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7
作者:通威
光伏發電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句行話:光伏看德國。作為世界上光伏裝機最大的國家,德國在推動光伏發展方面的政策、管理、技術等,為世界上多個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2000年初,德國聯邦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EEG-2000),成為推動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的重要法律基礎。2004年,德國對《可再生能源法》進行了重新修訂,因強力推行和強大的補貼政策,德國光伏市場快速增長,全球光伏市場由此啟動。
2004年,已是全球最大水產飼料生產集團的通威開始涉足能源化工,并于2006年正式進軍多晶硅太陽能光伏新能源領域。
通威為何要布局“漁光一體”?
開辟光伏新能源產業之路后,通威堅定前行。即便光伏行業急轉直下,幾經寒冬,通威反而逆勢而上,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科技創新力度,在光伏產業樹立了一個又一個標桿: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各項指標全球領先;永祥股份完成多晶硅項目技改,“降本增效”成果顯著;廣泛布局光伏終端。
2015年兩會期間,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提出,要讓光伏走進漁業,提速“漁光一體化”,如此既能充分利用空間、節約土地資源,又能利用光伏電站調節養殖環境,還能優化地區能源結構、改善環境,并可提高單位魚塘產量、增產增收,在水產養殖和光伏產業上實現領域共享。
農業和光伏兩個產業,就通威的發展史而言,前者為三十多年,后者不過十來年;就投入而言,后者體量雖小,但投入大;就風險而言,前者產業鏈條成熟完整,而后者市場變化快,不確定因素多。作為傳統農業航母的通威,為何要去光伏這片充滿未知的海域挑戰風浪?
“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想清楚,再去做,沒有不成功的。”劉主席常常這樣講,進入光伏行業,對于通威而言是“想清楚了”的選擇。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耗逐年攀升,全國性的霧霾天氣頻現,基于這樣的大環境,光伏新能源產業已成為一片廣闊的“藍海”,吸引眾多國家爭相開發。能源不斷被開發、使用、消費,對新能源的消費推進,于企業而言是重大商機。與此同時,面臨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機遇,通威集團制定了在穩固原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跨界發展光伏新能源產業的戰略規劃。
上面發電下面養魚, 效益“1+1>2”
積極推進“漁光一體”項目的背后,也是競爭加劇下通威差異化突圍的重要路徑。“如果大家都老想著吃別人碗里的飯,回到家可能會發現自家廚房也被別人搬走了。”劉主席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多次表示,企業要思考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及差異化競爭的優勢。
“主席也常常提醒我們,保持原狀就是退步。” 針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集團副總裁胡榮柱認為,“在用戶需求個性化、行業競爭加劇、互聯網沖擊等大趨勢的沖擊下,沒有企業可以置身事外,再大的企業也不敢躺著睡大覺。”胡總的辦公室里,三個不同大小的行李箱就放在身后的墻邊,隨時準備整裝出發。
結合劉主席的話,胡總想到了自然界著名的洄流現象:每年秋季,大馬哈魚成群結隊,日夜兼程,長途跋涉,不管是遇到淺灘峽谷、急流瀑布和捕食者,它們從不退卻,沖過重重阻撓,直至達到目的地,找到合適的場所繁衍生息。胡總認為,這個過程雖充滿艱辛,但也是一種進化,與人類社會有相通之處。
進化,需要核心要素的牽引。在劉主席對于通威新能源產業的延伸布局中,大力發展“漁光一體”,旨在打造“新能源+新農業”的綠色商業模式:作為水產養殖飼料龍頭,通威可迅速對接大量漁塘等農業土地資源,形成“上可光伏發電,下可蓄水養魚”的綠色能源農業。同時,這一模式還將帶動上游多晶硅產能、中游電池片產能,以促進通威在整條產業鏈上開展業務。這種跨界整合資源的優勢,使通威具備十分顯著的差異化競爭能力。據了解,根據“漁光一體”的戰略規劃,不僅可以在如東這種大水面建造基地,還可因地制宜在30-50畝的分散水面進行建設,這無疑進一步加強了通威的競爭優勢。
兩個相去甚遠的行業,經過巧妙布局,在通威集團內部整合成兩條彼此貫通的產業鏈,“雙引擎”創新地實現協同發展:30多年深耕農村市場,通威在全國擁有超過15000個銷售網點,為推廣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奠定了堅實的渠道基礎。而光伏產業與農業相結合,將對整個新農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漁光一體”對各項指標進行監控認證,將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并與“365”技術相結合,這樣養殖戶們養出的魚都是安全水產品,同時有效提升單位面積池塘的經濟總產值。有了這樣一個核心的要素做支撐,對促進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的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攜手助推社會和行業發展
2015年,我國光伏裝機總量約14.95GW,總裝機容量43GW左右,超越德國成為全球光伏裝機累積最高的國家。2016年1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征求完善太陽能發電規模管理和實行競爭方式配置項目指導意見的函》,并征求意見。業界資深人士表示,該政策的現實意義在于規范了市場秩序,確保有實力、有技術、有業績的企業獲得項目資源,促進中國光伏產業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
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時代正加速度來臨,前瞻性的戰略判斷,讓通威又一次站在跑道的前列。
目前,通威“漁光一體”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成功撒網布局,多個“漁光一體”基地已經納入規劃,天津、南昌、海南等地項目即將上馬,2015年已簽戰略合作將規劃裝機規模超6800MW。通威集團內部亦啟動了“漁光一體”項目系列培訓,以確保全體通威人透徹領會“漁光一體”背后的戰略布局并執行到位。
對于通威新能源產業未來的發展,劉主席有著清晰的規劃:公司在光伏產業道路上穩步前進的同時,也要參與社會貢獻和行業進步。正規劃的南昌“漁光一體”項目,將與華為聯手成立工作組,共同打造示范基地,建立“漁光一體”的行業標準,共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而我國養殖水面高達1.2億畝,其中池塘面積達4500萬畝,可支撐全國1200G-1500G的光伏電站總體規模。其中,通威所占份額超過25%,結合兩大主業的核心優勢,大力發展“漁光一體”,可支撐集團300G-500G的光伏電站規模,讓安全食品和清潔能源真正惠及千家萬戶,并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住“青山流水、藍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