的種類,有金質、銀質、銅質三種,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佩帶。另外,還出現了專門用來裝魚符的袋子,叫魚袋。當然,這里面應該有對魚崇拜的成分。也就是說,唐代在崇拜龍的同時,也在崇拜著魚。
魚和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影響著中國的文學藝術,從而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中國是最早的養魚國
中國是一個漁業大國,有著悠久的捕魚史。據史料,中國是最早的養魚國家,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從事捕魚作業。1983年,我國考古學家在遼寧省海城縣位于一條叫海城河的右岸的小孤山仙人洞遺址中,出土了一枚用鹿角制作的用來射魚的用具魚鏢頭,加工采用了鋸切、研磨等方法,在魚鏢頭上還制成倒鉤、正鉤、銳尖和利刃,這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捕魚工具,可見當時的加工技術已經大有發展。
此外,1955年還在河北省唐山市大城山遺址,出土了屬新石器時代的一枚魚鏢和二枚魚鉤,魚鉤一枚長四厘米左右,另一枚僅長兩厘米左右!并在魚鉤上使用了倒鉤技術;1958年在黑龍江省寧安縣牛場遺址發現屬新石器時代一枚魚鉤;1952年在河南省鄭州市商代遺址發現屬商代的三枚魚鉤;1958年在遼寧省朝陽縣十二臺營子青銅短劍墓發現屬春秋末戰國初的一個漁鉤墜子(和現在用的鉛片、鉛塊作用相同),同時也發現了三枚魚鉤。從考古發現來看,人類用以捕魚的工具已十分精細、實用,可見當時人類的生活已與捕魚業十分密切。
而四川的水產業真正獲得大發展是在解放以后。楊全成說,當時四川的水產業年產量只有1萬噸左右,主要集中在萬縣一帶。與之相比,現在產量已經將近100萬噸。這其中,通威集團總裁劉漢元發明的“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作出了突出貢獻。這是產業上的一個革命,讓漁農真正走上了致富路。
采寫劉魯攝影張鳴
以下介紹幾款魚的制作方法。
糖醋脆皮魚
備料:鮮魚、植物油、醬油、料酒、醋、胡椒粉、鹽、味精、糖、蔥花、姜米、蒜泥、淀粉。
做法:
1、將魚去鱗、鰓,凈膛洗凈,兩面打成牡丹花刀,用蔥、姜(拍碎)、鹽、料酒、胡椒粉腌入味后揀除蔥、姜,用水淀粉掛糊,干淀粉拍好。
2、油燒至7成熱時,魚下鍋炸熟,取出。待油熱至8成時將魚復炸至酥脆裝盤。
3、鍋留底油,下蔥花、姜米、蒜泥、醬油、鹽、料酒、胡椒粉、味精、糖、醋,待汁開時勾芡,沖入沸油,將汁澆勻在魚身上即成。
水煮魚
作為水煮魚,人們一般只能在飯店里吃到,現在有賣料的,自己也可以做,而且很好吃,和飯店里的一樣,現在介紹一下做法。
備料:一袋水煮魚調料、料酒幾小勺、魚一條(最好是草魚,刺少)豆芽菜、青菜適量。
做法:把魚洗好,切成片,用調料里的腌魚料加些料酒腌上,準備好一口干凈的鍋,里面不放油,把豆芽和菜加進去炒得去生。出鍋后放在盆里,再加上700-800毫升的水,再把調料里那一大袋的油包放進去。水開后,把魚放進去,煮三四分鐘,舀起鍋放在盆子里,把鍋涮干凈,倒上150克的油,把油燒熱,再把干辣椒面倒在魚上,把熱油澆上去。
清蒸鯽魚
備料:鯽魚,姜、蔥、鹽等
做法:
1、將剖凈的鯽魚和姜蔥一同放進鍋里,蒸8-10分鐘后取出。
2、把蒸魚時候所得的蒸餾水倒入碗內,備用。
3、將姜末放入鍋,用油爆香。
4、將剛才留下的蒸魚水倒入鍋,加上鹽、味精和少許麻油、胡椒粉煮至同味,弄好之后淋上魚身,再撒少許蔥花上魚面即可。
要點:在家里做這道菜,可以選用雞精來代替味精,增加魚味。
評價:做法就是省料,保持魚的原汁原味。
酸菜魚
