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5
作者:通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親切看望劉漢元常委及所在討論小組的政協委員
3月3日-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京勝利召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先生認真履行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積極建言獻策,參與國是,反映社情民意,以政協提案及大會發言的形式,分別就 “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支撐我國和平崛起”、“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引導消費觀念 轉變消費模式,促進我國經濟升級轉型”、“將‘質量強國’作為國家戰略并納入‘十二五’規劃”等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
3月4日下午的分組討論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討論,認真聽取了委員們就當前國計民生的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就“將‘質量強國’戰略納入‘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作了發言。李克強副總理對此建議給予了高度評價。
李克強副總理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凝聚著包括民建、工商聯在內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心血與汗水。指出“十二五”期間以及更長發展時期,企業是轉方式、調結構的主體,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推動經濟盡快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軌道。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拓寬民間投資領域,鼓勵非公企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鼓勵非公經濟以各種形式參與國計民生的各種改革與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國門時報、中國經濟時報、光明日報、中國證券報、證券日報、證券時報、中華工商時報、農民日報、中國經營報、華夏時報、中國質量報、人民政協報、中國化工報、上海證券報、四川日報、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成都晚報、天府早報等報媒,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四川電視臺、成都電視臺等電視廣播媒體,中國企業家、中國經濟周刊等期刊雜志,新華網、人民網、、每日經濟新聞、經濟觀察網、中國消費網、中國經濟網、中化新網、四川在線、四川新聞網、中國電力網、農博網等網媒,共100多家主流新聞媒體對劉漢元常委關注的熱點進行了廣泛聚焦或專題采訪,并對劉漢元常委關于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強國民消費觀念引導和模式轉變、重視全社會的質量建設和食品安全等各種建議和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思考予以了高度肯定。
劉漢元常委談到,2010年,我國以近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體、以近39.8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和平崛起勢不可擋,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多級化趨勢下,中國經濟發展表現出來的強勁勢頭,以及由此可能導致的世界性秩序重構,已讓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高度警惕,并以氣候、環境、匯率、資源等各種全球性問題,質疑和渲染中國軍事、政治、能源、糧食、人口等各種威脅,給我國經濟發展與和平崛起帶來異常復雜的國際環境。所以,他認為,無論從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出發,還是從中國自身的根本利益、和平崛起的內在要求出發,我國都需要堅定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決心,尋找并開發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根本性地解決我國及世界能源危機和二氧化碳排放問題,這對于人均資源明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經濟快速發展、能源消耗迅速攀升的我國來講,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安全意義。面對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以及由此延伸到國家形象塑造、大國道義堅守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都需要與世界各國一道,搶抓時代機遇,全力搶占太陽能光伏產業這全球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制高點,真正把新能源產業的動力釋放出來,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光伏產業必將以其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規模,成為全球未來經濟發展的最大引擎,也必將推動我國率先邁入清潔能源時代,確保我國能源戰略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長治久安,中國的和平崛起也就有了重要支撐和途徑。
對于如何實現我國“制造大國”的轉型升級,劉漢元常委談到,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我國主要產業整體素質和大中型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有了較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基本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有效支撐了我國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還滯后于經濟規模的增長,主要原因是企業提升質量的內在動力不足,自主創新和品牌創建能力不強。他說,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在社會經濟進入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解決發展速度的同時,必須解決發展質量的問題,必須把質量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來抓。尤其我國正處在加快結構升級轉型、加速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們經濟增長的質量,而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毫無疑問將成為我們又好又快、好字當頭的重中之重。所以,他建議,一是國家將“質量強國”作為國家戰略納入“十二五”規劃;二是以“質量強國”戰略促進我國出口升級轉型;三是強化全社會的質量觀念和質量意識。
針對我國城鎮化建設水平問題,劉漢元常委認為,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僅依靠政府有限的財政投入是不現實的。目前大多數小城鎮的總體經濟狀況不容樂觀,產業發展普遍規模小、鏈條短、水平低,缺乏強有力的產業支撐,難以促進基礎設施的有效投入和人、財、物等各種要素的充分聚集,城鎮的輻射帶動能力較弱。他認為,農村城鎮化應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注重發展城鄉關聯產業,培育農村特色產業,通過合理的產業政策引導、扶持當地的龍頭企業,把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流通與國內外大流通相聯系,通過企業創造就業崗位,輻射產業鏈,從根本上解決城鎮化過程中農民自主生產、供給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增強對農村經濟的輻射、反哺效應。
劉漢元常委還特別針對傳統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與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穩步加快不相適應的現實提出建議。他說,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45萬億元,比2009年增長18.4%,增長速度穩步加快。同時,國民消費素質逐步增強,消費能力和消費質量有了很大提升,消費者的需求層次也顯著提高,消費觀念全面更新,消費理性化、多元化趨勢增強,國民消費正由溫飽型、傳統型向小康型、現代型積極轉變。但受過去若干年發展體制、機制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國民在消費觀念,尤其消費模式上還存在諸多不足,亟待引導、改進和轉變。為此,劉漢元常委建議國家引導消費觀念,轉變國民消費模式,促進我國經濟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