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4
作者:成都商報
●國家可以將一定外匯額度藏匯于企,甚至匹配給一些有規模、有實力、信譽好、具備海外發展條件的企業一定的外匯信貸額度
●要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制訂和實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法》,顯得尤為迫切。
●積極開展以螺旋藻為代表的微藻類研究、養殖,將改變我國傳統農業結構。
明日,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正式開幕。昨日,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劉漢元委員將在兩會上提出的三大熱點話題也提前曝光,分別為“鼓勵企業海外投資 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充分利用西部光伏資源 加快建設我國新能源基地”以及“積極開展微藻研究 確保我國糧食長遠安全”等。
提案一:鼓勵企業“走出去”投資
劉漢元對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已近2.4萬億美元,其在增強我國宏觀調控能力,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防范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面臨著較大損失和美元貶值等風險,給國民經濟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在此背景下,劉漢元建議,通過匹配給企業一定額度的外匯信用貸款,鼓勵和支持實力企業“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將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可以把我國的產品賣出去;第二,可以將我國大量的外匯用出去;第三,可以將世界的資源和市場掌握在我們手里。
相關數據顯示,2007年7月,我國外匯儲備剛超過1.2萬億美元時,隨著美元貶值,國家外儲虧損2000億元,截至2009年9月底,由于美元國際購買力下降,給我國外匯儲備造成的損失已超5000億美元。
為此,劉漢元建議,企業可根據自身戰略規劃,積極進行海外投資,收購海外優質資產、戰略資源和高新技術,為增強企業競爭力,促進我國各產業升級換代發揮作用。其實,在實施海外直接投資過程中,國家可以將一定外匯額度藏匯于企,甚至匹配給一些有規模、有實力、信譽好、具備海外發展條件的企業一定的外匯信貸額度,比如可以根據企業在國內的凈資產規模,匹配同等額度的外匯信貸,支持其根據企業自身的戰略規劃“走出去”,完成產業鏈上下游的延伸,收購產業發展瓶頸項目和核心技術,整合原材料海外布局、產品研發等高附加值環節,提升并優化我國產業結構。
提案二:補貼光伏發電上網電價
除了鼓勵企業海外投資外,劉漢元還表示,隨著我國對能源需求的持續增加,過高的原油進口依存度將事關中國及全世界、全人類的能源供應,能源安全問題已刻不容緩。
據悉,近30年來,伴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能源消耗總量相當于412億噸標準煤,年均增幅達5.5%,最近8年,我國能源消耗年均增速達9.1%。僅2009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30億噸標準煤,我國首次成為煤炭凈進口國,全年凈進口1.03億噸,煤炭消費總量達到30億噸,我國過度依賴化石能源的格局并無根本性改變。而未來15~20年,我國石油消耗總量也將達到目前的2~3倍。
因此,劉漢元表示,大力發展新能源,已成為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尤其是我國中、西部地區,擁有廣闊的沙漠、草地、戈壁,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可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新能源基地,從而支撐我國經濟未來30年快速發展。因為,中、西部地區,不僅幅員遼闊,人煙稀少,而且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烈,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每年我國陸地地表吸收的太陽能,大約相當于2.4萬億噸標準煤的能量,相當于2009年全國能源消耗總量30億噸標準煤的800倍。據工信部統計數據,2009年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僅8.74億千瓦。
據悉,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實用水平在15~20%,這一比例大約是太陽能通過水稻、小麥、玉米等植物,固化為人類可食用生物能效率的30倍,是通過玉米生產乙醇的100倍。據專家統計,我國太陽能資源蘊含量達到2.1萬億千瓦,只需開發1%即可達到210億千瓦,遠大于生物質能的1億千瓦、水電的3.78億千瓦以及風電的2.53億千瓦。
因此,劉漢元指出,光伏產業要加快發展,最重要的是解決上網電價問題。因此,要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制訂和實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法》,顯得尤為迫切。我國可借鑒歐美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政策,采取“基本電價保底收購”的方式,要求國家電網對太陽能發電,按補貼性的上網電價全額收購,并從法律的角度去執行這些法規。補貼電價初期,可據地區光照條件差異,定為1.2~1.5元/千瓦時,今后隨著產業的規模化、成熟度上升,規模效應的顯現,每隔三、五年對價格進行一定調整,而調整的政策只針對當時開始籌建的項目。
提案三:微藻可“改變”傳統農業
此外,劉漢元還談及,在我國人口規模繼續擴大、城市化進程不斷提速、土地資源極為短缺、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等嚴峻形勢下,我國糧食安全面臨著巨大壓力和挑戰。為了尋求突破口,應積極開展微藻研究。2009年,我國人口約13.5億,糧食產量53082萬噸,增長0.4%,糧食自給率95%,每年糧食消耗達一萬億斤以上。未來20~30年間,我國將迎來新一輪生育高峰,人口總數將在目前基數上增加20%,達到15~16億,是美國現有人口的5倍,超過西歐、東歐、北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
按目前人均糧食標準計算,需要1億噸左右的糧食增長才能滿足需求,這意味著在目前已極為緊缺的耕地資源上,需增加約3.4億畝耕地。然而,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溫室效應加劇,我國海拔較高的地方將變得更加干旱,西北、東北、內蒙古的備耕土地沙化現象將更為嚴重。2009年我國糧食平均畝產僅324.8公斤,下降了1.6%。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我國中低產田已占整個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有機質含量已降低到1.5%。近年來,因耕地污染而造成的糧食減產已達到百億公斤以上。
劉漢元表示,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螺旋藻即被“國際應用微生物協會”認定為“神奇的未來食品”,至今,非洲許多國家把采自天然水域的螺旋藻用作人用蛋白的主要來源。作為微藻的一種,螺旋藻蛋白質含量高達60~70%,相當于小麥的6倍,豬肉的4倍,魚肉的3倍,是人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優秀的純天然蛋白質食品源。我國螺旋藻研發始于上世紀70年代,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養殖和推廣,已擁有相當的養殖規模,2003年產量為1.9萬噸,到2004年升至4.15萬噸,也開始使用這種微藻部分替代進口飼料以促進蝦類的存活、生長和免疫。
為此,劉漢元提出,積極開展以螺旋藻為代表的微藻類研究、養殖,將改變我國傳統農業結構。 本報記者 張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