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4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通威股份首席水產專家吳宗文
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在通威,有這么一位無人不知的七旬老人,用365天忙碌的身影詮釋著“生命不止,學習不止”的真諦,他就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通威股份首席水產專家吳宗文。近來,吳老師又有了新的工作重點:“劉漢元主席制定‘漁光一體’的戰略決策,我們正在努力執行,以實現跨界整合、資源共享、效益疊加,水面持續產出清潔能源,水下持續產出優質水產品。”
5月24日,記者在SNEC第十屆(2016)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覽會見到吳老師時,滿頭白發的他在黑壓壓的人群里特別顯眼。作為近來頻繁亮相“漁光一體”相關會議、活動的熟面孔,這次上海之行,吳老師的目的也是跟通威“漁光一體”有關。
“接到嚴虎副董事長的通知,我來展會一是了解目前太陽能和‘漁光一體’等光伏工程領域最前端的技術,二是參觀諾斯曼能源科技股份公司展廳,并與該公司孫勝君董事長、技術總監吳春秋博士交流‘漁光一體’與‘水上漂浮光伏系統’方面的技術創新成果。今天下午我要坐順風車趕到如東,27日到無錫,30號才能回成都。”馬不停蹄的奔波之余,吳老師抽空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講述了他和他的團隊為“漁光一體”和365科學養殖模式所做的工作。
■干一行愛一行,做一行專一行
懷揣著“40歲之前搞自然科學、40歲之后搞社會科學”的人生規劃,吳老師在2007年4月28日正式加入通威。當時的他,期望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快速轉化為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幫助更多人實現致富夢想。
現在的他,在面對劉漢元主席“希望你能工作到100歲,活到120歲”的期許時,仍然能夠激情飽滿地回應。“我對水產十分熱愛,愛到一刻也停不下來的程度。能為人類健康和社會進步服務,雖然累一點,但是覺得很有意義、很值得。”在吳老師看來,每一次忙碌之后,心中都有一份安然,那就是他想要的人生。
青年時期的吳老師,并沒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水產專家。學農作物栽培出身的他,在被領導安排去“搞水產”的時候,對“干一行愛一行,做一行專一行”這句話還沒有現在這么深刻的領悟。然而,勤學好問的吳老師,很快就發現了水產養殖的魅力,研究激情一發不可收拾。在他看來,“興趣是成功的基礎,干勁是成功地保證”。隨著我國水產養殖事業的發展,吳老師在魚類養殖,特別是在特種魚和珍珠養殖方面的重大科研成果源源不斷。
在這樣的狀態下,吳老師來到了通威。在劉漢元主席的指導下,他立刻帶著技術團隊攻關新型“綠色浮性飼料與冰鮮魚養南方鲇對比試驗與示范”,經過三年努力,這項技術成果被評為2010年中國飼料行業重大科技成果獎和2011年成都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為此中國科技部授予通威“十一五”星火計劃先進集體獎。
近九年來,吳老師主持的網箱魚糞回收與效能研究項目、電化水設備研制與應用、池塘底排污水質改良項目、“漁光一體”池塘智能生態養殖模式等試驗研究成果,均通過院士專家鑒定,綜合技術水平居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先后獲中國水產科學院成果二等獎和四川科技廳成果三等獎,成都市政府成果二等獎,并納入通威“365”模式推廣內容和中國農業部科技示范與推廣項目。
而今,已邁入古稀之年的吳老師,仍然堅持帶領青年科技工作者進行研發創新和技術推廣工作。也難怪設施漁業所的年輕人會說吳老師是個“學霸”。研究智能設施漁業技術、物理殺菌水處理技術以及“漁光一體”等科研項目,不僅需要豐富的水產研究領域的知識,還需掌握物理、機械技術、生物化學、食品健康、移動互聯網等各方面的知識,而吳老師樂于去不斷學習,身體力行地影響著身邊的年輕人。
■ 成功就是要舍得吃苦、用智慧工作
