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業:沖刺突圍轉機初現
2003-09-20
作者:《四川日報》2003-6-3
我省水產經濟發展勢頭出現歷史上少有的強勁。今年1至4月,全省水產品總產量達到2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5%;水產業總產值3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水產品產量、產值增速都在兩位數以上,這在我省歷史上少有。雖受非典疫情的影響,據預測上半年全省水產品產量仍可完成34.08萬噸,將比上年同期增長12%;全省漁業總產值可望達到42億元,完成全年計劃任務的47.7%。
??非典疫情給我省蓬勃發展的水產業曾一度投下陰影。廣元、眉山、瀘州、內江等地不少水產專業大戶反映,出川水產品由于非典疫情原因,無檢驗檢疫證的一律出不了川,影響了水產品的外銷。面對非典流行后出現的新商機,我省水產業突圍轉機初現。
??水產產業化進程正大踏步加快,水產品加工在我省首次取得質的突破。鞏固提高養殖業,重點突破加工業,放手發展運銷業,水產得以迅猛發展。眉山市通濟堰管理處利用年產2000噸水產品和現有廠房的有利條件,與浙江紹興市康利集團攜手成立“天天漁業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產“醉魚”、烤魚片、魚丸、魚香腸等水產品。公司投資300萬元建起的一期工程,可年加工水產品7000噸(約占眉山市年水產品總量的1/7)。目前,公司已與580多戶水產養殖戶建立了生產加工協作關系,并可促進5000戶以上養殖戶的水產品銷售。同時,各地水產龍頭企業及協會如雨后春筍。除通威、鳳凰兩大集團公司外,全省已有縣級水產龍頭企業40個、市級水產龍頭企業13個,已建立縣級漁業協會150個。
??水產養殖品種調整的主流和趨勢顯現。過去昂貴的加州鱸魚等如今有望進入尋常百姓的家門。一向以增加產量為發展方向的我省傳統漁業,近年來逐步向注重“優質、高效、外向”等現代漁業發展方向轉變。隨著常規養殖品種價格的走低、名特優品種效益的增加和科技的推動,品種結構更加優化,優質水產品比重逐步提高。成都平原與大部分丘陵地區草魚已由去年同期的6.4元/公斤降到5.6元/公斤,而加州鱸魚、武昌魚等價格卻分別由去年同期的20元/公斤、7.6元/公斤上升到26元/公斤、10元/公斤,從而調動了養殖名優品種的積極性。
??無公害水產品的帶動,催生水產業發展壯大。我省無公害水產品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到目前為止全省已分兩批認定了無公害水產品基地47個,面積達1萬多公頃,認證無公害水產品195個,幾乎涵蓋了我省所有的養殖品種。
??休稻養魚發展正逢其時,蓬勃開展。水產專家稱,休稻養魚是我省水產養殖最具發展潛力的養殖模式,可以大幅度增加水產品產量和直接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調查顯示,每畝休稻養魚,田埂加高到1.5米、加寬到1米,工程造價約1000元,目前養魚產量高的可達1.5噸/畝,收入1.5萬元,純利3000元,而且田埂上還可以種植經濟植物,成為名副其實的立體農業。(本報記者 夏先清)
??非典疫情給我省蓬勃發展的水產業曾一度投下陰影。廣元、眉山、瀘州、內江等地不少水產專業大戶反映,出川水產品由于非典疫情原因,無檢驗檢疫證的一律出不了川,影響了水產品的外銷。面對非典流行后出現的新商機,我省水產業突圍轉機初現。
??水產產業化進程正大踏步加快,水產品加工在我省首次取得質的突破。鞏固提高養殖業,重點突破加工業,放手發展運銷業,水產得以迅猛發展。眉山市通濟堰管理處利用年產2000噸水產品和現有廠房的有利條件,與浙江紹興市康利集團攜手成立“天天漁業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產“醉魚”、烤魚片、魚丸、魚香腸等水產品。公司投資300萬元建起的一期工程,可年加工水產品7000噸(約占眉山市年水產品總量的1/7)。目前,公司已與580多戶水產養殖戶建立了生產加工協作關系,并可促進5000戶以上養殖戶的水產品銷售。同時,各地水產龍頭企業及協會如雨后春筍。除通威、鳳凰兩大集團公司外,全省已有縣級水產龍頭企業40個、市級水產龍頭企業13個,已建立縣級漁業協會150個。
??水產養殖品種調整的主流和趨勢顯現。過去昂貴的加州鱸魚等如今有望進入尋常百姓的家門。一向以增加產量為發展方向的我省傳統漁業,近年來逐步向注重“優質、高效、外向”等現代漁業發展方向轉變。隨著常規養殖品種價格的走低、名特優品種效益的增加和科技的推動,品種結構更加優化,優質水產品比重逐步提高。成都平原與大部分丘陵地區草魚已由去年同期的6.4元/公斤降到5.6元/公斤,而加州鱸魚、武昌魚等價格卻分別由去年同期的20元/公斤、7.6元/公斤上升到26元/公斤、10元/公斤,從而調動了養殖名優品種的積極性。
??無公害水產品的帶動,催生水產業發展壯大。我省無公害水產品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到目前為止全省已分兩批認定了無公害水產品基地47個,面積達1萬多公頃,認證無公害水產品195個,幾乎涵蓋了我省所有的養殖品種。
??休稻養魚發展正逢其時,蓬勃開展。水產專家稱,休稻養魚是我省水產養殖最具發展潛力的養殖模式,可以大幅度增加水產品產量和直接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調查顯示,每畝休稻養魚,田埂加高到1.5米、加寬到1米,工程造價約1000元,目前養魚產量高的可達1.5噸/畝,收入1.5萬元,純利3000元,而且田埂上還可以種植經濟植物,成為名副其實的立體農業。(本報記者 夏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