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8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
————訪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
我國企業總體發展形勢依然嚴峻,要有效激活非公經濟投資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宏觀調控“防冷、治冷”依然是第一要務。同時,民營企業要理性認識現階段發展環境,用更科學、更實質性的方式發展經濟,有差異化地參與社會競爭和發展。
受“三期疊加”和經濟下行壓力大等影響,我國的民營企業發展面臨著巨大壓力。如何判斷2016年我國經濟的發展形勢?民營企業發展將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發展的著力點在哪里?新年伊始,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就 “2016年民營企業的發展與期待”為主題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
宏觀調控“防冷、治冷”依然是第一要務
中國經濟時報:您怎樣看待2016年我國的經濟形勢?民營經濟發展會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劉漢元主席:2015年以來至今,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巨大,通縮的跡象比較明顯,金融體系不少公司面臨的現金流、資金流風險高度存在。無論對于國企、民企,還是其他各種所有制企業,資產負債率、財務費用居高不下,短貸長投等問題將成為企業在新時期最大的壓力和包袱,如今的狀況實際上是過去三年甚至五年以來宏觀調控累積的結果使然。
事實上,去年我國實體經濟面臨著巨大的下行壓力,貨幣供給不足、經濟增長乏力、下行趨勢明顯,企業生存和發展環境愈加艱難。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進一步加大,很多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的市場競爭參與者,如很多小額貸款、小額擔保公司,受到高負債、高利率水平、經營成本提升和自身管理不足等多重擠壓,相繼遭遇重大困難,面臨著市場邊緣化的情況。企業壓力的急劇增加,各種三角債、往來債務等面臨嚴峻壓力,企業盈利水平不斷降低、財務費用不斷上升,我國企業總體發展形勢依然嚴峻。
與此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明顯加速,未來10年左右時間將達到人口老齡化的高點,這將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以及需求產生重大影響,可能導致我國經濟持續下行十分危險?;乜瓷鲜兰o90年代的日本,雖有包括大家熟知的日美廣場協議、匯率問題以及作為一個島國資源貧乏、經濟發展不可持續等諸多因素的相互疊加,但看其本質,整個日本社會的急速老齡化引發的年輕力量快速減少,以及由此導致的創新動力不足、消費需求持續下降等因素可能是主因,由此疊加造成了日本經濟20多年的停滯不前。
因此,我國在過去、現在及將來較長時間,宏觀調控“防冷、治冷”應該也必須是第一要務,而“防熱”在絕大多數時候基本可以做到“手到病除”。尤其是在今天中國經濟規模和體量比當年大得多的情況下,“踩著剎車不會馬上停,蹬著油門難以馬上走”,巨大慣性將超越人們的想象。
有差異化地參與社會競爭和發展,形成良性的商業生態環境
中國經濟時報:以您和通威的經驗看,面對挑戰和困難,2016年民營企業應該樹立怎樣的理念?該如何突圍或著力做好哪些事?
