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5
作者:通威
5月12日——14日,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趕赴江蘇宜興、如東等地,對華東一線市場進行為期3天的深入視察。視察中,通威“漁光一體”模式再次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并受到了中央電視臺、四川電視臺、成都電視臺、江蘇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的深度聚焦。
為期三天的視察中,劉主席相繼走訪了宜興365科學養殖模式示范基地、如東365小棚蝦基地、如東及射陽“漁光一體”基地。期間,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李可心一行也趕赴如東,在劉主席的陪同下,深入了解通威365科學養殖模式和“漁光一體”模式。每到一處,劉主席都仔細詢問,詳細了解。
劉漢元主席一行視察江蘇宜興365示范基地
劉漢元主席與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李可心副站長(右二)一行視察如東溫棚蝦基地
劉漢元主席與李可心副站長一行在如東“漁光一體”基地合影留念
期間,劉主席接受了中央電視臺、四川衛視、江蘇衛視等媒體的專訪。
談到通威“漁光一體”模式與之前“漁光互補”模式的區別,劉主席表示,關鍵是看水產養殖和農牧兩大產業是否真正結合在一起,能否使原有的產業維持或者獲得更好的升級,新的疊加使用能否提高單位面積的價值輸出,這些是從技術上判斷“漁光一體”與“漁光互補”實際差別的重要因素。通威在“漁光一體”模式中,兼顧了養殖和發電的空間需求。在養殖中,合理搭配建設增氧設備、投餌設備、進水排水設備等,對魚塘進行成批的技術改造,大大提高了養殖的智能化程度。“改造以后,池塘之間的互相干擾減少,進水排水獨立,抗病能力增強。”劉主席說。
劉漢元主席接受媒體專訪
劉主席表示,我國水產養殖一直面臨著零星分散、管理粗放等問題,通過“漁光一體”的實施,把這些分散、零星的水面進行集中式改造,實現了從分散、傳統養殖向設施漁業、智能漁業、“互聯網+”漁業的轉型升級,同時解決了光伏發電最主要的限制資源————土地,在魚塘上進行空間性的立體互用,使光伏發電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找到了廣闊的水面資源。此外,“漁光一體”還可以實現養殖水產品全程可追溯、可控制,解決了食品安全中的源頭控制問題,使中國的水產養殖行業具有國際競爭力,成本更低、規模化效益更好、產品質量更加穩定。
談到光伏發電的情況,劉主席表示,采用“漁光一體”模式,每畝池塘能夠產生5萬元左右的電力收入,同時能夠產生1——2萬元的水產品收入,意味著一畝“漁光一體”池塘能夠產生五畝甚至是十畝一般池塘的產出價值。從全國總量上來講,全國有4500萬畝池塘,2/3在中東部地區,這些池塘上如果都建成光伏電站,就可以和當前全國發電裝機總量相當。“漁光一體”的實施,既可以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還可以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重要產業支撐點。這幾年,通威也做了大量研究技術和相關商業模式的配套完善工作。
今年全國“兩會”上,精準扶貧成為一個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劉主席表示,受扶貧收入來源不確定性和市場等因素影響,以往的扶貧存在“治標不治本”的現象,貧困戶容易“返貧”。而光伏的設計年限至少是20——25年,在貧困地區積極推廣扶貧工程,是實現產業與項目有效結合的扶貧新路子,不僅真正讓貧困戶月月有收入、年年有經濟來源,還可以真正解決未來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經濟發展問題,真正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生態發展扶貧和清潔能源建設扶貧的嶄新路子,這對于扶貧開發戰略的深入推進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十分重大。
對于“漁光一體”的下一步發展,劉主席表示,水產養殖效果的好壞是考驗“漁光一體”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二者缺一不可。在“漁光一體”的推行中,通威將做好養殖生產規劃、成本效益的控制,在把空間資源用好、用足的同時,使養殖生產保質保量完成,要把質量穩住、規模搞上去、成本降下來、效益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