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4
作者:編輯部
3月15日,中國飼料工業協會舉行招待會,歡迎飼料行業出席“兩會”的全國政協常委劉漢元、全國人大代表陳丹、溫鵬程、譚鉅添等同志。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會長白美清、常務副會長張延喜、副會長季之華、王隨元,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王智才、副司長王宗禮,全國畜牧總站站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全國畜牧總站黨委書記、副站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何新天,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鄭友民、沙玉圣出席招待會并與“兩會”代表親切座談。
白會長、張延喜常務副會長高興地與代表握手問候。白會長說,今天大家相聚一起,主要是請我們行業“兩會”委員和代表談談他們參加今年“兩會”的感想、思路和建議,特別是改革發展上一些新東西注入我們的行業,推動飼料又好又快的發展。
劉漢元說,今年“兩會”是一次換屆的大會,從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過去五年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五年,每年的GDP增長都超過10%,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和稅收的快速增長。
前幾年我關注農業比較多,提出的農業問題比較多,今年對農業視角有些轉變。現在政府也好,全社會也好,都很關注農業。其實很多問題的解決不是看政策是否到位,而是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解決。所以這次我關注的其他方面的問題比較多一些。主要就“改革新股發行制度”、“客觀看待民營經濟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客觀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平穩推進宏觀調控”等方面做了提案和發言,尤其是《客觀看待民營經濟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各種公平機制》的發言重點強調了民營經濟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劉漢元從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歷史和貢獻、民營經濟在國家資源配置中的歷史和現狀等幾個方面說明了民營經濟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和民營經濟在國家資源配置的弱勢地位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他說:在改革開放30年的時間里,我國民營經濟從零開始,從無到有,法律、政策和市場環境不斷改善,為民營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穩步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據初步統計,截至2007年,我國登記注冊的民營企業近600萬戶,注冊資金總額超過9萬億元,從業人員達7100萬人。在GDP貢獻方面,民營經濟2007年已占我國GDP比重達60%,2010年這一比例有望達到75%。在稅收貢獻方面,2000年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稅收連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長,根據新華社公布的統計數據,2006年民營經濟納稅總額占全國比重為37.23%;根據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數據,2007年這一比重已經達到了53%;從全國各省區數據看,非公經濟的稅收占當地稅收比重均達50%左右,部分地區甚至達到75%。另據統計,民營經濟提供了我國70%的技術創新,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成為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泉。
我國民營經濟用僅占社會資源1/3的比重,創造了我國GDP2/3的增長,可以說,用較少的社會資源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四大國有銀行2007年給民營企業的短期貸款僅為其總額的22.15%,民營經濟20多年來在證券市場上的融資總額不到市場總融資額的10%,民營經濟對經濟增長所做的貢獻與它從金融體系中所獲得的金融支持不相匹配、不成比例。因此,真正為民營經濟各個方面營造一個公正、寬松的輿論環境、資源配置環境、法規政策環境,繼續鼓勵民營經濟建設者投資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加大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充分尊重和肯定他們在我國經濟建設中已取得的成績和做出的貢獻,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談到通威集團的發展在推動行業發展方面將會發揮怎樣的作用時,劉漢元說:過去20多年,通威主要在水產飼料方面開展相應的研究,生產、銷售和服務等工作,當然我們也做了一部分畜禽飼料。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我國飼料工業起步比較晚,飼料的生產也比較分散。目前全國1萬多家飼料企業生產1億多噸飼料,平均每個飼料廠產量僅7000多噸。通威集團經過20多年的發展,擁有了60多家公司,占中國水產飼料近20%的市場份額。未來我們想聯合行業內的企業,一起把我們這個行業做強作大。在我們實現了產品的質和量提高以后,怎樣實現從源頭到餐桌、包括實現中間環節、加工、銷售以及到烹飪方式等全程可控,保證食品安全,使飼料、食品得到社會高度認可,是我們未來的努力方向。我們的定位就是:做全中國和全世界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做最健康最安全的水產食品供應商。至于畜禽飼料,我們會按自己的實際能力,在市場有機會的時候適當的發展。
在談到今后飼料來發展的趨勢時,劉漢元說,在養殖格局上,由于2007年養殖市場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散養戶退出較多,今后生豬供應的主要渠道將是規模養殖場而非散養戶。這種轉變有利于我們行業今后規模化、集約化的轉型。對于飼料行業發展,長期來講,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行業越來越優化,飼料作為一個單獨的商業環節的空間會受到擠壓。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從養殖到畜產品深加工整個產業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