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8
作者:通威
8月12日-13日,以“全球低碳能源革命——光伏創新與共贏未來”為主題,由中歐新能源委員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歐洲光伏工業協會發起組織的第二屆中歐國際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國家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俊峰,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沈曉明,歐盟合作委員會副主席 Mr. Jeanhenry Eigeman等與會并致辭。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與200多位來自歐洲、美國、日本和亞洲太陽能光伏知名企業高層及專家匯聚上海,圍繞全球氣候變化與低碳能源發展,歐盟光伏并網發電新政及光伏貿易與合作,低成本、高效率太陽能電池創新技術,光伏產業鏈優化與低碳能源系統解決方案、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開發及創新應用,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投資合作與亞洲機會,“中國-歐盟”如何共贏發展等熱點問題展開深入對話,并激情演講。通威集團副總裁胡榮柱,永祥股份董事長、永祥多晶硅公司總經理馮德志等與會。
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國家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俊峰在致辭中透露,2008年底,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140MW;2009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400MW。他預計,2010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1GW。
作為進軍中國光伏產業的代表,劉漢元主席在論壇上發表了《幾種新能源的比較與低碳能源發展戰略選擇》的主題演講。演講中,劉主席從能源與人類社會大歷史進程切入,深入淺出地分析了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能源的主要獲取方式、不同文明階段的能源利用形式、人類能源變革大歷史,指出人類社會要真正地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能源革命,從量到質都要有變革。隨后,劉主席對常見新能源如生物質能、風能、核能、太陽能等的優缺點、成本及效率、發電能力等進行了比較,他指出,如果以裝機容量按照目前比較保守的100Wp/每平方米的技術水平為計算前提,每年發電2000小時,即平均每天不到5.5小時。而如果在單位國土面積上架設光伏發電,每畝土地每年發電量為13.33萬度,每一公頃每年就有200萬度的發電量,每平方公里每年就可以有2億度的發電量,國土上天然草原3.93億公頃的1%,每年發電就會達到7.86萬億度,這是2009年中國發電量36506億度的215%;沙漠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的1%,每年發電可以達到2萬億度,相當于2009年中國發電量的55%。而如果該畝地用于種植糧食,就算一噸糧食5000元,那一年的產出也才1500元。所以,劉主席指出,太陽能發電的單位產出是農作物的30-60倍;且無需占用現有的高產農田,只需要占用西部地區少量的沙漠、戈壁等荒地。所以,太陽能是最經濟、最清潔、最環保的可持續能源。
在歐盟光伏補貼政策和國際太陽能低碳能源產業的推動下,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迅猛,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組件生產國,面對歐盟光伏新政時代,2009 年,國家出臺的光伏新政策拉動了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給太陽能光伏產業創造了巨大的投資機會。歐洲光伏和海外光伏企業正加快向中國產業基地轉移的進程,“中國-歐盟”光伏又將如何尋找光伏新政時代下的新興市場?中歐光伏又將如何投資合作與共贏發展?在論壇的“投資(中國)合作圓桌會議”上,談到此話題及低碳能源發展戰略選擇,劉主席指出,能源危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瓶頸,大量碳排放也給全球氣候帶來了負面影響,世界上許多國家或地區將太陽能光伏發電作為其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全球性的低碳能源發展戰略選擇。可以預見,隨著太陽能發電等低碳能源的普及,全世界將會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道義上的成就感到深度認同,也將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上真正和平崛起的過程中,樹立一個負責任全球大國的良好形象。劉主席相信,在中歐的共同努力下,必然能在雙方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基礎上,加強在低碳能源領域的深度合作,創造共贏的美好未來。
據悉,借第二屆中歐國際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論壇,今年6月正式出版的由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與西南財經大學能源研究所劉建生所長合著的《能源革命:改變21世紀》一書受到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的熱烈追捧,并對其中觀點深表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