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6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8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今日在成都舉行,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做了“遵循成功發展經驗 加大力度釋放流動性”的主題演講。
以下為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演講全文: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能參加今天的論壇活動,我將主要圍繞本次民營企業座談會,以及對當前經濟所面臨問題的思考,與大家進行交流。
11月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本次座談會的規格和層面之高,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是極為罕見的。我有幸參加了當天的會議,并作為10名企業家代表之一,代表新能源行業,圍繞光伏產業和能源轉型進行了發言。
我在發言中談到,清潔、可持續的光伏發電已成為未來新能源發展的主要選擇。當前,煤炭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耗的60%以上,全球一半的煤炭在我國燃燒,帶來了霧霾等環境問題,推動我國能源革命已迫在眉睫。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2017年產值超過5000億元,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份額,規模全球第一。麥肯錫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光伏產業一騎絕塵,遙遙領先于美歐日韓,成為了比肩高鐵的“國家名片”之一。但目前整個行業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政策“急剎車”給行業帶來危機;二是非技術性因素推高了國內光伏發電成本;三是光伏產業政策難以滿足我國能源轉型的需要。針對以上問題,我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堅定推動我國能源革命,明確可再生能源方向;二是減免可再生能源稅費;三是推動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聽取了我的匯報后,總書記現場針對性地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回應,他指出,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提出了綠色發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我們也提出要推動能源轉型,減少煤炭消費,堅定不移地推進清潔發展??倳涍€談到,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夕,他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了深入交流,奧巴馬表達了希望中國能夠承擔起更多節能減排的責任。后來,特朗普政府上臺并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為全球氣候治理蒙上了陰影,但是中國依然會信守諾言、說話算話,堅定不移的推進節能減排,推動能源革命,兌現我們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向全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針對政策對產業的影響,總書記談到,有些政策制定過程中前期調研不夠,沒有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對政策實際影響考慮不周,沒有給企業留出必要的適應調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協調,政策效應同向疊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簡單,導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產生了相反的作用。
在座談會召開前一天,10月31日,習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以上表述在政治局層面提及極為罕見,這也印證了當前經濟增長將繼續承壓放緩的態勢。國家有關部門也持續出臺多項措施,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力求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經濟增長。但從目前情況看,效果都不夠明顯,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分析其深層次原因,M1、M2增速持續減緩,市場流動性嚴重不足,CPI始終維持在偏低水平,是其根源所在。
從2016年10月至今,貨幣供應收緊的狀況開始持續,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一直呈下降趨勢,并屢創新低,自2012年來,年均13%以上的增速已降至今年1-9月8.36%的平均增速。10月末,M2余額179.56萬億元,同比僅增長8%,與歷史最低水平持平,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0.9個百分點;M1余額54.01萬億元,同比增長2.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個和10.3個百分點。回顧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從1990年以來,廣義貨幣M2的增速絕大部分時間都保持在15%以上,其中1991-1996年增速甚至保持在25%-35%之間,同期的GDP也高速增長,維持在10%-15%之間;2001-2010年的十年間,M2增速保持在15%-20%之間,GDP也同樣維持了10%左右的高增速。雖然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但從我國及美國、歐洲的歷史數據看,M2的增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經濟的活躍程度,它和GDP的增長也呈明顯正相關。四十年來,我國快速發展的歷程,都表明M1、M2的適度高速增長對經濟的健康運行和快速發展是必要的前置條件。
與此同時,CPI增幅依然未能達到預期。今年前三季度我國CPI累計同比上漲2.1%,低于主要新興經濟體,也遠低于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3%的年度預期目標。核心CPI累計同比上漲2.0%,比去年同期低0.1個百分點;9月份同比上漲1.7%,比上年同期低0.6個百分點,創近兩年來的低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CPI的控制可以說在全球都是成功的典范。從1980年至今的多數年份,我國GDP增速大都保持在8-12%,CPI增速大部分時間在3-6%之間,個別年度超過10%,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良好。
今年前三季度,美國GDP同比增長3%,CPI月平均增速超過2.5%,其中7月、8月同比上漲都達到2.9%;歐元區GDP同比增長約2%,CPI月度平均增速超過1.6%,6-9月的CPI均達到甚至超過2%。從全球各國經驗來看,凡是CPI小于等于2%時,經濟通縮的特征就開始顯現。當我們對比GDP和CPI兩條曲線時亦會發現,在過去30多年甚至100年間,世界主要國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GDP快速增長時,CPI都不會太低。近年來,歐盟的經濟增長率長期徘徊在1-2%之間,但歐洲央行CPI的調控目標為2%;美國的GDP增速大多維持在2-4%之間,但CPI目標水平也控制在2-3%;日本的經濟增長率在0-1.5%之間,但制定的CPI預期長期保持在2%的水平。從世界發達國家發展的歷史經驗,以及我國過去四十年的GDP和CPI數據不難看出,兩者的波動起伏基本保持一致,歐盟、美國、日本等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都通過相對積極的CPI指數來刺激消費和經濟發展,各國快速發展時期幾乎都伴隨著一定甚至較高的CPI。
我們CPI一直控制在溫和的范圍。我們也有經濟學家說美國和歐洲M2一起加起來,中國相當于它們的總和,增速一直很高。但不是今天,也不是三年前,也不是五年前,而是過去的35年大多數時間都如此。35年都走過來了,而且經濟仍舊輝煌,為什么我們說自己走錯了呢?
