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7
作者:通威
當前我國多晶硅市場持續受到美國、韓國和德國的低價多晶硅沖擊,市場價格持續下滑。2014年8月14日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關于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的公告》(以下稱“58號文”),公告聲明我國暫停受理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申請,但考慮到下游企業發展,決定并給予加工貿易一年的延緩期。目前,延緩期限即將到期,“58號文件”亟待嚴格執行。
延緩期內多晶硅進口大幅增加
據海關統計,2014年中國多晶硅總進口量達到破紀錄的10.2萬噸,比2013年(8萬噸)增長了27%。首先,由于韓國的主要出口企業OCI和韓國硅業的稅率僅為2.4%和2.8%,韓國因此在2014年超過美國和德國,一躍成為了我國多晶硅最大的進口來源地,進口量高達3.5萬噸。其次,2014年來自德國的進口量也達到3萬噸,比2013年增長了16%。再者,雖然美國企業的稅率都在50%以上,但加工貿易這一漏洞使得反傾銷稅實際上形同虛設。2014年,來自美國的進口量仍高達2.1萬噸,這其中有87.6%是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到我國。“58號文件”,旨在堵住規避反傾銷措施的漏洞,但從文件公布到去年9月初的兩周內,突擊審批的加工貿易合同迅速突破10萬噸,超過了以往任何年份的全國總進口量。
進口多晶硅料連續沖擊國內市場
2014年初商務部對美、韓終裁公布之后,多晶硅價格在短期內曾出現回升,由1月初的13.7萬元/噸升至3月初的16.7萬元/噸。但是2014年年底,隨著大量加工貿易突擊進口導致價格快速下跌。從2014年11月底到2015年6月底的7個月內,國內多晶硅價格已從15.6萬元/噸下滑至11.3萬元/噸,且當前價格已低于2014年初對美、韓終裁公布之前的水平。然而,多晶硅企業正常的庫存量應該在一個星期左右,近期多數多晶硅企業的庫存量已逼近兩個月,企業最多還能支撐一年左右就面臨關停的風險。部分多晶硅企業開工率下降至50~60%,只能通過減產和停產檢修來緩解庫存壓力,部分多晶硅企業已進入停產檢修。
我國多晶硅產業發展完全有能力滿足下游企業需求
通過國家多年的培育和發展,我國單個多晶硅企業的產能規模已達6.5萬噸,已居全球最大,且超過1萬噸以上的多晶硅企業已達7家,前7家企業總產能已達到15.4萬噸,與國際一流的多晶硅企業處于同樣的競爭水平。2014年,我國多晶硅產量達到歷史峰值的13.2萬噸,比上年增長61%,2015年上半年,我國多晶硅產量7.78萬噸,同比增長21.6%。目前保守預計未來1-2年國內企業的新增產能將達到7萬噸。預計2015年國內市場對太陽能級多晶硅的需求約為26萬噸(以下游45GW計算),而國內產業的有效產能將達到23萬噸。即使原來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多晶硅全部由國內產品替代,僅國內產業的新增產能即足以彌補這一部分缺口。因此,停止多晶硅貿易加工進口不會對國內市場形成重大的市場供需影響。
停止貿易加工進口,避免我國光伏企業限入被動局面
我國多晶硅企業是通過大量國家和社會資本的投入,付出巨大的代價,發揮我國多晶硅人的聰明才智,通過多年自主技術創新,獲得技術突破,沖破美歐的技術封鎖,創造出來的國際競爭力,這是中華實體工業的驕傲,來之不易。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國家應站在確保我國光伏產業整體健康發展的全局和戰略高度來統籌和決策,尤其是面對當前我國多晶硅產業備受國外沖擊的關鍵階段,既要兼顧下游,更要兼顧好上游,若僅僅只站在產業鏈某一環節做出判斷,都將不利于甚至損害行業的發展,從而重演我國光伏產業幾十年來長期受制于人、受制于外的被動、尷尬局面。
根據目前政策,已審批的加工貿易合同最晚可執行至2015年8月31日,此后進口多晶硅將不能通過加工貿易進口方式規避反傾銷稅。應當盡快啟動對韓國企業的期中復審,根據實際傾銷幅度調整稅率,并繼續嚴格執行“58號文件”,堵住通過加工貿易進口規避貿易救濟措施的漏洞,確保“雙反”貿易救濟措施執行的有效性和嚴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