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心系“三農”最關情
2004-03-05
作者:《人民日報》
“兩會”之前,有關部門在網上作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對“三農”問題“非常關注”和“比較關注”的高達98.26%。隨著“兩會”拉開帷幕,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關注農業、支持農村、愛護農民”已成為最熱門的話題。
上下形成共識
作為中國第一產糧大省河南省的人
大代表對“三農”問題尤為關注。河南省駐馬店市委書記宋璇濤代表說:“我國有9億人口在農村,如果他們的生存狀態得不到應有的改善,國家的長遠發展就失去了基礎和動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會成為海市蜃樓、紙上談兵。”
如今,全黨、舉國上下對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要性和迫切性已形成共識。許多代表委員不辭辛苦,殫精竭慮,下農村、搞調研,形成了一份份飽含著對“三農”的關注和充滿真知灼見的議案、提案。
來自湖南湘潭市的全國人大代表任玉奇是位民營企業家,他自費8萬余元,親自并委托調研組耗時數月,奔波2萬多公里,調查了湖南、福建、云南、廣東4省的“三農”問題,形成了20本有詳細文字說明并附有照片的調研材料。他說:“能在人大會上為人民代言是體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難得的機遇。”
只有一條腿、拄著雙拐的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射陽縣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姜德明盡管患有癌癥,但他幾年來先后領銜向全國人代會提交了數十份議案。今年,他又帶來了加快制訂農業技術推廣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等數十件議案,加起來有八九萬字。令他欣慰的是,他提出的一些議案已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其中有關制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已被國家有關部門列入立法計劃,并已完成草擬工作。
保護“三農”之本
土地是“三農”之本、財富之母。保護土地,堅決剎住“圈地風”,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中之重。
在多名政協委員提交的十幾份提案中,這樣一組數字被反復提及:全國現有各級各類開發區6015個,其中經國務院和省級政府批準的只有1818個,占30.2%;其余4197個均為省級以下開發區。1997年至今,開發區規劃用地從1.2萬平方公里擴張到3.6萬平方公里,6年激增2倍,已超過了現有全國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總和。
民進中央副主席賀?委員說,我國耕地總量逐年減少,糧食播種面積不斷下降,國家糧食安全已遭受威脅。目前我國人均耕地僅有1.43畝,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廣東6省市已不足0.8畝。而且優質耕地少,污染退化嚴重,后備資源六成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水土流失、沙化、鹽堿化嚴重的地區,考慮到生態保護的要求,今后通過開發補充耕地的潛力十分有限。
代表、委員們紛紛呼吁:中國要堅持實行世界上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民進中央副主席蔡睿賢委員建議進一步強化土地執法監察,實行“天上看,地上查,海上監,網上管”。同時,要完善黨政干部政績考核制度,應將“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是否維護農民利益,合理利用土地,保護耕地”作為重要內容列入考核指標,從內在機制上避免政府和部門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率的傾向。
關注“三無”農民
據不完全統計,7年來全國有近億畝耕地被征用,農村中“務農無地、上班無崗、低保無份”的“三無農民”已達4000多萬。他們的生存狀況引起參加“兩會”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他們強烈呼吁盡快解決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洪紱曾委員說,九三學社200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60%的失地農民生活處于十分困難的境地,有穩定經濟收入、沒有因失地影響基本生活的只占30%。“困難農民年齡大多在四五十歲以上,子女生活也不富裕,所在集體經濟實力又相對薄弱,因此淪為‘三無農民’。”
“征地制度的最大缺陷是補償過低。”民進中央副主席蔡睿賢委員指出,1988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土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十幾年過去了,當年制定的補償標準已遠低于經濟發展,就是這樣的補償費還常常不能全額發放到農民手中。
委員們指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的擴展,今后還會有大量農用地被征,這意味著失地農民將繼續增加。對此,通威集團總裁劉漢元委員認為:“‘三農’問題不能僅僅依靠農村自身解決,一定要從統籌城鄉發展的角度出發,站在全國一盤棋的角度來全面解決。農民離開土地到城市工作和生活是大多數發達國家走過的路程,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因此在城市化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是惟一的出路。”(記者 黃抗生)