備料:鯉魚1條、陳年泡青酸菜250克、雞蛋清1個、混合油、精鹽、味精、胡椒面、料酒、泡辣椒末、花椒、姜片、蒜瓣。
做法:
1、將鯉魚去鱗、魚鰓、剖腹、去內臟洗凈,用刀取下兩扇魚肉,把魚頭劈開,錢骨制成塊。泡青酸菜洗后切段。
2、將炒鍋置火上,放少許油燒熱,下入花椒料、姜片、蒜瓣炸出香味后,倒入泡青酸菜煸炒出味,加湯燒沸,下魚頭、魚骨,用大火熬煮。撇去湯面浮沫,滴入料酒去腥。再加入精鹽、胡椒面備用。
3、將魚肉斜刀片成0.3厘米的連刀魚片,加入精鹽、料酒、味精、雞蛋清拌勻,使魚片均勻地裹上一層蛋漿。
4、將鍋內湯汁熬出味后,把魚片抖散入鍋。用另一鍋入油燒熱,把泡辣椒末炒出味后,倒入湯鍋內煮1—2分鐘。待魚片斷生至熟,加入味精,倒入湯盆子中即成。
據了解,通威魚已經向國家農業部申請了“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食品認證”,如果不出意外,兩項“認證”有望于2006春節前通過。該認證一旦順利通過,通威集團將成為中國水產行業中首家獲得綠色認證的企業。通威集團新聞發言人黃其剛表示,拿到該權威認證,就等于拿到了進入2008奧運會指定供應商的敲門磚。據悉,明年通威將正式著手為“擠進”2008北京奧運做準備。與此同時,通威還將斥資10億元來強力打造中國首條品牌魚。據透露,僅宣傳費一項,通威就將投入高達數千萬元。可以說,劉漢元和通威集團歲末上演的扛鼎大作,值得我們所有人期待。
為確保通威魚明年在全國市場一炮而紅,通威集團可以說是煞費苦心。近日,通威在國內率先掀起了重塑魚文化的風暴,為了尋找魚文化的根源,昨日,通威還聘請了眾多國內資深的水產專家獻計獻策。業內人士稱,通威此舉是為明年塑造全國品牌而做的前期鋪墊。
魚文化淵源流長
從遠古狩獵、采集時代起,魚一直與人類密切相關,甚至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之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人類賦予魚以豐厚的文化內涵,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門類——魚文化。流傳至今,每年除夕,餐桌上必然有魚,一般人當時都不吃,就是圖個“年年有余”。這種風俗,民間稱之為“討口彩”。不僅在我國,就是在中國文化波及的地區和國家,“討口彩”習俗也非常盛行。
此外,金魚和鯉魚在當時被賦予了更加特殊的文化色彩。鯉魚的文化含義更為豐富,我國民間習俗,常把鯉魚視為“財神”。每到新春佳節來臨之際,鄉間里就有人在黎明時分挑著擔子,在盒里盛著小鯉魚,一邊走一邊敲著小鑼鼓,嘴里喊著“財神爺來了!”于是家家戶戶趕緊把門打開表示歡迎,送給來人一個紅“封包”,對方就送上一條活鯉魚。這種習俗在群眾喜聞樂見的年畫里多有體現。民間的藝術家們用象征手法描繪了《年年有余》這樣的年畫,采用了“余”與“魚”的諧音,從而在畫面上繪出了大鯉魚的形象。
通威看中的就是魚的文化內涵,同時這也是魚被選為奧運吉祥物的真正原因。四川水產資深專家吳江研究員還講述了一個傳說,從遠古以來,人們都十分喜愛吃魚,特別是鯉魚。但在唐朝時,是李家的天下,鯉同李諧音,魚“姓”了皇帝的姓。皇室之中以鯉為佩,兵符也改用鯉符。百姓捕到鯉魚必須放生,誰出售鯉魚就得受罰。為了禁止百姓吃鯉魚,于是有了吃鯉魚容易發病的傳言?!斑@些傳言至今雖無從考證,但有關鯉魚的習俗卻是在中華遼闊的大地上廣為傳播。”
近年來在香港等地,公司、酒樓開張,喬遷之喜等都習慣恭敬、端莊地擺上一缸錦鯉。這群錦鯉里,必然有一至數尾全身烏黑、肚皮金黃被稱為“鐵包金”的,錦鯉有“進利”之意,“鐵包金”自然是肚里有黃金,那即意味著發財。
