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1
作者:華西都市報
興奮的先頭部隊
此次國務院明確多晶硅產業為過剩產業,并決定整治之后,四川多個先期介入多晶硅行業的企業普遍表示贊同和支持,在他們的興奮背后實際上是對競爭成本降低的期待。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新政策對行業有警示作用,是一種必要和負責的措施,要求企業上規模。這樣的政策不會影響通威旗下的永祥多晶硅項目。通威集團新聞發言人黃其剛透露,公司在樂山規劃了10000噸項目,第一個1000噸項目在去年投產,之后的項目都達到了3000噸,符合國家政策門檻的要求。
對于產能過剩的提法,新光硅業董秘李紅仍舊表示不贊同,認為“投資過熱”更加準確。她指出,目前國內的生產不能夠滿足國內的需求,但這次的政策從規模、環保方面來講都是好事,可以控制一些盲目投資。新光硅業在很多方面都符合新政的門檻,如廢氣回收,與電池生產企業的對接等。
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董事董鄉君對此則表現得很興奮,“是好事”。他認為,重復建設減少,門檻提高,對降低無序競爭成本有好處;其次,對全行業轉向核心技術的開發也有好處;最后,還可以促進節能減排。
憂慮的下游企業
不過,下游的太陽能電池企業卻感到了憂慮。拓日新能樂山新天源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林表示,新政策對上游硅材料企業提高技術水平、避免無序競爭有好處,但對下游的電池板生產企業來說,上游企業產能過剩,競爭得越厲害,硅材料價格才會壓得很低。
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
郭愛華則認為,上游產能過剩必然導致硅材料價格降低,下游光伏電池成本也會降低,有利于產業發展,而由于此次門檻抬高,未來多晶硅價格可能會上漲,這是下游企業擔心的地方。但他也指出,國內多晶硅的價格在60萬元/噸以下,下游企業都是非常舒服的。光伏產業的前景不容質疑,規模不止10萬噸。
樂山發展模式被借鑒
限制性政策出臺后,作為全國最大多晶硅材料基地,已形成年產4500噸生產能力的樂山多晶硅產業將何去何從呢?
“我們一點都不擔心,這反而是對樂山發展的支持,是巨大的利好消息!我們已經盼望了很久。”樂山市發改委主任羅新禮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指出,在很多方面,樂山早已達到了此次國家出臺的新政策的門檻標準。
按照新政要求,多晶硅企業還原尾氣中的四氯化硅、氯化氫、氫氣回收利用率均不低于98.5%、99%、99%。羅新禮稱,這實際上就是指的循環產業鏈條的問題,這個方面樂山早就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新政要求新建多晶硅項目規模必須大于3000噸/年。羅新禮介紹,樂山在建和將建的項目都是大于3000噸的,樂電天威是3000噸,永祥將建的也是3000噸,符合國家的產業發展要求。另外,除了已有的拓日新能120兆瓦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投產外,樂山正在全力支持引入太陽能光伏產業項目,以與本地的材料基地實現無縫對接。
據透露,此次國家出臺的有關多晶硅的引導政策,樂山被作為樣本進行了調查。在出臺政策之前,相關調研組就密集到樂山走訪企業,聽取發展意見。羅新禮表示,相關政策的制定將對樂山光伏產業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記者涂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