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2
作者:通威
本次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先生認真履行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積極建言獻策,參與國是,反映社情民意,并主要針對當前我國宏觀經濟、能源革命、光伏產業發展、農業大數據、市場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認真思考和仔細調研,尤其就 “推動我國高端剛才研發生產”等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
劉漢元委員指出,我國是全球鋼材生產大國,目前鋼鐵生產能力達11.3億噸,去年實際產量為8.04億噸。在中央嚴控產能的背景下,我國鋼鐵產能及年產量依然遠超其它國家。但是,我國還不是鋼鐵生產強國。李克強總理指出,我國在鋼鐵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仍然進口了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甚至連圓珠筆用的筆珠都需要進口。不僅如此,高端手表用的齒輪用鋼、高品質切菜刀用鋼、模具用鋼等,仍是我國鋼鐵業的軟肋。未來高端制造裝備仍需要大量高端鋼材,如超臨界火電用鋼、核電用鋼、高速鐵路用鋼、高強度轎車用鋼、高檔電力用鋼和工模具鋼、特殊大鍛材等關鍵鋼材品種。在高端鋼材研發和生產上的短板也成為我國制造強國建設的制約因素。2月4日,《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全面提升主要鋼鐵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和性能一致性,并重點推進高速鐵路、核電、汽車、船舶與海洋工程等領域重大技術裝備所需高端鋼材品種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因此,加強產學研結合,促進科研成果向生產領域轉化,充分調動鋼鐵企業研究、生產高端品牌的積極性,對推動我國鋼鐵工業轉型發展,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劉漢元委員認為,當前我國高端鋼鐵研發、生產面臨的主要困難有以下幾點:
1、鋼鐵行業利潤下滑,企業研發能力有限
去年全國粗鋼產量8.04億噸,同比下降2.3%,近3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國內粗鋼表觀消費7億噸,同比下降5.4%,連續兩年出現下降,降幅擴大1.4個百分點。盡管我國鋼材產量已達峰值并出現下降趨勢,但我國粗鋼產量占全球比重為49.54%,仍是世界第一。在供需嚴重失衡的背景下,我國鋼材價格已連續4年下降,2015年跌幅進一步加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由年初的81.91點下跌到56.37點,下降達25.54點,降幅31.1%。這導致我國鋼鐵企業經濟效益大幅下降,2015年鋼鐵行業出現全行業虧損。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8890億元,同比下降19.05%;實現利稅為負13億元、利潤負645億元,由盈轉虧。虧損面達50.5%,同比上升33.67個百分點。當前,中央多次發文要求加快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并在鋼鐵行業推動智能制造、研發高端品種、提升品質品牌。但是,在行業利潤整體下滑的局面下,企業在高端品牌研發和生產上的動力和能力均有限。
2、高精尖品牌需求有限,企業研發和生產的動力不足
與建筑用鋼、高端裝備用鋼相比,圓珠筆、手表、菜刀等用鋼量很小。例如,全球手表內部齒輪用鋼每年才300噸到400噸,而用于生產圓珠筆筆珠的易切削不銹鋼,一個鋼廠一爐鋼產量就夠整個行業用一年。即使企業有研發和生產的能力,高端品牌利潤率也高,但是考慮到整個市場需求有限,企業能夠獲取的利潤總量依然不高。再考慮到,目前高精尖的鋼材品牌市場依然由歐美國家占據,即使研發出高端產品,也只能同歐美等國分享小眾市場。長期以來,我國鋼鐵企業形成了要素驅動發展的慣性,擅長于規模效應、成本優勢獲得市場份額,而嚴重缺乏研發高端品牌的動力。
3、產學研明顯脫節,科技成果轉化慢
我國對科研院所的投入很高,每年也有大量科研成果、專利技術產生,但是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的速度慢,轉化成效低。我國每年受理專利申請90多萬件,獲得專利授權16萬多件,連續四年居全球之首。可是,專利轉化率卻平均不到20%,產業化率更是低到不足5%。這表明,并非我國的科研實力弱,而是因為科研成果和市場脫節,和企業需求脫節。即使投入巨資獲得的科技成果,企業沒有動力和意愿將其投入規模化生產,這樣只會造成科研的浪費。以圓珠筆筆珠為例,2011年,科技部推出了“制筆業關鍵技術研發”項目,政府和企業投入近10億資金,最終在2015年該項目順利通過科技部驗收。科技成果有了,但因圓珠筆用鋼量少,市場總值較小,鋼鐵企業不愿投入量產,科研成果的價值無從發揮。
對此,劉漢元委員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政府設立高端鋼鐵研發專項資金,攻克關鍵共性技術,為企業研發兜底
在鋼鐵行業利潤下滑,向高端品牌轉型面臨困難之際,政府可以設立專項研發資金,通過招投標形式,選擇有意愿、有想法的鋼鐵企業攻克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在行業產能過剩,鋼鐵企業資金困難,企業研發意愿下降的情況下,政府更應鼓勵、推動、幫助企業科技創新。目前,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中央多份文件對員工安置資金著墨較多,而對設備改造、科技研發資金涉及較少。鋼鐵去產能不能“一去了之”,而應借去產能之機,完成我國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因此,通過專項研發資金的形式,對緩解企業科技研發壓力,增強企業研發意愿具有重要意義。
2、推動部分鋼企“瘦身”轉型,形成多層次鋼鐵產業結構
我國大型鋼鐵企業眾多,寶鋼、武鋼等企業更以其超大規模躋升世界五百強之列。大型鋼鐵廠有資金實力和研發優勢,但是用大型設備生產少量高精尖品牌卻沒有成本優勢,大型鋼廠也沒有意愿進軍小眾市場。因此,形成大型、中型、小型鋼廠的梯級層次,形成生產普通低端產品鋼廠和生產高品質鋼廠層次,這種多層次、多元化的產業結構有助于鋼鐵產業分工合作,避免惡性競爭。例如,在我國高端鋼材不足的情況下,從事五金刀具生產的廣東陽江十八子集團自己開辦了鋼鐵廠,并且專注于高品質菜刀用鋼的生產。雖然十八子集團的鋼廠規模較小,但因專注于小眾市場,在技術質量方面過硬,不僅解決了自身用鋼需求,還能供應其它企業。因此,政府可鼓勵部分有實力、有條件企業專注于高端品牌生產,在規模上完成“瘦身”,但在質量效益上實現飛躍。
3、形成市場化的產學研結合路徑,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通道
產學研緊密結合是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必需途徑。針對目前科研和市場需求脫節,科研成果不被企業采納的問題,政府需要在制度上打破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的藩籬,真正做到開門搞科研。一方面,要鼓勵科研院所和企業形成合作機制和聯動效應,推動企業自主研究和科研院所研發相結合,定期交流,讓市場需求能及時反饋到科研人員的研究計劃中。另一方面要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便利。特別是要明確成果權屬,簡化轉化審批流程,形成高效的科技成果流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