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4
作者:天府早報
■4萬億投資計劃啟動,難以在較短時間拉動內需、帶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
■全民發放消費券可以立竿見影地刺激和帶動國內消費市場,維持消費信心
“借鑒新加坡、日本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的現有經驗,全民發放消費券,有效拉動當前和近期內需。”
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全球金融危機加劇沖擊我國實體經濟,并幫助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成為本次全國兩會關注的焦點。政府在危機下該如何作為?或許,那些常年在商海搏擊的企業家們能提供來自一線的信息。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他就“如何有效在近期拉動內需”以及“扶持經濟穩定增長”等熱點問題,在本次全國政協會議上提出自己的建議。
《刺激!刺激!》
“自從去年11月中央政府4萬億投資計劃啟動以來,由于投資計劃更多集中于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這些項目從立項到建設再到拉動經濟,至少需要三個月到一年的時間,由此就會錯過當前的時機,難以在較短時間拉動內需,帶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當前和今后一年的時間里,老百姓的觀望心態難以緩解,企業生產過剩、民眾消費低迷可能對市場信心、未來經濟發展預期產生消極影響。”劉漢元說。
貨幣增長與刺激消費信心 雙管齊下
從近幾個月的一些關鍵指標和經濟數據來看,目前信心尚未恢復,亟須繼續加大踩油門的力度,繼續出臺一批重大經濟刺激計劃,采取果斷措施,避免我國經濟繼續下行而步入通貨緊縮。劉漢元表示,“借鑒新加坡、日本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的現有經驗,全民發放消費券,有效拉動當前和近期內需。從而立竿見影地直接刺激和帶動國內消費市場。”他認為,通過發放消費券,將有效提振民眾當前的消費信心,并使其成為彌補半年乃至一年內消費信心不足的主要措施。作為資金來源渠道之一,適當的印鈔,讓人民幣適當的貶值,也是抵消通貨緊縮、維持消費信心、提升消費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利于我國經濟穩定與發展。消費券可按中國公民每人、每次1000元的統一標準發放,發放時間可視情況靈活掌握,初步安排在2009年3月底、五一、十一及明年春節前后4次,消費券限定在發放后一個月內消費完畢,并根據發放后的經濟形勢、消費信心恢復程度等階段性效果靈活選擇,或只發3月底這一次,或五一發一次,或國慶發一次,或2010年春節再發一次,任何不需要的時候,可隨時決定停止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的發放。
劉漢元說,通過發放消費券的形式,可讓想消費的人有錢消費,快速將消費愿望轉化為購買行為,加速消費信心的恢復和消費能力的提升,立竿見影地拉動內需。尤其是產品生產和加工的企業,將由此獲得更多收入和更大利潤,從而有能力、有意愿、自覺地進行再投入和擴大再生產,直接帶動就業和稅收增長,并形成良性循環,從而使我國經濟重回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機不可失》
劉漢元表示,當前的金融危機并非只是金融領域的問題,其根源在于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經濟增長周期已過去,因此必須有新的技術創新和新產業的發展,牽引經濟發展走出衰退。而新能源產業無疑是下一輪產業技術革命的核心,光伏產業在替代傳統能源的過程中,將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制造機會、建設機會。
將光伏產業納入擴大內需政策范疇
劉漢元說,中央政府4萬億投資計劃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加強我國生態環境建設。而太陽能作為當前及未來最經濟、最清潔、最環保的可再生能源,國家有必要借此機會,進一步加大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
相關數據顯示,2002年至2007年間,我國光伏產業的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91.3%;2007年我國的太陽能電池產量已達1088MW,成為了世界太陽能電池的第一大生產國。但同時光伏產業的發展也面臨困難和問題,一方面由于光伏產品及光伏發電成本還處于高位,另一方面則是國家尚未出臺鼓勵光伏產業的具體政策,從而導致我國光伏產業一直處于上游“硅料生產”及下游“光伏產品應用或光伏發電”兩頭均在國外的尷尬局面。長此以往,勢必將嚴重影響我國光伏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光伏發電補貼性收購
劉漢元認為,有必要借鑒歐洲國家行之有效的做法,包括借鑒我國已實施多年的對風電的鼓勵性做法,強制性要求國家電網對光伏發電按補貼性的“上網電價”全額收購。根據現階段光伏發電的成本,宜將初期的補貼性“上網電價”確定為1.5—2元人民幣/千瓦時,今后隨著產業的規模化、成熟度上升,規模效應逐步顯現,每隔3年或5年對價格進行一次調整,最終將隨著傳統能源價格的上升、人們對環保的重視以及環境治理成本的上升,兩者趨于平衡,再按照市場規律運行即可。
大力支持光伏應用
