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4
作者:經理日報
近年來,通過自主科技創新,通威股份成功開發了關鍵核心技術水產飼料、畜禽飼料配方技術,該領域的技術創新成果,大大提升了我國水產飼料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憑借30年不懈的科技創新,通威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農業上市公司之一。
"不管是最初撬動水產領域的大門進入這個行業,還是如今作為我國水產行業的引領者,參與中國水產業的發展和變革,'以科技創新促企業發展'的理念是通威奠定30年基業長青的根本要素。"近日,在"通威30年"慶典暨"科技的力量"新聞發布會上,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一語道破了企業輝煌30年的成功之道。
從發明金屬網箱到打造"技術航母"
"豬肉0.99一斤時,成都的鯉魚價格是每斤13到15元,是豬肉價格的10到15倍。上世紀80年代時,四川雖然已是水產大省,但人均一年只有半斤魚。"正是看到中國人吃魚難的現狀,劉漢元開始探索高效養殖方法:1983年初,他開始了在眉山永壽永光水電站的尾水河渠進行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的試驗,即在渠道流水里修建兩個金屬攔網,在網箱里進行相對高密度的養殖。而彼時的中國,許多地方尚處在用草、菜粕等原料養魚的原始階段。
作為中國水產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技創新,劉漢元發明的"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不僅為通威此后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更促使通威在至今30年的發展過程中將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工作放到企業經營的核心位置。劉漢元在企業內部明確提出了"科研經費上不封頂"的政策,并表示這是通威對研發經費的承諾,也是通威實行差異化競爭的長久戰略。正是在這種基本方針的引領下,通威技術研發航母最終全面建成起航。
積極承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據了解,通威股份技術中心是四川省政府授予的天府英才工程首批十大技術創新團隊之一,技術創新團隊由劉漢元親自擔任學術帶頭人,下屬500多位技術人員,其中碩、博士學歷人員100多位,中高級職稱專家150多位,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行業協會專業委員、行業標準化委員、行業標準審定資格專家、政府項目評審專家等,研發隊伍平均年齡僅35歲。科研隊伍長期致力于動物營養、環境保護、食品安全以及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研究,每年的研發投入高達數千萬元。
"近年來,通過自主科技創新,通威股份成功開發了關鍵核心技術水產飼料、畜禽飼料配方技術,在該領域的技術創新成果,大大提升了我國水產飼料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通威股份營銷總監王尚文告訴記者,通威股份目前正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草魚大片段BAC文庫構建和末端測序、973計劃項目淡水池塘集約化養殖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科技部國家科技合作項目抗家禽沙門氏菌的中草藥篩選及制劑開發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反芻、水產及特種動物配合飼料生產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范、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膨化飼料養鯰魚研究與產業化示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