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5
作者:通威
▲2016年9月20日,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等領導參觀通威如東“漁光一體”基地,并給予高度評價
面對未來30年、40年的發展需要,我們要思考如何在指導思想上、在著力點上跟進這一時代的需要,找準支撐點,然后有效地參與這個時代的轉型和發展。
——劉漢元主席
人類經過反復證實,太陽能光伏發電是最豐富、最經濟、最清潔、最環保的可持續能源。人類已經開始以不可阻遏之勢大規模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一步步接近“徹底解決永續發展問題”的終極理想。這也是劉漢元主席帶領通威人正在踐行和接近的理想。
▲2016年3月20日,通威“漁光一體”財富共享計劃啟動
2013年,進入電池片領域,劉漢元主席針對通威的光伏產業鏈全局,創新提出了終端電站的“漁光一體”構想。養殖魚塘正好天然地遍布于東部發達城市近郊,魚塘的水面正是天然的大面積建設光伏電站的地方。得益于多年耕耘水產的深厚積累,養殖水面是通威觸手可及的核心資源,通威完全可以將水面、水產養殖和光伏產業三者整合成一個項目平臺。具體來說,不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改造建成光伏電站,形成將現代水產養殖與光伏發電融為一體的“漁光一體”全新商業模式。
“漁光一體”實現了“水上發電,水下養魚”,利用了既有優勢,又避開了光伏電站建設的土地瓶頸,讓通威的兩大產業殊途同歸,高效協同。這一前所未有的創造性戰略構想,讓通威再次走在了漁業和光伏兩大產業變革的最前沿。
▲通威首席水產技術專家吳宗文在“漁光一體”基地做試驗
從綠色創想到變成現實,還要克服許多困難,比如太陽能板遮光對養殖的影響,增氧耗電、怎么清淤、怎么實現環保等問題都要系統解決。在劉漢元主席關心下,通威首席水產技術專家吳宗文老師將通威365養殖技術中已經成熟的非抗生素的電化水消毒、底排污、智能風送投餌等技術結合在一起,一周內拿出了方案。
為進一步驗證“漁光一體”的可行性,吳老帶領團隊在南京通威水產科技園開展對比試驗。通過對魚塘進行改造,用遮陽網精確模擬太陽能電池板的遮陽效果,采用通威365養殖技術進行養殖,并進行嚴密的智能監測。從0到1,以南京養殖基地對比試驗為起點,試驗團隊歷經300多個日夜的記錄,行走約1800多公里的試驗路程,收集超120000個試驗數據,探索出漁與光的最佳結合點,證實“漁光一體”完全可行可操作。
▲通威如東“漁光一體”基地
2015年7月26日,隨著第一根管樁的打下,通威江蘇如東“漁光一體”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同年12月30日,通威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漁光一體”正式實現并網發電,全球首創的“漁光一體”綠色農業創想從藍圖變為現實。
據測算,每畝“漁光一體”池塘每年可輸出5萬度—10萬度電,相當于每畝每年輸出10噸—20噸石油的等效清潔能源,一畝“漁光一體”池塘相當于五畝甚至十畝一般池塘的產出價值,實現了土地高效復合利用。同時,通過廣泛建設“漁光一體”,為土地資源緊缺的中東部發達地區發展清潔能源提供了廣闊空間。有特色、有特點的“漁光一體”技術得到了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行業協會等領導專家的廣泛認同。
▲2021年5月31日,劉漢元主席視察通威龍袍“漁光一體”基地中控室
劉漢元主席認為,光伏發電接近零排放、零污染,設計壽命25年。能夠疊加在我們的目標核心資料、生產資料要素里面去,在水面上進行立體嫁接使用,發展空間巨大,并且經濟性方面的可行,與國家和社會發展的相容,事實上“漁光一體”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式轉型最重要的一條路徑。
▲2022年6月5日,通威首個百兆柔性項目——天門一期“漁光一體”成功并網
隨著我國“雙碳”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通威堅持將企業發展與國家政策同頻共振,提檔升級“漁光一體”模式,做好做足“漁光”產業文章,形成“水上產出清潔電力,水下產出安全水產品,周邊鄉村旅游”的產業閉環,實現三產融合發展,成片、系統地推動農民轉型、農業升級、鄉村建設。同時,通威獨有專利技術柔性支架系統,以其大跨度、高凈空的特點,完美解決了漁業養殖光通、水通、氣通“三通”問題,為土地復合利用帶來了無限可能。“漁光一體”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通威方案”,也為實現“雙碳”目標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行動。
截至目前,通威已在湖北、安徽、江蘇、山東、廣東、天津、江西、湖南、內蒙古等全國多個省區市投資建設了以“漁光一體”為主的光伏發電基地,并網規模超過3GW。
漁光同輝,雙碳逐夢。站在通威四十年的新起點,在“雙碳”目標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步啟動的時代機遇下,通威“漁光一體”必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通威也必將譜寫出更為壯麗的“新時代漁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