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8
作者:四川經濟日報
昨日,在由全國畜牧總站、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和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的“當前行業形勢報告會暨2009通威科技論壇”上,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元說:“農牧產業要快速發展,就必須摒棄傳統模式——眼下的農牧產業已經到了需要邁坎的時候。”那么,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是如何在產業提升上突圍的?記者就此采訪了劉漢元。
記者: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在現代農牧業產業鏈條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
劉漢元: 2002年我們就開始率先在成都打造和延伸水產產業鏈條。在發展過程中,就遵循打造、形成完整產業鏈的關系:即產業鏈上游為良種繁育和水產前沿技術研發,中游以水產飼料生產、銷售、服務為主業,下游則大力拓展水產品深加工、優質水產品品牌的打造等終端產業鏈條,實現產業自身的良性循環。
“邛崍模式”,它是通威股份在打造畜禽產業鏈方面的又一探索,目前已經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未來3—5年內,我們將進一步深化“邛崍模式”,通過扶持和幫助養殖戶由傳統的分散型個體小農養殖經營模式,全面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轉變,并力爭把通威(成都)農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發展成為年銷售收入30—50億、年宰鴨3000萬只、年宰豬300萬頭、養殖種鴨30萬只、存欄種豬1萬頭的大型畜禽養殖、屠宰、食品加工銷售企業集團。
這個模式立足于通威飼料主業,并以此延伸到養殖產業鏈條上、中、下游,全面整合產業內部產供銷、農工貿等各環節資源,通過“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的模式,實現上、下游產業鏈的無縫對接,構建高覆蓋率、高穩定性的利益共享戰略聯盟,同時又帶動和培育基層農戶的規模化經營和可持續發展。
記者:食品安全近年來成為公共視點。瘦肉精、紅心蛋、多寶魚、三聚氰胺等公共衛生事件,使得整個農牧行業面臨巨大的信任危機。請問,當前我國農牧產業是什么樣的一個現狀?
劉漢元:這些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證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傳統的農牧產業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也無法支撐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我認為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關鍵就在于延伸、打造和完善產業鏈。打造現代農牧產業鏈條,最終建立起從苗種、飼料,最后到終端食品的全程可追溯的產業模式,更是確保食品安全的根本途徑。實際上,我國農牧業產業轉型和集中度提高的趨勢已日趨明顯,農業產業鏈打造和延伸的經營格局也正從局部探索轉入全面深入發展階段。
記者:那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我國農牧產業正進入一個產業轉型期?
劉漢元:這里有兩個數據可以說明這個問題。首先,2008年我國飼料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8.51%,工業飼料產量同比增長10.83%,但全國飼料企業數量卻自2006年以來連續3年下降,2008年全國飼料企業數量同比下降了11.47%;第二,據農業部統計,2007年全國出欄50頭以上生豬的規模養殖比重,占全國出欄總量的48.4%,2008年這一比重超過50%,我國生豬規模化養殖首次超過散養比重。
而這些不斷通過整合發展壯大的飼料企業,一方面帶動上游從技術研發、加工機械到玉米、豆粕等原料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還推動了下游從種養到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的成熟。這些都說明了我國飼料工業的產業集中度正在不斷加大,也意味著我國農村社會經濟已進入轉型期,農牧業生產正加速從庭院經濟,向現代、規模的專業化生產方式轉型。
在京、津、滬地區,生豬生產基本實現了產業化、規模化,而大型養豬場和養殖小區也正成為其他生豬主產區的新趨勢。當然,現代農牧產業鏈的打造需要一定時間,中國農牧產業模式的轉型也有一定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整個產業上下游所有企業的相互協作和共同努力,同時也離不開來自政府及各協會組織的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