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造“芯”技術、資金、市場……還缺什么?
2003-09-20
作者:《計算機世界》2002-3-29
3月,一家位于成都高新區的傳統飼料企業——通威集團在國內IT界掀起不小的波瀾,一篇《造“芯”運動暗潮涌動飼料巨頭通威下注IT業》的報道披露了通威集團進軍半導體芯片設計制造的消息。傳統企業進軍IT業已不是新鮮事,但我們關注的是,身為傳統企業的通威集團能否把握住高科技、高風險、高投入的芯片設計制造,能否挺過資金、技術和市場的難關,能否帶動地處內陸、芯片產業尚不成氣候的四川成為繼上海、北京、深圳之后的國內第四大芯片生產基地?
“通威此次大力度涉入模擬芯片項目,并不是突然的、盲目的,只是集團整體發展戰略的一部分。通威集團總裁助理胡榮柱對記者說。
這個已經被列入四川信息產業“一號工程”的初步規劃是“在成都生產6英寸0.5微米模擬集成電路芯片,成為中國第一條具有SiGe工藝的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初期規模為10多萬片,產品支持未來3G、藍牙技術應用,項目總投資將超過20億元。除此以外,通威還計劃參與總投資10余億元的1000噸多晶硅生產線項目”。
從參與者到頂梁柱
盡管2001年全球半導體行業以較2000年32%的跌幅滑入谷底,但通信、數據處理、消費和工業領域的強勁需求將會使中國在2010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半導體市場,屆時中國的芯片市場需求達到114億美元,但是目前國內的芯片產量僅能滿足20%的需求。
同時,在上海、深圳、北京之間,一場爭奪集成電路(IC)生產基地的拉鋸戰已經打響。“能源、人力資本相對低廉、一定產業基礎以及人才資源豐富是我們的優勢,特別是芯片制造所需要的大量的水資源。四川要在國內芯片產業鏈上成為不可或缺的DNA”,四川信產廳規劃處有關負責人說。但在四川,涉足IC的企業屈指可數,鼎天、國騰……但真正動起來特別是面向廣大消費市場的卻幾乎沒有。缺資金、缺技術,理由很多,而掌握芯片技術的人才卻正大量流失,摩托羅拉、臺灣凌陽的芯片投資也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都是當地政府的一塊心病。
“面對高風險、高投入的芯片設計制造,通威有著充分的準備,包括資金、管理、技術儲備、相關人力資源的招聘安排等,該項目已在實際深入評估、運作之中。”胡榮柱說。目前通威已確定的準備工作包括:一,資金籌備。包括通威的自有資金以及與德國MCP公司在今年合組一家股份制公司,以此為載體吸納資本和技術,注冊資本金最少將達5億元;二,人才儲備。將直接面向海外,實行國際招聘,吸納優秀人員。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通威被賦予四川“芯”的頂梁柱的重大使命。
制造、代工還是設計?
四川在芯片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充滿爭議的問題。“制造、代工還是設計”?政府希望企業與高校能夠利用當地的人才資源優勢專注芯片設計,而學者卻認為四川的能源優勢更適合芯片制造。通威的初步計劃更是涵蓋了自有品牌和代工兩種模式,理由是要充分結合人才和能源優勢。
“芯片業是一個技術密集、人才密集、資金密集的行業,”成都電子科大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張波利說,“這個領域做得好是金子,做不好就會成為沙子,高投入不等于高回報。成都完全可以走在西部芯片產業的最前端,但必需的條件是:技術上涵蓋芯片設計、制造、測試和封裝等各個環節,同時市場需求和強大的資金后盾也至關重要。”
而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劉遠華則認為,6英寸0.5微米模擬集成電路芯片在技術上并不領先,上海目前主流技術都在8英寸0.25-0.18微米,仍落后于國外,但起碼已經上了三個臺階。一旦通威“芯”開工,將結束西部沒有大規模芯片生產線的歷史,并帶動西部芯片產業邁上第一個臺階。但必須正視的是,這種技術在5年后只能面向低層次的通信類消費產品,而這正是扼制西部芯片產業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軟肋所在。
早在去年1月20日,成都國騰、華威電子、電子科大等就聯合信息產業部24所等8個部屬研究所、廠,在成都奠基了6英寸0.5微米模擬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至今卻無法開工。從表面上看,是后續資金不足和國際市場滑坡,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有限的產業環境和合作模式。
意識:不容忽視的問題
除了資金、技術、市場以外,鑄就四川“芯”還需要什么?“2005年,吸引10條以上生產線,產值達100億美元……到2015年,生產線將達到三四十條,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基地之一”——上海明確了目標。而深圳盡管IC產業基礎薄弱,但市政府明確出臺了優惠芯片產業的相關政策——四川的起步落后了3年。
最后,記者用親身體驗來證實兩地在市場意識方面的差距:登陸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網站,記者看到相關政策、產業動態、企業名錄等應有盡有,而四川相關政府網站關于集成電路的內容少之又少;記者在成都高新區采訪一家當地知名的IC公用電話生產企業,卻被擋駕在前臺。致電當地一家著名高科技民營企業,卻被市場部要求“立刻趕到德陽”,并拒絕了電話采訪。隨后記者在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地企業名錄中,隨便找了一個企業電話要求采訪,對方熱情接受并給予滿意的答復,最后還不忘留下記者的聯系方式。
記者點評
市場意識絕非簡單的“買進賣出”,其所包涵的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在“面對各種嚴酷的產業環境時,你是否都能游刃有余?”英特爾在哀鴻遍野的今天依然研制成功能夠容納3.3億個晶體管的內存芯片,而上海能夠把握住每一次經濟騰飛的機會,都與其長遠的戰略眼光和敏銳的市場意識密不可分。技術、資金、產業環境等是肉眼看到的支撐產業的客觀條件,但我們卻忽略了市場意識這只無形的手。小富即安的“盆地意識”要不得,“先知先覺、后知后覺,抑或不知不覺”,四川企業應早做打算。(本報記者 李琳)
