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1
作者:華西都市報
在昨天公布最新財報后,四川上市公司通威股份的走向成為各家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數十位投資者和券商分析師昨天考察了通威位于樂山的多晶硅項目。面對金融風暴對多晶硅市場的沖擊,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在投資者見面會上透露,將適時啟動樂山3000噸多晶硅項目,繼續壯大太陽能投資。
受多晶硅價格暴跌影響較小
年報顯示,2008年通威股份實現凈利潤1.49億元,同比降38.67%,主要原因是水產業受經濟形勢影響出現下降。
從去年開始,通威股份在傳統水產業之外,進軍以多晶硅生產為主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去年通威股份投產的一期1000噸項目,創造了國內多晶硅行業建成投產最快的速度。
然而,金融風暴給國際多晶硅市場帶來了巨大影響,市場價格一路狂跌。而以樂山為中心,四川太陽能光伏產業已經積聚百億投資。通威是否將修改自己的多晶硅藍圖?
年報披露,2009年通威股份將加快完成2008年未完成的在建飼料加工項目,積極推進產業一體化建設,并將在恰當時機推進二期3000噸/年多晶硅項目,以上項目預計所需資金15億元。
“一期項目投產后,去年后幾個月大約生產了160噸多晶硅。今年一季度產量在130噸上下。總量不是很大,受影響相對較小。”劉漢元昨天表示,“到底什么時候上3000噸項目,主要還是看大環境,在目前經濟形勢下,建設成本比原來低20%,如果要沖,10-12個月就可以建成。我們內部評估可以在明年9月份前投產,也許剛好趕上行業景氣的復蘇。”
劉漢元透露,由于在物料閉路循環使用降低成本方面以及副產物的解決方面發揮出技術優勢,通威的多晶硅生產出來后依然是賺錢的。目前大約是每噸45萬元的成本,而二期項目成本還能減少到30萬元左右甚至25萬元,達到日本、美國和德國的先進水平。
太陽能可創造60萬億產業規模
對于太陽能發電而言,目前最大的瓶頸在于使用成本。財政部3月份為此出臺了補貼政策文件,鼓勵我國太陽能光電建筑一體化的應用,行業估計,2-3年內太陽能大規模發電的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度1元以下。正因為此,通威遠期規劃1萬噸多晶硅的項目仍然沒有變化,變的只是上馬進度。
“新能源可能是拉動世界經濟走出金融危機的最大一駕馬車。”劉漢元估算,“目前中國電力裝機容量約為8億8千萬千瓦,而中國現在每年消耗工業用煤30億噸,如果把這些煤炭的燃燒能量用太陽能發電來代替,折算出來就會增加30億千瓦的裝機容量。按每千瓦2萬元的成本投入來計算,這部分將是60萬億人民幣的產業規模。”
他認為,天然氣、石油等能源消耗也可以用太陽能來替代。太陽能產業規模將在未來15年超過房地產,成為新一輪經濟的最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