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6
作者:中國質量報
本報訊 (記者張 東 龔志偉)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成為各路媒體追逐的焦點。這位集“飼料大亨”和“能源新貴”于一身的知名企業家,以政協提案和大會發言等形式積極建言獻策,特別是他提出的“充分利用西部光伏資源,加快建設我國新能源基地”的宏大構想,對于確保我國在未來30年的能源產業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思考,引發各方代表熱議。
據介紹,我國西部地區幅員遼闊,人煙稀少,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烈,每平方米太陽能年輻射總量達3350—8400兆焦,平均為5860兆焦(相當于199kg標準煤),每年我國陸地地表吸收的太陽能,大約相當于2.4萬億噸標準煤的能量,相當于2009年全國能源消耗總量30億噸標準煤的800倍。其中西藏西部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每年最高達2333千瓦時/平方米(日輻射量6.4千瓦時/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非洲撒哈拉沙漠。
劉漢元給代表們算了這樣一筆賬:以西部四川省的涼山、甘孜、阿壩“三州”地區為例,利用區域內草地的1%即可實現年發電2768.16億千瓦時,倘若加上中、西部地區的青海、甘肅、內蒙古、新疆等省份的廣大草原、戈壁地區,發電量完全可以再上一個數量級。
劉漢元認為,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一個市場規模大、產業輻射面廣、拉動效應明顯的朝陽產業,充分利用我國中西部地區大量沙漠、草原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將中、西部地區建設成為我國未來的清潔能源基地,既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東、中、西部能源平衡自身的需要。而產業發展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對西部地區的和諧穩定、民族政策的落實、當地居民的長治久安、環境治理和水土保持、老百姓增收致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升級轉型、增長方式的轉變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質量報》
記者張 東 龔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