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鯉魚一直是吉祥物和吉祥語、吉祥圖案的內容。民間有“鯉魚躍龍門”的傳說。“魚躍龍門”為仕途得意、飛黃騰達的祝吉語。此外,因“鯉”與“利”諧音,“魚”與“余”諧音,吉祥圖案“漁翁得利”、“富貴有余”、“吉慶有余”等中的紋圖亦都是鯉魚。在中國人民銀行1997年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幣中,就有三枚“吉慶有余”的紀念幣,其中一盎司銀幣一枚、二盎司銀幣一枚、一盎司彩色銀幣一枚,其圖案就是娃娃抱大鯉魚的我國傳統吉慶有余的圖案。
“四川的魚文化十分久遠”,作為解放后曾任四川省水產局局長的楊全成說,上世紀70年代,在重建綿陽三臺縣團結湖水庫時,從壩底挖出了至少上萬年的鯉魚化石。
隨著勞動的深化,魚類不僅作為人類食物的可靠來源,同時也構成其精神世界的神秘意象。魚骨作為最早的飾物,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出土的涂紅、穿孔的草魚眶骨,為我們提供了這一判斷的最早實證。而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魚圖、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璜、玉塊魚圖,更使中國魚文化發展到了早期的高峰。魚類一旦擺脫了單純的食用價值,成為人類物質生產與精神創造的對象,魚文化的系統便開始形成了。
魚曾是身份的象征
“其實,你知道嗎,魚曾是代表人類權利和身份的標志?!庇兄鴰资杲涷灥乃a專家馮耳元說。
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魚紋盆,以及人面魚盆,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些魚紋只是一些很簡單的線條,勾勒出并不很形象具體的魚形,因此也稱不上什么美感。但是對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這和他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因為他們當時是臨水而居,魚是他們的食物和生活的保障,沒有魚就意味著死亡。因此這種感覺決定了他們對魚的崇拜,把它作為美的象征。這是對魚崇拜的一個原因。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魚多仔、繁殖能力強,在母系社會,人們的壽命普遍偏短,而大量繁衍是人類得以延續的重要方式,所以人們渴望多子多孫、人丁興旺。
后來人們創造了新的崇拜對象——龍,但龍有魚的特點,那就是全身布滿了鱗片。在古代的故事中,魚龍可以互相轉化,魚是龍的另外一種形態,龍在困境中常常變化成魚的形象。
到唐代魚成為權利和身份的標志,唐代的皇帝賜給臣子魚符,魚符的作用和虎符是一樣的。唐高祖為了避先人李虎的諱,將虎符改為魚符。魚符分為不同的種類,有金質、銀質、銅質三種,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佩帶。另外,還出現了專門用來裝魚符的袋子,叫魚袋。當然,這里面應該有對魚崇拜的成分。也就是說,唐代在崇拜龍的同時,也在崇拜著魚。
魚和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影響著中國的文學藝術,從而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中國是最早的養魚國
