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劉漢元認為:企業應該到農村打造產業鏈
2005-03-09
作者:通威
農業問題已成為困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瓶頸,而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是如何增加農業收入的問題。在此次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期間,劉漢元委員對記者表示: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就要堅持企業到農村這個廣闊天地去,堅持工業長入農業,用大工業武裝農業,提高農業競爭實力;逐步提高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水平,加強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打造城市與農村、工業與農業之間的產業鏈,推進城鎮化進程,做到了這一點,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中國農業正處于由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轉型期,不可否認,小農經濟仍然占主導地位。到目前為止,圍繞農業向產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的各種資源并沒實現優化配置,中國農業還沒有真正完全地融入市場經濟,沒有形成規模優勢,發揮規模效益。
堅持工業長入農業,就是要重新優化資源配置,建立以農業為核心的產業體系。目前城市的工業加工能力相對過剩,有必要將這些過剩的加工能力向農業集聚,向農字號轉化,扭轉農產品加工能力不足的被動局面,大力發展農產品的深加工產業,把初級的農產品變為技術含量高、具有品牌優勢、附加值高的商品。特別要注意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作用,加速培育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市場化程度高的加工型骨干企業。沒有龍頭企業的帶動,農業就很難走出低層次發展的困境,農產品也難走出賣難買難的怪圈。同時只有做強做大了產業化龍頭企業,才能推動與之相關聯產業的發展,才能實現農業真正的產業化。
劉漢元說,目前全國規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有3萬余家,涉及的領域有種植業、畜牧業、加工業、水產業、林果業、旅游業、運輸業、建筑業等。一個龍頭企業就足以帶動地方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就通威股份公司而言,經過10余年的奮斗,目前已發展成為中國水產飼料加工業旗艦企業,連續8年同行業排名第一,30余家子公司遍及全國,據不完全統計,有成千上萬的養殖戶靠使用通威牌飼料發展養殖業而脫貧致富。
企業到農村去,就必須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尤其是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大力加強農業產業化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因為代表產業化的龍頭企業既是生產中心、加工中心,又是信息中心、服務中心、科技中心,它可以對農戶實施全方位的帶動。我們要努力創辦各種新型的合作經濟組織,通過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規范龍頭企業與農戶間的利益關系,形成相對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戶共同發展,讓農民從農業產業化經營中進入市場,參與競爭,并在競爭中得到培訓,進而得到更多的實惠。目前,我國一些地區的農民合作組織大體有公司+農戶、公司+協會+農戶、協會+農戶等多種形式。其中縱向組織的發展尤被關注,這些組織由龍頭企業牽頭,在市場競爭中互相持股、收購、兼并、聯合,正朝著集團化、社會化大企業方向發展。
劉漢元表示,目前在我們國家,城與鄉、工與農產業都自成一體。因此,企業到農村去,就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就是打造城與鄉、工與農之間的產業鏈。這實際就是把千家萬戶的小市場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以及具有競爭優勢的大產業連接起來,把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流通與國內外大市場連為一體,實現農業市場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生產和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
中國農業正處于由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轉型期,不可否認,小農經濟仍然占主導地位。到目前為止,圍繞農業向產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的各種資源并沒實現優化配置,中國農業還沒有真正完全地融入市場經濟,沒有形成規模優勢,發揮規模效益。
堅持工業長入農業,就是要重新優化資源配置,建立以農業為核心的產業體系。目前城市的工業加工能力相對過剩,有必要將這些過剩的加工能力向農業集聚,向農字號轉化,扭轉農產品加工能力不足的被動局面,大力發展農產品的深加工產業,把初級的農產品變為技術含量高、具有品牌優勢、附加值高的商品。特別要注意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作用,加速培育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市場化程度高的加工型骨干企業。沒有龍頭企業的帶動,農業就很難走出低層次發展的困境,農產品也難走出賣難買難的怪圈。同時只有做強做大了產業化龍頭企業,才能推動與之相關聯產業的發展,才能實現農業真正的產業化。
劉漢元說,目前全國規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有3萬余家,涉及的領域有種植業、畜牧業、加工業、水產業、林果業、旅游業、運輸業、建筑業等。一個龍頭企業就足以帶動地方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就通威股份公司而言,經過10余年的奮斗,目前已發展成為中國水產飼料加工業旗艦企業,連續8年同行業排名第一,30余家子公司遍及全國,據不完全統計,有成千上萬的養殖戶靠使用通威牌飼料發展養殖業而脫貧致富。
企業到農村去,就必須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尤其是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大力加強農業產業化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因為代表產業化的龍頭企業既是生產中心、加工中心,又是信息中心、服務中心、科技中心,它可以對農戶實施全方位的帶動。我們要努力創辦各種新型的合作經濟組織,通過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規范龍頭企業與農戶間的利益關系,形成相對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戶共同發展,讓農民從農業產業化經營中進入市場,參與競爭,并在競爭中得到培訓,進而得到更多的實惠。目前,我國一些地區的農民合作組織大體有公司+農戶、公司+協會+農戶、協會+農戶等多種形式。其中縱向組織的發展尤被關注,這些組織由龍頭企業牽頭,在市場競爭中互相持股、收購、兼并、聯合,正朝著集團化、社會化大企業方向發展。
劉漢元表示,目前在我們國家,城與鄉、工與農產業都自成一體。因此,企業到農村去,就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就是打造城與鄉、工與農之間的產業鏈。這實際就是把千家萬戶的小市場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以及具有競爭優勢的大產業連接起來,把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流通與國內外大市場連為一體,實現農業市場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生產和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