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9
作者:英才雜志
2009年12月30日,國家能源局相關官員表示,國內多晶硅市場50%的產能是從國外進口的,國內的多晶硅領域不存在產能過剩的現象。這是中國官員首次站出來為此前的“多晶硅過剩論”松綁。
“水泥過剩、鋼鐵過剩,假如還有一些合理性,把多晶硅簡單地歸結到過剩,既不科學也不合理。”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多次表達自己對“多晶硅過剩論”的不認同。
作為國內三大飼料生產企業之一以及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通威集團在2006年選擇切入多晶硅領域,一度讓局外人有些不解,一個是傳統的農業板塊,一個是火爆的新能源板塊,這兩個毫不相干的行業,究竟能擦出怎樣的火花?這是否是通威集團在暴利面前的一場豪賭?
進軍多晶硅領域之前,一直以飼料為主業的通威近30年的發展始終順風順水,而剛剛介入多晶硅生產,整個行業就遭遇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國際市場多晶硅價格劇烈起伏,通威的預期收入減少,“受2008年地震和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二期3000噸項目建設我們一直在等待市場時機。”劉漢元告訴《英才》記者。
但劉漢元似乎并沒有因為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動搖進軍多晶硅行業的信心:“如果以做飼料的方式來做多晶硅,十年之內,通威就有望進入全球多晶硅生產企業前三甲。”通威的水產飼料生產能力已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而在多晶硅領域,過去幾十年,其生產技術一直被德國、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壟斷。究竟飼料和多晶硅,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在劉漢元眼中有著怎樣的異曲同工之處呢?
參戰多晶硅
“未來十年不到的時間,中國一定是世界上70%以上的多晶硅提供者。”
從小就喜歡擺弄電子產品的劉漢元,對化工產業非常熟悉。他早就觀察到,從最早的半導體到集成電路,再到計算機的CPU,無一例外都是用高純硅作為核心材料來生產的。但是從上世紀60年代到最近幾年,在主流的多晶硅、高純硅的市場上,中國人和中國企業幾乎都是一片空白。
隨著信息技術、半導體技術、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全世界的制造工藝和加工水平都有了提高。然而,過去幾十年,全人類每年只生產了5萬噸左右的多晶硅。劉漢元認為,這種技術條件的變革從量上來講,可以產生原來多晶硅消耗量十萬噸、百萬噸、千萬噸三個數量級以上的需求。
劉漢元認準了新能源必將是未來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2006年,正值多晶硅在國內發展的“黃金期”。在無錫尚德、江西賽維上市后的財富光芒照耀下,硅料緊張,多晶硅價格暴漲,國內很多企業意識到了“得硅者得天下”的機會。而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上游原料多晶硅的毛利率又是最高的。
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劉漢元認為太陽能光伏產業是一個值得傾注精力好好做的行業。2007年5月24日,通威集團與四川省樂山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通威集團將斥資50億元與四川巨星集團聯合在樂山建立世界級多晶硅生產企業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設計規模為年產多晶硅1萬噸。
工程奠基后,劉漢元依然有些擔憂,“多晶硅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投資這么大的規模去做一個中國幾十年沒有掌握的技術,通威能不能有效地掌握,能不能在一兩年內攻破?”
讓劉漢元無比欣慰的是,通威從進軍多晶硅領域到一期工程竣工投產,僅用了1年的時間,并創下了行業調試時間最短紀錄,也一舉打破了長期以來作為太陽能光伏產業上游原材料的多晶硅,其生產技術被美、德、日等國8家公司壟斷的格局。
“兩年前,中國人的多晶硅產量世界上沒有計算,現在不得不計算。未來十年不到的時間,中國一定是世界上70%以上的多晶硅提供者。”劉漢元說。
適度多元化
劉漢元的這個選擇,其實是一次火線救市的動作。
6年前,劉漢元告訴《英才》記者,民營企業必須走“專業化”道路才能真正做精、做強、做大;這一次,劉漢元對自己的“專業化”理論做了一些修正:“通威一直堅信‘業精于勤而專’,不輕易做自身不熟悉、沒有把握的事情。通威永遠不會做簡單的多元化,認準的產業,我們只會抓一抓二,并且專注地做強、做大。”
劉漢元曾經明確表態,對于上市公司通威股份(11.09,0.23,2.12%)(600438.SH)來說一定會堅持飼料主業,而對于通威集團來說,是可以適當做些多元化的。三年前,當通威集團決心進入多晶硅產業的時候,通威集團已經擁有包括化工、寵物食品、建筑與房地產、IT等行業的90多家子公司。
讓人頗為不解的是,既然劉漢元堅持上市公司要“專業化”,為什么以飼料為主業的通威股份要在2008年初以1.91億元收購通威集團主要化工資產——四川永祥50%的股份?在永祥注入上市公司之前,劉漢元曾表示,等到通威的多晶硅板塊成熟以后,將會爭取在中小板獨立上市。
“讓永祥多晶硅注入通威股份,可以讓多晶硅單獨上市面臨的復雜問題變得簡單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爭取了發展所需的時間和機會。”劉漢元的這個選擇,其實是一次火線救市的動作,不僅解決了當時通威股份的融資問題,也為多晶硅產業的快速發展搶得了先機。
