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催生“巨鯊”
2004-05-24
作者:《計算機世界》
正在蓬勃興起的民營企業將是未來中國企業的中堅力量,有望成為未來的“巨鯊”。如何運用IT把今天的“鯊魚苗”催生成“巨鯊”?
“用與不用IT有什么區別?我們感覺沒有IT也能過。”“但美特斯邦威公司從1996年幾百萬元的銷售規模,發展到2003年20億元的銷售規模,成長速度如此之快與信息化分不開。”
這是發生在4月23~24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企業成長高層論壇”上的一番對話,來自一個企業代表與美特斯邦威公司董事長周成建的對話。在這次會議上,來自全國的幾十家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決策者共同探討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企業競爭力。這些企業被喻為“鯊魚苗”,意為這些頗具潛力的企業所代表的將是未來中國企業的中堅力量,有望成為未來“巨鯊”。如何運用IT把“鯊魚苗”催生成“巨鯊”?
“鯊魚苗”需要信息化“營養”
美特斯邦威公司率先采取“虛擬經營”模式,走品牌連鎖經營的發展道路,但其董事長周成建見到記者時,卻連稱自己只是一個“裁縫”,對IT來說是個“傻瓜”。“1996年美特斯邦威每天需要幾十張銷售統計報表。當時覺得實在太復雜了,就考慮用IT簡化業務流程。2004年,美特斯邦威預計生產2500萬到2800萬套服裝。每套衣服有五個款形,這么多復雜的數據,如果不借用IT,根本無法運營。
通威公司是國內三大飼料巨頭之一,特別在水產飼料如魚、蝦飼料方面,一直一枝獨秀。通威公司副總裁胡榮柱談起企業信息化時認為,作為一個大型飼料企業,成本控制尤為重要,飼料原料大約占了70%的成本,這就要求在各個環節,如原料采購、生產和工藝等環節嚴格控制成本。除了有一套合理的工藝和流程之外,還有信息化的應用。
IBM亞太區系統與科技部副總裁錢大群則從供應商方面證明了這種需求的強勁。他表示,2003年IBM亞太區的服務器和存儲器的營收中,30%來自于中小企業,超過了IBM的其他行業如銀行、政府等;而在去年9月,IBM正式在中國提出了針對中國中小企業的“騰越計劃”。
成敗的關鍵在于IT角色如何定位
誰都不否認信息化的重要性,但信息化永遠不會一帆風順,即使走在最前沿的企業。1992年,通威公司請一位知名教授幫助做信息化規劃,由于該教授對企業實際不太了解,盡管投入不菲,效果卻不理想。像通威公司這樣先是信息化受害者后又成為信息化受益者的并不少。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需要給IT在企業中的角色以正確的定位。
IBM全球戰略副總裁沈安石認為,企業的信息化,一定要結合企業的自身戰略,結合的越好,效果越好。
多數企業認為,信息化的目標是提高效率、節約成本,但在IBM公司看來,信息化的下一個目標是隨需應變。當客戶的需求改變、策略改變、流程改變,IT系統也要隨之改變。
繼2002年10月IBM提出“電子商務隨需應變”的理念后,在今年新春媒體記者會上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總裁周偉火昆說,IBM大中華區有三大戰略方向,其中之一是引領客戶向隨需應變的電子商務轉型。幫助中國客戶轉型,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轉型,是IBM今年工作的重點之一。(來源:CCW)(楊霞清)
“用與不用IT有什么區別?我們感覺沒有IT也能過。”“但美特斯邦威公司從1996年幾百萬元的銷售規模,發展到2003年20億元的銷售規模,成長速度如此之快與信息化分不開。”
這是發生在4月23~24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企業成長高層論壇”上的一番對話,來自一個企業代表與美特斯邦威公司董事長周成建的對話。在這次會議上,來自全國的幾十家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決策者共同探討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企業競爭力。這些企業被喻為“鯊魚苗”,意為這些頗具潛力的企業所代表的將是未來中國企業的中堅力量,有望成為未來“巨鯊”。如何運用IT把“鯊魚苗”催生成“巨鯊”?
“鯊魚苗”需要信息化“營養”
美特斯邦威公司率先采取“虛擬經營”模式,走品牌連鎖經營的發展道路,但其董事長周成建見到記者時,卻連稱自己只是一個“裁縫”,對IT來說是個“傻瓜”。“1996年美特斯邦威每天需要幾十張銷售統計報表。當時覺得實在太復雜了,就考慮用IT簡化業務流程。2004年,美特斯邦威預計生產2500萬到2800萬套服裝。每套衣服有五個款形,這么多復雜的數據,如果不借用IT,根本無法運營。
通威公司是國內三大飼料巨頭之一,特別在水產飼料如魚、蝦飼料方面,一直一枝獨秀。通威公司副總裁胡榮柱談起企業信息化時認為,作為一個大型飼料企業,成本控制尤為重要,飼料原料大約占了70%的成本,這就要求在各個環節,如原料采購、生產和工藝等環節嚴格控制成本。除了有一套合理的工藝和流程之外,還有信息化的應用。
IBM亞太區系統與科技部副總裁錢大群則從供應商方面證明了這種需求的強勁。他表示,2003年IBM亞太區的服務器和存儲器的營收中,30%來自于中小企業,超過了IBM的其他行業如銀行、政府等;而在去年9月,IBM正式在中國提出了針對中國中小企業的“騰越計劃”。
成敗的關鍵在于IT角色如何定位
誰都不否認信息化的重要性,但信息化永遠不會一帆風順,即使走在最前沿的企業。1992年,通威公司請一位知名教授幫助做信息化規劃,由于該教授對企業實際不太了解,盡管投入不菲,效果卻不理想。像通威公司這樣先是信息化受害者后又成為信息化受益者的并不少。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需要給IT在企業中的角色以正確的定位。
IBM全球戰略副總裁沈安石認為,企業的信息化,一定要結合企業的自身戰略,結合的越好,效果越好。
多數企業認為,信息化的目標是提高效率、節約成本,但在IBM公司看來,信息化的下一個目標是隨需應變。當客戶的需求改變、策略改變、流程改變,IT系統也要隨之改變。
繼2002年10月IBM提出“電子商務隨需應變”的理念后,在今年新春媒體記者會上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總裁周偉火昆說,IBM大中華區有三大戰略方向,其中之一是引領客戶向隨需應變的電子商務轉型。幫助中國客戶轉型,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轉型,是IBM今年工作的重點之一。(來源:CCW)(楊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