因此,一段時間以來主流觀點認為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加劇,是對中國經濟的誤判,流動性嚴重不足才是目前經濟下行的癥結所在。幾年來,針對流動性過剩出臺的系列措施,又無異于將“冷病”誤診為“熱病”來醫治,后果必然是進一步加重“病情”。造成誤判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受到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影響。西方主流經濟學在20世紀取得了長足進步,引導人類開創了迄今為止經濟發展最輝煌的一百年。但其仍存在很多局限,例如它至今沒有回答“中等收入陷阱”問題,但實際上許多拉美和東南亞國家長時間面臨該問題。此外,西方主流經濟學認為貨幣的快速增長,必然會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引發系統性風險,甚至引起金融危機。但事實上,中國四十年一路走來,始終保持著貨幣快速擴張的過程,不但支撐了經濟的高速增長,而且CPI一直控制在溫和上漲的范圍以內。
另一方面,近年來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也影響了對流動性的判斷。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群眾解決了衣食住行中的吃、穿問題,接下來解決住和行的問題成為了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伴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催生了中國老百姓對住房的巨大需求,沒房的要買房,小房要換大房,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但由于中國實行了全世界最嚴格的土地政策,土地完全壟斷在國家手中,開發商拿地必須通過招拍掛的方式去競價,再加上每次宏觀調控增加的成本及高額的土地增值稅,快速推高了房地產價格,產生了嚴重通貨膨脹的錯覺。事實上,近二十三年來,國內主要商品、食品的價格均未大幅上漲,鋼鐵、水泥的價格與九十年代初期幾乎一樣。因此,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是在特殊國情、特殊政策下產生的特殊例子,不能將其一概而論為通貨膨脹加劇,更不能作為判斷流動性過剩的依據。
基于上述分析并結合我國基本國情,當前應充分認識到我國經濟體量的巨大慣性,及時改變對流動性的誤判,增強自身經濟自信,以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作為判斷基準和依據,盡快加大流動性釋放。同時,考慮當前我國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各環節的存量資金利用效率明顯降低,市場所需資金并非按正常同比速度匹配GDP增速就可滿足,而是存量和增量需求都上升,貨幣資金的需求也會更大,央行降準釋放的六千到一萬億資金,對應到總量180萬億的M2來說只是杯水車薪。當前,只有匹配20%-30%的M1、M2增速,才能真正滿足企業的現實需求,緩解當前的流動性嚴重不足,為社會經濟發展供應充足的“血液”。1991-1996年25-35%的同比增長可以作為其歷史的參考依據。同時,應該更多將CPI數據視為一個正面伴生的指標去理解和調控,充分認識到適當、積極的CPI預期,是我國經濟很長時間的客觀需要,是經濟發展的潤滑劑和助推劑,在宏觀調控時更加積極地引導和管理這一指標。
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及時召開,不僅起到了正本清源、厘清是非的重要作用,也極大鼓舞和凝聚了人心,有力提振了民營經濟發展的信心,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充分尊重市場規律,遵循成功發展經驗,正視實體需求,理清問題的本源,及時調整貨幣政策,有利于實體經濟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資金,有效推動我國經濟適度快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