劉漢元主席:我們一直堅持認為,企業的強比簡單的大更重要,企業的安全比簡單的速度更重要,企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比簡單的“虛胖”更重要。所以,在新的一年,站在大多數企業的角度講,如何放慢節奏,以積極而又平和的心態控制風險,控制投資的沖動,不斷思考企業自身的優勢在哪里,差異化在哪里;企業的哪些板塊應該保留,哪些地方應該剝離、放棄,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讓企業在自己有比較競爭優勢的領域生存下去,這是民營企業家需要著力思考的問題。
與此同時,民企還應該不斷思考哪些產業在未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能適應未來的生態發展、協調發展,從對改善社會環境有幫助的產業中尋找新的增長點。此外,民營企業還需要不斷提升內部管理水平,提高管理運行效率,在經濟發展的調整時期、新常態的時期能夠生存下來、活下去。在知道方向、知道理想、知道未來目標的前提下,更要評估今天的環境、資源和有哪些限制性的因素,尤其是必須考慮企業家和社會的生態圈,以及生態鏈上彼此之間的共贏、共生、共存關系。我們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家個體,必須要有系統思維的角度和觀念。
保持社會認識理性,用更科學、更實質性的方式發展經濟
中國經濟時報:您認為在新常態和新發展時期,各級政府在營造非公經濟發展良好環境方面應樹立何種理念?應重點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劉漢元主席:我們關注到,過去一年國家政策引導和社會輿論可能都在淡化GDP,地方政府不太重視GDP增長,有的下調GDP增長預期,有的干脆取消GDP指標。 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唯GDP不行,但沒有GDP萬萬不行。我國經濟新常態之下,保持適當的經濟增長是十分重要的,國家宏觀政策及社會認識都需要保持高度理性。
我認為,在經濟發展速度問題上,必須反對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不顧新常態的客觀規律,盲目追求高增長,繼續用老辦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增長;另一種則是以新常態為借口,以為可以松一口氣了,任由經濟增長下滑而無所作為,甚至“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新常態和新發展時期,GDP雖然仍是考核國家及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但考核權重和標準也應發生變化,國家保持社會認識理性,應提倡用更科學、更實質性的方式發展經濟,尤其是增加環保、民生、安全等剛性指標,確保我國經濟始終運行在又好又快的穩健發展軌道之上。
同時建議,政府當前最關鍵的著力點,應是進一步明確治理責任和行政邊界,繼續抓緊清理政府審批和行政行為,充分放權于市場,真正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在我國積極倡導并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反腐倡廉”同時并舉的關鍵節點下,既要尊重規律、尊重歷史,合理把握調控力度,又要高度警惕一部分官員一定程度上出現的“過去邊吃邊拿邊干,現在不吃不拿不干”的消極思想或被動不作為情況。此外還要高度重視因銀根收縮太緊,客觀上形成我國經濟減速的綜合 “協同作用”,積極防止和消除這種 “疊加效應”和“剎車作用”。
另外,還要進一步重視和加大放權力度,抓緊清理一些行政審批、行政許可、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的事項,盡快、盡量放權于社會和各種投資主體,從根本上實現我國政府管理的簡政放權,從而為我國企業提供一個持續穩定、公平待遇的良好發展環境,讓所有經濟細胞發揮其自主性、自覺性,按經濟規律運行,按市場法則推進,從體制機制上真正激活各種所有制企業、各個參與主體的發展熱情和投資積極性。
此外,無論從供給側還是需求端,各級政府都要找到新常態下發展的動力所在、熱點所在,才能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和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增長的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因此,政府在清理供給側存量的過程中,也應該思考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在什么地方,應該在什么地方。比如,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強調生態發展、協調發展,與之相對應的一些新興產業,如太陽能光伏產業、互聯電網、智能電網、儲能技術、節能技術,在清潔發展的過程中都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還能實現對原有存量能源從部分到較高比例的替代,真正為我們留住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環境。所以,對這些產業,國家應創造各種條件,從政策傾斜、融資等方方面面提供支持,同時,也能在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下,發現經濟增長的亮點。
充分激活非公經濟投資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中國經濟時報:在鼓勵和支持、貫徹和落實非公經濟創新發展的宏觀政策層面,您有哪些建議或期待?
劉漢元主席:根據我國2015年經濟發展形勢,為確保經濟穩步增長,減輕下行壓力,在進口及消費萎縮的大背景下,2016年應繼續強化國內基礎設施投資。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加快,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運輸能力仍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鐵路里程仍然不夠,公路覆蓋仍然不足,機場數量仍然偏少,整體運輸能力仍然偏緊。可以說,高鐵、公路、機場和城鎮等各種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廣大農村以及西部地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巨大投資發展空間,這將是未來較長時間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可以說,強化投資以擴大內需,仍是我國2016年甚至較長時間內可以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抓手。繼續鼓勵廣大非公建設者投資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加大保護各行各業、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廣大建設者的合法權益,為他們進一步發展營造寬松的政策和輿論環境,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鼓勵先富帶后富,鼓勵未富者通過自身努力早日致富,致富光榮,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激活非公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