大約三年前,結合通威三十余年在水產養殖行業的積淀和光伏太陽能上下游環節的全面貫通,劉漢元主席下達了研究“漁光一體”項目的指示,這一開創性的工作落在了吳老師帶領的設施漁業所的肩上。經過一番全面考察后,吳老師了解到當時國內已有的“漁光一體”工程并不具有借鑒意義,這意味著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2014年3月,吳老師帶著他的團隊在南京通威水產科技公司搭建起試驗基地。為了節約成本,他們用黑色遮陽網代替光伏發電板,比對真正光伏板的大小、寬窄、高低做成架子板,歷經三次才搭好;為了找到最佳的遮光面積及其對藻類、產量、溶氧、水中生物最佳影響幅度,達到最佳的光伏發電量和養魚產量,他們無數次進行對比試驗,最終測驗出最佳遮光面積。
下魚塘、曝烈日,不管春夏秋冬,吳老師都跟年輕人們一起在現場進行各項數據測定和觀察,執著的科研精神和較真的工作態度感染了同事,也感動了養殖戶。“他多次不辭辛勞地來我的塘口給我指導,教給我先進的養殖經驗。”提起吳老師,江蘇如東通威“漁光一體”公司總經理劉用成和“漁光一體”首批踐行者陳紅是滿滿的感激和佩服。
成功來源于吃苦和智慧的雙重力量。今年5月26日,凌晨2點40分,吳老師在手機上發現如東“漁光一體”的蓄水池下風口測水質點溶解氧只有2.4mg/L,他立即與工程師趕去巡塘,這一巡就是3個小時,發現并提出了針對池塘養殖與設施現狀的8個急需完善和立即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們已經取得了12萬個以上的實證數據,并通過了農業部、中科院、中國水科院等多方面權威專家驗收。事實證明,通威‘漁光一體’模式完全能夠實現零污染、零排放,保障‘魚、電、環保’三豐收,能夠為農戶帶來有效的增產增收,進而長期解決中國農村的貧困問題。”在第十屆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國內外同行齊聚一堂的時刻,吳老師如此驕傲地說道。
不經一番寒霜苦,怎得臘梅放清香。在無數個日日夜夜,吳老師用這句話鼓勵著自己的研究團隊。“年輕人要有激情,要有永不放棄的決心和信心。失敗就在于放棄,只要不放棄,總結經驗不斷努力、不斷攻克,成功就一定是屬于你的。”吳老師用他一步一個腳印的實際行動,將“刻苦鉆研”四個字演繹得淋漓盡致,向年輕一輩作出了表率。
■ 為夢想努力,創新永無止境
如果說光伏是吳老師的“新朋友”,水產養殖就是他的“老相識”。兩者很好地結合、優勢互補,才能發揮出“漁光一體”的最大效益。通威“365科學養殖模式”的六大關鍵技術,在解決光伏池塘投飼、捕撈、清淤等問題上,在做好薄露進水、蓄水沉淀、底排污、魚菜共生、節水循環、實現電化水代替化學藥品殺菌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因此,為了適應光伏池塘的需求,“365科學養殖模式”正在全方位升級。
作為“365科學養殖模式”的發起人之一,也是“底排污”技術的發明人,吳老師沒有松懈。“‘365’升級,首先就是對底排污的設計和原材料選擇、建設等進行大改進。”吳老師介紹,根據“方便、省力、排污”的主要原則,升級后的“底排污”在溢污口、抽插管等部位實現了成本更低、施工更簡單、排污更徹底的效果。
除此之外,薄露凈水池和魚菜共生濕地也是吳老師屢屢提及的重要創新。“我們舍得拿一口池塘的5%來做薄露凈水池,再拿5%作為魚菜共生濕地,形成一個封閉的良性循環圈,既能防止面源污染,又防止內源污染,還防止了外源污染,一舉多得,效益倍增。”說到關鍵之處,吳老師忍不住流露出激動的情緒。
“‘365’的意義重大,我們還要不斷完善和總結,圍繞水質達到國家漁業水質標準、為魚類創造良好生長生活環境、實現水溫、溶氧、飼料等養魚三要素保證的目標,進行研究、改造和提升。”吳老師說,“溶氧是‘365’的重點,怎么開增氧機、什么時候開、開多大功率、怎么才節能,有很多都待進一步研究。最近,我們在用日本的曝氣機和中國的微孔增氧機進行對比實驗,數據證明前者的效果比后者好。按照劉主席和郭總的要求,接下來我們還要進一步做實驗,在增氧方面再創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懷揣著“漁光一體”惠及全人類的夢想,吳老師精神矍鑠地前行著。他認為,唯有“漁光一體”才能促進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才能從源頭做起持續產出質量安全的優質水產品,才能持續產出清潔能源30年促進能源結構調整,既為百姓創造財富,又為人類健康生活作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