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觀察丨一家民企的36年:從500元到600億元
2018-12-24
作者:川報觀察
川報觀察記者 梁現瑞 朱雪黎 王眉靈
12月12日,“2018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揭曉,通威集團上榜。
與榮譽同樣耀眼的,是業績:今年7月發布的2018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通威集團上市公司通威股份再次上榜,且排名上升,年營收提升了22%。公開數據顯示,“農業+光伏”雙引擎發展的通威,集團整體營收2017年超過了600億元。
時光回到1982年,通威創始人劉漢元拿著賣豬換來的500元,開始了艱苦創業。兩年后,他發明的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通過驗收,一舉打破四川水產養殖最高單產紀錄,并被迅速推廣。此后,通威一次次刷新最高產量,逐步成長為中國水產行業的龍頭。目前,中國人每吃4條魚,就有3條和通威有關。
通威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密不可分。1978年,全國漁業總產值為22.1億元,四川平均一人一年只吃半斤魚;如今全國漁業總產值超過1.2萬億元,增長超過540倍,全國人均水產品年占有量接近50公斤。
看好光伏發電的發展前景,2006年,通威大舉進軍光伏產業。10余年間,通威獨創了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漁光一體”模式,相繼成立了永祥股份、通威太陽能等新能源企業,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
通威大力發展新能源的10余年間,中國光伏產業實現了從一路追趕、齊頭并進到全面超越的華麗轉身。2001年以前,中國光伏產業幾乎是一片空白;目前,中國企業已占據全球70%以上的光伏市場份額。
“改革開放40年,通威創業36載。”從無到有、從小微到強壯的通威,正是改革開放浪潮中民營經濟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