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3
作者:中國質量報
34年來對質量的不懈堅守與持續創新,讓通威站上了中國質量領域的最高領獎臺。近日,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威)榮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成為全國飼料行業首家、也是四川民營企業中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
“堅持以質取勝,才能實現中國品牌在全球舞臺上有尊嚴的崛起?!蓖ㄍ瘓F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能夠榮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不僅代表著社會各界對通威多年來堅持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的肯定與褒獎,更將激勵企業自身的質量責任感和勇于競爭的信心,為通威打造全球領先的綠色農業和綠色能源供應商吹響“質量號角”。
通威股份是一家以飼料工業為主,同時涉足水產研究、水產養殖、動物保健、食品加工等相關領域的大型農業科技型上市公司,是四川省首家年度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農業上市公司,也是我國農、林、牧、漁領域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通威的快速穩健發展,與我們始終將質量戰略置于核心地位、全力支持質量工作優先發展的‘大質量觀’密不可分?!弊鳛樵谌珖鴥蓵下氏冉ㄗh將“質量強國”作為國家戰略并納入“十二五”規劃的知名企業家,劉漢元為通威的每一步發展都打上了深深的質量烙印。
近年來,通威不僅將“質量立企、質量興企、質量強企”的質量方針貫穿于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和各環節,還在全國首創了“133質量管理模式”————基于一票否決權的“三線三級”質量管理模式,在全集團內嚴格實行總經理、品管、財務3條線專線直管的管理模式,實施“質量一票否決”的剛性制度,同時實行品管專業化職能線的3級管理模式,分公司、片區、總部3級層層嚴格把關。
“133質量管理模式的最大好處,是真正激活全員參與質量管理,讓崇尚質量成為每個通威人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辈稍L中,劉漢元告訴記者這樣一個小故事,通威股份副總裁兼華東片區總裁王尚文每次下市場,都要親自嘗一嘗通威自己生產的飼料,每年大概會嚼上好幾百克?!斑@既是對市場和用戶敢于負責任的表現,也是對公司產品質量的高度自信?!?/span>
現代質量管理離不開強大的技術支撐。據劉漢元介紹,通威股份在企業內部明確提出了“科研經費上不封頂”的政策,先后投入數億元建立起中國農牧行業實力最強、研發設備最先進、人才實力最雄厚的八大國家級技術研發機構,并成立了由眾多“兩院”院士擔任特聘專家的通威研究院。
打造出一艘享譽全球的農牧業“技術航母”,其出具的檢測報告可以在世界58個國家和地區得以互認。目前,通威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國家、省、市科技成果獎近10項,擁有專利技術200余項。公司還常年與美國奧本大學、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等世界一流科研院所開展戰略合作,成功推出了“通威魚”“太豐鴨”“春源冷鮮肉”等一系列家喻戶曉的安全食品品牌,其倡導的“安全、健康、綠色”的消費理念已深入人心。
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通威駛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不僅連續24年穩居水產飼料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更打通了一條從農田到餐桌、實現質量全程可追溯的產業化鏈條,大大提升了中國農牧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能力。
作為全國首批將RFID射頻識別技術以及物聯網射頻識別技術應用于食品加工和養殖領域的國家級示范企業,通威股份還在行業中率先采用世界先進的動物養殖電子標識技術,對旗下的“通威魚”“春源冷鮮肉”等產品的生產、養殖流程進行嚴格監管和全程監控,建立了飼料、防疫、用藥、檢疫、檢驗等信息的電子檔案,使每一條魚、每一頭豬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通過這一電子信息管理方式,既實現生產監控,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益,也方便消費者查詢和政府監管,實現了養殖食品產業鏈信息化管理,確保了產品的可追溯性和肉食品的安全性,讓消費者吃上真正的“放心肉”。不僅如此,通威獨創的養殖產品肉質評價指標體系、標準方法體系,填補了生鮮、冷鮮產品生產的國內空白,為食品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實防線。
目前,作為我國乃至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涉足農業和光伏新能源產業的龍頭企業,通威正在大力實施“互聯網+漁光一體”戰略行動計劃,旨在推動生態漁業與光伏產業的有機融合、協同發展,引領中國水產養殖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革命性轉變。
在群雄逐鹿的國際賽場上,通威用質量捍衛著中國品牌的尊嚴。2007年,通威走出國門,進軍東南亞,迅速成為越南等國飼料市場最強勢品牌之一,為“中國制造”贏得了良好口碑。在第13屆國際認證聯盟(IQNet)年會上,通威被授予全球質量管理創新獎。目前,通威品牌價值已躍升至334.15億元,連續12次入圍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
“要實現質量強國夢,必須打造一批能與國際頂尖品牌相媲美的‘中國制造’‘中國服務’高端品牌?!眲h元表示,特別是在當前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國品牌要在全球舞臺上贏得更多尊嚴,必須要打贏這場質量硬仗,生產出更高質量、更能打動人心的產品,在改善質量供給、提振消費信心的同時,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邁向“質量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