在通威永祥注入上市公司前,通威股份的主業是飼料,而且正準備在飼料領域繼續開疆擴土。2007年5月,通威股份股東大會決議準備增發不超過公司總股本15%的股票,擬募集資金12.31億元,用于連云港(7.18,0.06,0.84%)年產20萬噸飼料項目等16個飼料和水產品加工項目建設。但因為種種原因,通威的增發計劃在證監會觸了礁。此后,2008年1月25日,通威在停牌一天之后,公布了其將收購四川永祥50%股份的公告。
花1.91億就將凈資產為3.87億、當年凈利8000多萬的永祥公司一半股權收購到手,通威股份實在是撿了個大便宜。而對于永祥來說,在多晶硅領域快者為王的時期,其后續的龐大工程,也需要資金的投入,上市之后,也將為永祥增加一個合理的融資渠道。但在分析師們看來,更大的興奮點還在于:如果沒有永祥,通威股份只能在競爭激烈的飼料行業內慢慢成長;有了永祥,通威便以雙主業的形式脫穎而出。
雙主業延伸
完成了雙主業布局的通威股份,劉漢元開始忙于打造雙主業的完整產業鏈。
在進入多晶硅領域之前,通威留給人們的印象是中國飼料領域的領軍企業。事實上,除了飼料板塊,在通威股份傳統的主業里,近兩年還增加了食品加工板塊。2006年,“魚狀元”劉漢元宣布進軍食品加工領域,打算以其參與中國飼料行業近30年的牢固基礎,積極延伸農業產業鏈條。
現在,通威的水產和食品加工產業已經形成了四川、海南和山東三個產業集群,其中山東公司在2009年一季度已經開始盈利。通過打造食品終端來打造完整的產業鏈,通威逐漸實現了從飼料到養殖再到食品加工全產業鏈的經營和銷售模式。
“中國的水產行業是全世界最大的,而這個領域里最大的企業是通威。在水產品領域,中國過去解決了‘量’的問題,以后要解決‘質’和規模化的問題,伴隨著城市化水平提高,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通威要解決的就是農業產業鏈,從苗種到餐桌的問題。”劉漢元說。
在通威加快打造國內農業產業鏈條的同時,還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歐美人現在肚子越來越大,心血管毛病越來越多,從健康食品角度來說,以后會增加對魚類產品的需求,而隨著歐美海洋捕撈的減少,以后只有靠養殖,但是只有中國在養殖方面做得最好、最具備條件。去年中國的養殖業占全世界養殖產量的70%,這個領域只有中國有規模化的生產基礎,蘊藏著很多商機。”
從2007年起,通威股份就在越南年年建廠,生產和銷售魚、蝦專用系列飼料。2009年5月19日,劉漢元又投資近2000萬美元,在越南建成投產了越南單體規模最大的水產飼料專業化工廠,也是亞洲最大的單體飼料廠。劉漢元打算以越南通威為起點,拉開開拓東南亞、南亞、非洲市場的序幕,并將以此為基礎,開拓南美原料基地市場,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開發水產加工品、肉食品的廣大縱深市場。
而對于通威的另一個主業多晶硅來說,要想在國內外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首先必須做到成本更低、質量更好。國外多晶硅成本大多為25-30美元/公斤,通威永祥的多晶硅目前的成本是40美元/公斤。
“通威是全國范圍內多晶硅生產鏈條最長、從最初的原料到成為多晶硅全過程生產的國內最全系統的一個公司。從氯氣、氫氣、氯水、三氯氫硅,到多晶硅都由自己生產。而賽維LDK、洛陽中硅等光伏企業,基本上都是從多晶硅開始生產的。”更長的產業鏈條是劉漢元控制成本的重要武器。
而這根鏈條在劉漢元未來的計劃中,還將被繼續拉長。“未來5到10年時間,通威將形成一條從單晶硅、多晶硅到太陽能電池板組件生產、太陽能發電、應用的完整、強勢的通威新能源產業鏈條”。
劉漢元直面新能源敏感話題
“多晶硅產能過剩短期不是問題”
《英才》:飼料和多晶硅對于通威來說,你是怎么給它們定位的?
劉漢元:在未來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通威集團以飼料工業為主的農業主業將一直作為公司專注的第一大主業。這個過程中,以永祥多晶硅業務為支點并貫穿整個產業鏈條的新能源產業,將擔綱公司的第二大主業。2009年,根據初步統計,集團的年度銷售規模將超過260億元,未來3到5年時間,隨著兩大主業各自發展的加速和產業規模的擴大,產業鏈布局的完善,年度銷售規模將實現300—500億元人民幣。
《英才》:你一直是專業化的倡導者,為什么會突兀的介入多晶硅行業?
劉漢元:在跨入這一行業之前,我們整整用了一年多時間,對整個多晶硅乃至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競爭現狀、發展前景和自身條件、優勢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縝密的思考,尤其是對自身所具備的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及環境資源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充分論證,經過深思熟慮后才進軍到新能源領域。
《英才》:多晶硅產能過剩的問題被議論很多,但是國內一些企業的產能并未減少。你怎么看這種情況?
劉漢元:“多晶硅產能過剩”應該是新興產業發展初期一定程度上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在政治、經濟和行業等各個領域,都存在一些不同的觀點,這是不是一個“偽命題”,短時期內難以定論。從上世紀50年代衛星上天,到當今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和利用,幾十年來無一例外地都采用硅光電池。晶體硅電池作為國際太陽能光伏電池市場的主流,約占市場份額的80%以上,特別是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幾乎全部采用穩定性好,轉換效率高的晶體硅電池,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多晶硅將是太陽能光伏產業的主流原材料,需求巨大。另外,從這個產業的規模來講,未來經濟30年靠什么推動,新能源其實是最大的一駕馬車。過剩在短時間內不會是問題,大家應該都可以放心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