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狂刮造“芯”風
2003-09-20
作者:四川新聞網2002-8-3
毫無疑問,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全球經濟的一體化進程正在使中國成為一個“世界工廠”。各種制造業的基地大規模移師中國,在IT制造方面亦復如是。但國內的IT界精英們顯然并不滿足于只充當“加工廠”的角色。從上世紀末開始,中國的IT企業紛紛開始致力于自有技術的芯片研發,制造中國“芯”成為國內IT群雄們的“光榮與夢想”。而成都也于今年開始加入這股“造芯”熱潮,數家企業投入巨資,殺入芯片研發和制造。
成都企業競造“中國芯”
在方興未艾的本地造“芯”浪潮中,最新的加入者是成都三零盛安公司。昨日,該公司高層人士透露,其自主研發的“專用芯片”項目已于近日通過了國家計委的初步評審,即將投入研發生產。目前該公司正緊鑼密鼓地在成都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籌建研發基地,近百名IT精英將云集在此,著手進行產品設計、測試等相關工作。與三零盛安的IT背景相比,以魚飼料起家的成都通威集團進入芯片制造業著實顯得異常“另類”。在福布斯大陸富豪排名第10位的通威總裁劉漢元顯然并不滿足于只成為一個“飼料老板”。2002年3月,劉突然放言:將斥資25億元人民幣大舉進入芯片制造業,并決定從德國的一家知名芯完成前期準備工作。而令劉漢元“底氣十足”的是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已將該項目作為“一號工程”的重點項目加以扶持。就在三零盛安和通威雄心勃勃地啟動其進軍芯片領域計劃的同時,成都威斯達芯片公司也開始發動“中國芯”攻略。據該公司技術總監梁林博士稱,其公司研發的應用于高清晰度數字圖像處理的“中國芯”樣片將于今年9月份正式面世,2003年2月以前投入批量生產。
市場巨大競相掘金
盡管3家企業在進軍芯片制造業的切入領域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芯片制造的巨大市場前景是這些企業進入該領域最直接的出發點。目前世界芯片制造業的發展正處于一種疲軟的態勢。而與此同時,國內各領域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對芯片技術的需求正在大幅度攀升。有業界人士認為,中國的未來芯片制造業將在國際市場上釋放出巨大的“經濟能量”。“一旦我們自主研發的專用芯片建成投產,不僅可以應用于特種行業領域,同時也將廣泛應用于商業和民用領域。”三零盛安公司人士對此興奮不已。據透露,整個項目的建設周期為兩年,項目總投資高達近億元人民幣,億臺模擬彩電計算,如果每年將其中1%更換成數字電視,都將有100億元的巨大市場。按照計劃,2003年2月,威斯達的“中國芯”批量生產投放市場后,其保守產量將達到10萬片,年產值將高達200萬美元。而通威的目標除了利用“造芯”計劃實現其市場“掘金”目標外,還有著更為長遠的打算。按照劉的思路,在旗下的企業成功上市之后,通威將利用資金優勢,在IT行業大展身手,使通威由一家傳統型的飼料企業轉型為有高科技背景的跨國公司。
建造芯片“第四城”
對于成都芯片業而言,這3家公司的進入僅僅只是一個開端。據記者了解,在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內外IT巨頭將市場準心瞄準以四川為核心的西部。可以預期的是,將會有更多的資本和技術力量介入成都的芯片產業。早在“西博會”期間,香港科峰集團丘氏3兄弟專程來到成都高新西區,在此秘密選址,該公司計劃斥資200億港幣投資12英寸芯片生產。而世界著名的移動手持產品制造商摩托羅拉已經在成都開建其在全球的第四大研發中心,其中也將包括有關芯片技術的研發。另一IT巨頭微軟也有意將其西部研發中心設于成都。
成都企業競造“中國芯”
在方興未艾的本地造“芯”浪潮中,最新的加入者是成都三零盛安公司。昨日,該公司高層人士透露,其自主研發的“專用芯片”項目已于近日通過了國家計委的初步評審,即將投入研發生產。目前該公司正緊鑼密鼓地在成都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籌建研發基地,近百名IT精英將云集在此,著手進行產品設計、測試等相關工作。與三零盛安的IT背景相比,以魚飼料起家的成都通威集團進入芯片制造業著實顯得異常“另類”。在福布斯大陸富豪排名第10位的通威總裁劉漢元顯然并不滿足于只成為一個“飼料老板”。2002年3月,劉突然放言:將斥資25億元人民幣大舉進入芯片制造業,并決定從德國的一家知名芯完成前期準備工作。而令劉漢元“底氣十足”的是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已將該項目作為“一號工程”的重點項目加以扶持。就在三零盛安和通威雄心勃勃地啟動其進軍芯片領域計劃的同時,成都威斯達芯片公司也開始發動“中國芯”攻略。據該公司技術總監梁林博士稱,其公司研發的應用于高清晰度數字圖像處理的“中國芯”樣片將于今年9月份正式面世,2003年2月以前投入批量生產。
市場巨大競相掘金
盡管3家企業在進軍芯片制造業的切入領域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芯片制造的巨大市場前景是這些企業進入該領域最直接的出發點。目前世界芯片制造業的發展正處于一種疲軟的態勢。而與此同時,國內各領域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對芯片技術的需求正在大幅度攀升。有業界人士認為,中國的未來芯片制造業將在國際市場上釋放出巨大的“經濟能量”。“一旦我們自主研發的專用芯片建成投產,不僅可以應用于特種行業領域,同時也將廣泛應用于商業和民用領域。”三零盛安公司人士對此興奮不已。據透露,整個項目的建設周期為兩年,項目總投資高達近億元人民幣,億臺模擬彩電計算,如果每年將其中1%更換成數字電視,都將有100億元的巨大市場。按照計劃,2003年2月,威斯達的“中國芯”批量生產投放市場后,其保守產量將達到10萬片,年產值將高達200萬美元。而通威的目標除了利用“造芯”計劃實現其市場“掘金”目標外,還有著更為長遠的打算。按照劉的思路,在旗下的企業成功上市之后,通威將利用資金優勢,在IT行業大展身手,使通威由一家傳統型的飼料企業轉型為有高科技背景的跨國公司。
建造芯片“第四城”
對于成都芯片業而言,這3家公司的進入僅僅只是一個開端。據記者了解,在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內外IT巨頭將市場準心瞄準以四川為核心的西部。可以預期的是,將會有更多的資本和技術力量介入成都的芯片產業。早在“西博會”期間,香港科峰集團丘氏3兄弟專程來到成都高新西區,在此秘密選址,該公司計劃斥資200億港幣投資12英寸芯片生產。而世界著名的移動手持產品制造商摩托羅拉已經在成都開建其在全球的第四大研發中心,其中也將包括有關芯片技術的研發。另一IT巨頭微軟也有意將其西部研發中心設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