“通威此次大力度涉入模擬芯片項目,并不是突然的、盲目的,只是集團整體發展戰略的一部分。通威集團總裁助理胡榮柱對記者說。
這個已經被列入四川信息產業“一號工程”的初步規劃是“在成都生產6英寸0.5微米模擬集成電路芯片,成為中國第一條具有SiGe工藝的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初期規模為10多萬片,產品支持未來3G、藍牙技術應用,項目總投資將超過20億元。除此以外,通威還計劃參與總投資10余億元的1000噸多晶硅生產線項目”。
從參與者到頂梁柱
盡管2001年全球半導體行業以較2000年32%的跌幅滑入谷底,但通信、數據處理、消費和工業領域的強勁需求將會使中國在2010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半導體市場,屆時中國的芯片市場需求達到114億美元,但是目前國內的芯片產量僅能滿足20%的需求。
同時,在上海、深圳、北京之間,一場爭奪集成電路(IC)生產基地的拉鋸戰已經打響。“能源、人力資本相對低廉、一定產業基礎以及人才資源豐富是我們的優勢,特別是芯片制造所需要的大量的水資源。四川要在國內芯片產業鏈上成為不可或缺的DNA”,四川信產廳規劃處有關負責人說。但在四川,涉足IC的企業屈指可數,鼎天、國騰……但真正動起來特別是面向廣大消費市場的卻幾乎沒有。缺資金、缺技術,理由很多,而掌握芯片技術的人才卻正大量流失,摩托羅拉、臺灣凌陽的芯片投資也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都是當地政府的一塊心病。
“面對高風險、高投入的芯片設計制造,通威有著充分的準備,包括資金、管理、技術儲備、相關人力資源的招聘安排等,該項目已在實際深入評估、運作之中。”胡榮柱說。目前通威已確定的準備工作包括:一,資金籌備。包括通威的自有資金以及與德國MCP公司在今年合組一家股份制公司,以此為載體吸納資本和技術,注冊資本金最少將達5億元;二,人才儲備。將直接面向海外,實行國際招聘,吸納優秀人員。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通威被賦予四川“芯”的頂梁柱的重大使命。
制造、代工還是設計?
四川在芯片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充滿爭議的問題。“制造、代工還是設計”?政府希望企業與高校能夠利用當地的人才資源優勢專注芯片設計,而學者卻認為四川的能源優勢更適合芯片制造。通威的初步計劃更是涵蓋了自有品牌和代工兩種模式,理由是要充分結合人才和能源優勢。
“芯片業是一個技術密集、人才密集、資金密集的行業,”成都電子科大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張波利說,“這個領域做得好是金子,做不好就會成為沙子,高投入不等于高回報。成都完全可以走在西部芯片產業的最前端,但必需的條件是:技術上涵蓋芯片設計、制造、測試和封裝等各個環節,同時市場需求和強大的資金后盾也至關重要。”
而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劉遠華則認為,6英寸0.5微米模擬集成電路芯片在技術上并不領先,上海目前主流技術都在8英寸0.25-0.18微米,仍落后于國外,但起碼已經上了三個臺階。一旦通威“芯”開工,將結束西部沒有大規模芯片生產線的歷史,并帶動西部芯片產業邁上第一個臺階。但必須正視的是,這種技術在5年后只能面向低層次的通信類消費產品,而這正是扼制西部芯片產業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軟肋所在。
早在去年1月20日,成都國騰、華威電子、電子科大等就聯合信息產業部24所等8個部屬研究所、廠,在成都奠基了6英寸0.5微米模擬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至今卻無法開工。從表面上看,是后續資金不足和國際市場滑坡,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有限的產業環境和合作模式。
意識:不容忽視的問題
除了資金、技術、市場以外,鑄就四川“芯”還需要什么?“2005年,吸引10條以上生產線,產值達100億美元……到2015年,生產線將達到三四十條,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基地之一”——上海明確了目標。而深圳盡管IC產業基礎薄弱,但市政府明確出臺了優惠芯片產業的相關政策——四川的起步落后了3年。
最后,記者用親身體驗來證實兩地在市場意識方面的差距:登陸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網站,記者看到相關政策、產業動態、企業名錄等應有盡有,而四川相關政府網站關于集成電路的內容少之又少;記者在成都高新區采訪一家當地知名的IC公用電話生產企業,卻被擋駕在前臺。致電當地一家著名高科技民營企業,卻被市場部要求“立刻趕到德陽”,并拒絕了電話采訪。隨后記者在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地企業名錄中,隨便找了一個企業電話要求采訪,對方熱情接受并給予滿意的答復,最后還不忘留下記者的聯系方式。
記者點評
市場意識絕非簡單的“買進賣出”,其所包涵的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在“面對各種嚴酷的產業環境時,你是否都能游刃有余?”英特爾在哀鴻遍野的今天依然研制成功能夠容納3.3億個晶體管的內存芯片,而上海能夠把握住每一次經濟騰飛的機會,都與其長遠的戰略眼光和敏銳的市場意識密不可分。技術、資金、產業環境等是肉眼看到的支撐產業的客觀條件,但我們卻忽略了市場意識這只無形的手。小富即安的“盆地意識”要不得,“先知先覺、后知后覺,抑或不知不覺”,四川企業應早做打算。(本報記者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