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3
(原標題:尊重市場規律,理性認識我國經濟新常態 劉漢元委員“兩會”期間以提案和大會發言形式積極關注社會熱點話題)
本次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先生認真履行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積極建言獻策,參與國是,反映社情民意,其中,就我國宏觀經濟“新常態”方面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建議。
劉漢元委員談到,2014年,我國GDP增速滑落到了1990年以來的新低,中國經濟運行呈現下行態勢,宏觀層面上面臨很大的緊縮壓力。此過程中,各地經濟發展相繼出現重大困難,很多企業承受了巨大壓力。據統計,2014年來被新聞媒體公開報道的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破產清算、企業主“跑路”等較大事件就超過600余起,這些企業遍布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嚴重沖擊地方經濟發展,威脅社會穩定。同時,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加快,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運輸能力仍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鐵路里程仍然不夠,公路覆蓋仍然不足,機場數量仍然偏少,整體運輸能力仍然偏緊。據統計,2014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約達445萬公里,公路密度為46.35公里/百平方公里,而西方發達國家如德國,公路密度為18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1萬公里,路網密度114.6公里/萬平方公里,人均鐵路里程僅為8厘米,約為美國的十分之一,即使同樣多的高速公路,如果打開閘門,我們騎自行車上去都會比他們開車上去擁堵得多;全國共有頒證民用航空機場202個,而美國人口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不到,在2012年就已擁有民用機場17000多座,是我國的84倍。可以說,高鐵、公路、機場和城鎮等各種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廣大農村以及西部地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還遠遠沒有飽和,還有巨大的投資發展空間,這將是未來較長時間內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由此,劉漢元委員建議:第一、果斷增加流動性,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利率水平,有效增加M1、M2供給,宏觀經濟政策適當放松。在宏觀經濟已處下行階段之時,如再進一步緊縮銀根,相互作用將產生更為持久、破壞性更大的“綜合剎車效應”,讓經濟下行的壓力更大、沖擊力更強、問題更為凸顯,甚至可能導致我國經濟整體失速。因此,調控速度一定不能過快,力度一定不能過猛,措施一定不能過狠,尤其是決不能為了規避明天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或為了解決明天可能出現的問題,而讓今天提前爆發金融危機、經濟一蹶不振。應當充分理解企業此時的客觀需求并放松銀根,充分釋放整個社會一直以來積累的實際資金需求,從而讓企業獲得持續、穩定經營發展的資金來源,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保持企業微觀理性。企業的強比簡單的大更重要,企業的安全比簡單的速度更重要,企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比簡單的虛胖更重要。所以,企業需要放慢節奏,以積極而又平和的心態控制風險,控制投資沖動,不斷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和管理運行效率,并以系統思維的角度和觀念,揚長避短,有差異化地參與社會競爭和發展,形成良性的社會共生的生態和商業環境。
第三、保持社會認識理性。在經濟發展速度問題上,不僅要反對不顧新常態的客觀規律,盲目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高增長;而且也不能以新常態為借口,任由經濟增長下滑而無所作為,甚至“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唯GDP不行,但沒有GDP萬萬不行。國家應提倡用更科學、更實質性的方式發展經濟,讓GDP考核權重和標準發生變化,尤其是增加環保、民生、安全等剛性指標,確保我國經濟始終運行在又好又快的穩健發展軌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