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5
作者:中國經營報
區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產業。2011年以來,受到國際市場和國內產銷矛盾等因素的影響,整個光伏產業鏈價格暴跌,產業鏈上游的多晶硅廠商也未能幸免,大部分廠家停產。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四川6家多晶硅企業中,目前只有永祥多晶硅和瑞能硅業仍在生產。作為永祥多晶硅大股東的通威集團,其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同時也是全國政協委員,今年劉漢元將帶著8個提案參加全國兩會,其中涉及光伏產業的就有兩個。他認為,"我國從資源優勢[2268.34 1.52%]、技術水平、生產能力、產業基礎等各個方面來說,都已具備加快發展光伏產業的條件和基礎。"
能源安全的需要
《中國經營報》:回顧這幾年你在兩會上的提案,涉及光伏產業的較多,這是否與通威集團處在這個行業有關?
劉漢元:并不完全是因為通威集團進入了光伏產業,我才為此鼓與呼,關鍵是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國家明確要加快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可能成為未來二三十年全球經濟最大的亮點之一。
截至2011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累計達到3GW,已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并且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生產國;2011年的產量約18.2GW,在全球的競爭優勢已經明顯,具備了在全社會大力推廣和廣泛應用光伏發電的基礎及條件。
但相對于歐美主要國家,我國光伏市場在總體上還顯得滯后,總裝機容量尚不及全球的5%,2011年新增量也僅占全球的7%。德國的國土面積僅有我國的1/27,人口總數僅有我國的1/17,總發電裝機容量僅有我國的1/7,并且它的大部分國土光伏資源僅相當于我國中東部的三四類地區,但是2011年德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7.5GW。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能源消耗急劇增加,2011年全國能源消耗已達到約34.5億噸標煤,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占全球能源消耗總量的20%以上。
可以說,我國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更加迫切地需要解決能源安全問題,但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與發展現狀,與我國世界第一的光伏組件生產大國不相匹配,與巨大的能源消耗不相匹配,更與我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國內國際壓力不相匹配。
《中國經營報》:去年國際光伏市場嚴重受挫,眾多歐美企業破產,加上美國和印度的"雙反",現在前景更不樂觀,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劉漢元:面對歐債危機帶來的財政壓力,歐盟各國相繼縮減了新能源補貼計劃,光伏產品需求大幅減少。受此影響,嚴重依賴國外市場的國內絕大多數電池組件企業,目前均處于限產或停產狀態,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甚至面臨破產的局面,上游多晶硅行業也遭遇"連鎖反應",受到嚴重沖擊和影響。
同時,作為國內光伏企業主要市場之一的美國,去年10月發起了針對我國光伏行業的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這對國內光伏組件出口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美國的"雙反"一方面與政治環境、選舉造勢等因素有關,但另一方面也說明美國十分擔心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太大、太快。美國打壓中國的光伏產業,實際是為自己贏取發展空間。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們是羨慕、嫉妒。
地方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
《中國經營報》:與往年相比,今年你關于光伏產業的提案,在側重點上有何不同?
劉漢元:今年的提案主要有四點建議:第一,進一步細化上網電價政策,放寬行政審批,比如將收購政策的年限擴大為20年;第二,雖然目前我國已經正式出臺的光伏行業國家標準有數十項,但整個光伏產業的標準、規范缺失率依然超過80%,因此應加快國內光伏產業相關標準的制定和完善;第三,盡快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加快可再生能源電力進入廣闊的用電終端市場;第四,建議國家統籌制定金融扶持政策,鼓勵、引導金融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并且支持光伏產業的發展。
《中國經營報》:四川是我國發展光伏產業較早的省市,尤其是樂山的多晶硅,一度是全國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基地。但目前成都就有新津、雙流兩縣都在做光伏產業,省內光伏產業呈現小而散的格局,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劉漢元:這確實是四川光伏產業面臨的問題。四川在光伏產業發展戰略上是有安排的,但在某些方面,四川的態度似乎不是很明朗,當然,有些東西也并不是本省能解決的。四川應向江蘇學習,江蘇已做成全球最大光伏產業基地。江西現在也是舉全省之力扶持光伏產業,這充分拉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因此新興產業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支持。建議四川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光伏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可以向國家有關部門爭取更大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在四川的甘孜、阿壩、涼山三州建設光伏裝機實驗基地,打造光伏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