積極支持太陽能光伏產業研發推廣,特別是對進行太陽能級硅材料制備以及太陽能光伏應用研發、推廣的單位,應當從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并動員社會力量在太陽能資源豐富的沙漠和偏遠地區建立獨立或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從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此外,還可在有條件的地區推行百萬或千萬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計劃,對參與該計劃的家庭,除了按補貼性的價格收購上網電力外,還可向他們提供低息甚至無息貸款,以資助其購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
《支持!扶持!》
改革開放30年來,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它創造了中國GDP增量的約60%,解決了社會新增的非農就業人員的80%以上,成為每年上百萬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2008年,民營企業在克服自身發展困難的同時,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據全國工商聯統計,汶川特大地震中民營企業累計捐贈款物近70億元人民幣。
支持民營經濟度過當前金融危機
劉漢元談到,盡管民營經濟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在各項資源的配置上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和被忽視的角色,尤其是民企融資難,使得民企發展過程中無法獲得穩定、持續、持久的金融支持。
劉漢元建議,可由銀行劃分一定比例的貸款份額專門用于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并以政府貼息貸款的方式對重點民企的自主科技創新、技術研發以及產品升級轉型進行扶持。同時,國家應加速財稅稅制改革,留富于企,放水養魚,通過財政退稅、返稅、減稅等方式和手段,把錢留給企業,支持它們擴大再生產,從而帶動消費,刺激經濟,拉動內需。“此外,國家在推出4萬億元財政投資的同時,應創造條件,降低門檻,加大扶持力度,讓民營經濟積極參與到4萬億元投資的公平競爭之中,這不僅可以讓民營企業分享國家財政投入的收益,而且還可激發民營經濟的建設發展熱情,將在本次拉動內需的過程中釋放出驚人的生產力。”劉漢元說。
《無首不立》
劉漢元談到,生豬養殖作為我國傳統養殖中的優勢產業,是城鄉居民肉食品的主要來源,在滿足國民肉食品需求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來,由于政府對養殖業大力扶持,生豬養殖開始由分散養殖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快速轉變,并對養殖的安全、環保、銷售、資金需求、技術管理以及盈利控制等方面都有了全新標準和要求,但從目前國內生豬規模化養殖總體發展情況看,還存在諸多制約。由于缺乏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生豬養殖產業化程度不高。
在新農村建設中推行可控盈利保障體系
養殖基地、種源、農戶、屠宰加工、銷售等各方關系松散,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各環節利益分配矛盾突出,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和上下游產業鏈沒有形成,產銷信息服務網絡不完善,難以適應市場經濟形勢下生豬養殖發展的需要。其次,集約化生豬養殖帶來的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和嚴重,大大增加了規模養殖疫病防治的難度,重大動物疫情時有發生,對生豬生產構成嚴重威脅,進而影響生豬加工產品的安全。第三,養殖戶養殖成本明顯加大,且養殖戶無法從銀行借貸,阻礙了其進一步擴大生豬養殖規模,不利于生豬養殖產業的升級換代。
龍頭企業統一掌控
劉漢元建議,通過在新農村建設中推行和實施“可控盈利保障體系”。所謂“可控盈利保障體系”,是通過豬場選址、豬舍場地建設、優良種源、飼料、疫情防治、保健、環保、飼喂管理、人工授精和生豬銷售等十個子體系,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核心,將種源供給、豬場建設、飼料投入品、養殖戶和肉食品加工各方結成緊密的產業聯盟,并實現各方利益的合理分配。由第三方投資建立大規模的標準化養殖小區,為生豬養殖創造良好自然環境,然后由龍頭企業和第三方簽訂包租合同,吸引養殖戶租舍養殖,龍頭企業統一按市場價供給種豬、商品豬;養殖小區內的飼料、防疫、消毒和飼喂管理等工作由龍頭企業進行統一輔導,依靠科學技術,加強飼喂管理,健全良種繁育機制,強化豬群免疫監測,及時淘汰病弱豬只,提高生產水平和飼料轉化效率等,提升生豬養殖產業水平,增強養豬產業的競爭力。
變相減少養殖成本
對出欄生豬,直接由龍頭企業聯合下游肉食品加工企業,以略高于市場價進行收購,解決養殖戶普遍擔心的生豬后期銷售價格波動問題,確保整個體系中從種源、飼喂、生物安全、環保、后續銷售等各個環節均可控制,各方利益得到合理分配。劉漢元表示,通過對“可控盈利保障體系”的成功推行和實施,可減少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約1100萬頭,可一舉減少440億元的養殖成本;或在能繁母豬存欄量不變的前提下,按每頭母豬每年多產6頭存活豬仔計算,每年可多向市場提供2.46億頭的豬仔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