中國是一個漁業大國,有著悠久的捕魚史。據史料,中國是最早的養魚國家,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從事捕魚作業。1983年,我國考古學家在遼寧省海城縣位于一條叫海城河的右岸的小孤山仙人洞遺址中,出土了一枚用鹿角制作的用來射魚的用具魚鏢頭,加工采用了鋸切、研磨等方法,在魚鏢頭上還制成倒鉤、正鉤、銳尖和利刃,這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捕魚工具,可見當時的加工技術已經大有發展。
此外,1955年還在河北省唐山市大城山遺址,出土了屬新石器時代的一枚魚鏢和二枚魚鉤,魚鉤一枚長四厘米左右,另一枚僅長兩厘米左右!并在魚鉤上使用了倒鉤技術;1958年在黑龍江省寧安縣牛場遺址發現屬新石器時代一枚魚鉤;1952年在河南省鄭州市商代遺址發現屬商代的三枚魚鉤;1958年在遼寧省朝陽縣十二臺營子青銅短劍墓發現屬春秋末戰國初的一個漁鉤墜子(和現在用的鉛片、鉛塊作用相同),同時也發現了三枚魚鉤。從考古發現來看,人類用以捕魚的工具已十分精細、實用,可見當時人類的生活已與捕魚業十分密切。
而四川的水產業真正獲得大發展是在解放以后。楊全成說,當時四川的水產業年產量只有1萬噸左右,主要集中在萬縣一帶。與之相比,現在產量已經將近100萬噸。這其中,通威集團總裁劉漢元發明的“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作出了突出貢獻。這是產業上的一個革命,讓漁農真正走上了致富路。
采寫劉魯攝影張鳴
以下介紹幾款魚的制作方法。
糖醋脆皮魚
備料:鮮魚、植物油、醬油、料酒、醋、胡椒粉、鹽、味精、糖、蔥花、姜米、蒜泥、淀粉。
做法:
1、將魚去鱗、鰓,凈膛洗凈,兩面打成牡丹花刀,用蔥、姜(拍碎)、鹽、料酒、胡椒粉腌入味后揀除蔥、姜,用水淀粉掛糊,干淀粉拍好。
2、油燒至7成熱時,魚下鍋炸熟,取出。待油熱至8成時將魚復炸至酥脆裝盤。
3、鍋留底油,下蔥花、姜米、蒜泥、醬油、鹽、料酒、胡椒粉、味精、糖、醋,待汁開時勾芡,沖入沸油,將汁澆勻在魚身上即成。
水煮魚
作為水煮魚,人們一般只能在飯店里吃到,現在有賣料的,自己也可以做,而且很好吃,和飯店里的一樣,現在介紹一下做法。
備料:一袋水煮魚調料、料酒幾小勺、魚一條(最好是草魚,刺少)豆芽菜、青菜適量。
做法:把魚洗好,切成片,用調料里的腌魚料加些料酒腌上,準備好一口干凈的鍋,里面不放油,把豆芽和菜加進去炒得去生。出鍋后放在盆里,再加上700-800毫升的水,再把調料里那一大袋的油包放進去。水開后,把魚放進去,煮三四分鐘,舀起鍋放在盆子里,把鍋涮干凈,倒上150克的油,把油燒熱,再把干辣椒面倒在魚上,把熱油澆上去。
清蒸鯽魚
備料:鯽魚,姜、蔥、鹽等
做法:
1、將剖凈的鯽魚和姜蔥一同放進鍋里,蒸8-10分鐘后取出。
2、把蒸魚時候所得的蒸餾水倒入碗內,備用。
3、將姜末放入鍋,用油爆香。
4、將剛才留下的蒸魚水倒入鍋,加上鹽、味精和少許麻油、胡椒粉煮至同味,弄好之后淋上魚身,再撒少許蔥花上魚面即可。
要點:在家里做這道菜,可以選用雞精來代替味精,增加魚味。
評價:做法就是省料,保持魚的原汁原味。
酸菜魚
備料:鯉魚1條、陳年泡青酸菜250克、雞蛋清1個、混合油、精鹽、味精、胡椒面、料酒、泡辣椒末、花椒、姜片、蒜瓣。
做法:
1、將鯉魚去鱗、魚鰓、剖腹、去內臟洗凈,用刀取下兩扇魚肉,把魚頭劈開,錢骨制成塊。泡青酸菜洗后切段。
2、將炒鍋置火上,放少許油燒熱,下入花椒料、姜片、蒜瓣炸出香味后,倒入泡青酸菜煸炒出味,加湯燒沸,下魚頭、魚骨,用大火熬煮。撇去湯面浮沫,滴入料酒去腥。再加入精鹽、胡椒面備用。
3、將魚肉斜刀片成0.3厘米的連刀魚片,加入精鹽、料酒、味精、雞蛋清拌勻,使魚片均勻地裹上一層蛋漿。
4、將鍋內湯汁熬出味后,把魚片抖散入鍋。用另一鍋入油燒熱,把泡辣椒末炒出味后,倒入湯鍋內煮1—2分鐘。待魚片斷生至熟,加入味精,倒入湯盆子中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