上下形成共識
作為中國第一產糧大省河南省的人
大代表對“三農”問題尤為關注。河南省駐馬店市委書記宋璇濤代表說:“我國有9億人口在農村,如果他們的生存狀態得不到應有的改善,國家的長遠發展就失去了基礎和動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會成為海市蜃樓、紙上談兵。”
如今,全黨、舉國上下對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要性和迫切性已形成共識。許多代表委員不辭辛苦,殫精竭慮,下農村、搞調研,形成了一份份飽含著對“三農”的關注和充滿真知灼見的議案、提案。
來自湖南湘潭市的全國人大代表任玉奇是位民營企業家,他自費8萬余元,親自并委托調研組耗時數月,奔波2萬多公里,調查了湖南、福建、云南、廣東4省的“三農”問題,形成了20本有詳細文字說明并附有照片的調研材料。他說:“能在人大會上為人民代言是體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難得的機遇。”
只有一條腿、拄著雙拐的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射陽縣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姜德明盡管患有癌癥,但他幾年來先后領銜向全國人代會提交了數十份議案。今年,他又帶來了加快制訂農業技術推廣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等數十件議案,加起來有八九萬字。令他欣慰的是,他提出的一些議案已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其中有關制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已被國家有關部門列入立法計劃,并已完成草擬工作。
保護“三農”之本
土地是“三農”之本、財富之母。保護土地,堅決剎住“圈地風”,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中之重。
在多名政協委員提交的十幾份提案中,這樣一組數字被反復提及:全國現有各級各類開發區6015個,其中經國務院和省級政府批準的只有1818個,占30.2%;其余4197個均為省級以下開發區。1997年至今,開發區規劃用地從1.2萬平方公里擴張到3.6萬平方公里,6年激增2倍,已超過了現有全國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總和。
民進中央副主席賀?委員說,我國耕地總量逐年減少,糧食播種面積不斷下降,國家糧食安全已遭受威脅。目前我國人均耕地僅有1.43畝,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廣東6省市已不足0.8畝。而且優質耕地少,污染退化嚴重,后備資源六成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水土流失、沙化、鹽堿化嚴重的地區,考慮到生態保護的要求,今后通過開發補充耕地的潛力十分有限。
代表、委員們紛紛呼吁:中國要堅持實行世界上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民進中央副主席蔡睿賢委員建議進一步強化土地執法監察,實行“天上看,地上查,海上監,網上管”。同時,要完善黨政干部政績考核制度,應將“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是否維護農民利益,合理利用土地,保護耕地”作為重要內容列入考核指標,從內在機制上避免政府和部門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率的傾向。
關注“三無”農民
據不完全統計,7年來全國有近億畝耕地被征用,農村中“務農無地、上班無崗、低保無份”的“三無農民”已達4000多萬。他們的生存狀況引起參加“兩會”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他們強烈呼吁盡快解決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洪紱曾委員說,九三學社200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60%的失地農民生活處于十分困難的境地,有穩定經濟收入、沒有因失地影響基本生活的只占30%。“困難農民年齡大多在四五十歲以上,子女生活也不富裕,所在集體經濟實力又相對薄弱,因此淪為‘三無農民’。”
“征地制度的最大缺陷是補償過低。”民進中央副主席蔡睿賢委員指出,1988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土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十幾年過去了,當年制定的補償標準已遠低于經濟發展,就是這樣的補償費還常常不能全額發放到農民手中。
委員們指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的擴展,今后還會有大量農用地被征,這意味著失地農民將繼續增加。對此,通威集團總裁劉漢元委員認為:“‘三農’問題不能僅僅依靠農村自身解決,一定要從統籌城鄉發展的角度出發,站在全國一盤棋的角度來全面解決。農民離開土地到城市工作和生活是大多數發達國家走過的路程,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因此在城市化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是惟一的出路。”(記者 黃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