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8
作者:成都晚報
“過剩說”值得商榷
《能源革命:改變21世紀》出版前,針對“多晶硅產業是否過剩”,劉漢元告訴記者,“5年前,中國生產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99%以上靠進口,2009年我們自己供應了50%的多晶硅,這是非常快的速度。去年大家說過剩了,卻沒想到去年50%還是要靠國外進口。所以‘過剩說’值得商榷。今年,我們1/3的多晶硅要靠進口,明、后年能夠自身滿足就不錯了。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在遭遇金融危機的時候,我想政府調控的本意主要是提醒有可能過剩,提醒大家要注意投資節奏。不僅是光伏產業,對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注意這個問題”。
針對多晶硅生產高耗能的質疑,劉漢元說,“如果中間工藝控制得當,本身并不消耗能量,消耗能量的是生產過程中維系生產工藝時消耗的一部分能量。為什么大家說它是高能耗?因為生產制造過程中,每一公斤多晶硅要消耗差不多100-200度電,粗一看很高。但我們現在算下來的結果是,投入1度電生產多晶硅,最后形成太陽能光伏組件,它在有效生命周期內能回報15-20度電,最高可達20-30度電。這在人類能源消耗史上絕無僅有”。
環保治理幾乎零排放
對于外界質疑行業高污染的問題,劉漢元指出,“這是過去形成的概念。很多年前,國人沒有掌握技術時,回收利用基本沒有辦法進行,排放出的四氯化硅和氯化氫有時簡單地一沖了之,造成了排放上的污染。而新的生產工藝,包括國內主流正規廠家,是不可能看到漫天漏氣、滿地污染現象的。這是一個現代企業的概念,環保治理幾乎做到了零排放”。
記者問,目前國內薄膜太陽能電池興起,會否對多晶硅行業帶來巨大沖擊?劉漢元自信地告訴記者,“我們也注意到薄膜太陽能電池等新技術的研發和運用,但只要我們稍加分析,從上世紀50年代衛星上天,到當今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和利用,幾十年來無一例外都是采用硅光電池。晶體硅電池作為國際太陽能光伏電池市場的主流,尤其是基于幾十年來世界上硅材料和半導體技術的更加完善和成熟,其占據了市場份額的80%以上,特別是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幾乎全部采用穩定性好、轉換效率高的晶體硅電池。加之薄膜技術在技術、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尤其是受到轉換效率低等瓶頸因素制約,薄膜技術很難取代多晶硅。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多晶硅仍是光伏產業的主流和核心原材料”。
“奧巴馬魔術”核心是能源革命
2009年至今,“低碳經濟”是點擊率最高的詞語之一。低碳經濟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尋找可永久持續發展的新能源。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石油大概還可用40年,天然氣大概還可用50年,煤炭大概還可用120年。能源安全問題與食品安全問題已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新能源能成為21世紀的“救世主”嗎?之前,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在就職演說中的一句話“我們利用能源的方式……威脅著我們的星球。”直截點明了新能源革命的極端重要性。數據顯示,2009-2010年度美國財政支出是3.6萬億美元,赤字規模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75萬億美元。奧巴馬政府宣布,到2013年要把赤字縮減到5330萬美元,就是用4年左右時間將赤字大規模縮減掉1.217萬億美元。被世界稱為“奧巴馬魔術”的核心是“能源新政”,美國人希望以后的世界經濟能夠實現雙輪驅動:在依托使用美元紙幣這個輪子的同時,還要依托“能源量”這個新輪子。
美國啟動按鈕中國急需跟進
目前,社會各界有識之士認為,人類正面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而此次工業革命的宗旨是大量創造新的可再生能源。過去以碳燃燒為基礎的工業模式已走到了轉折點,必須改變。美國已啟動能源革命的按鈕,客觀上要求中國也要迅速跟上,以加速新能源革命的進程。
事實上,中國政府正在積極采取相應措施。李克強副總理曾強調指出:“新能源產業正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要把發展新能源作為應對危機的重要舉措。要加強政策引導扶持,促進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節能建筑和產品的廣泛應用,加快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能源乃至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
中國新能源振興產業規劃顯示,政府已把能源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開始投入力量引導推動。對今后的中國而言,新能源革命的第一項要求是“新能源”的導入,如風能、水能、太陽能、核電等。在新能源規劃中,政府對新能源使用做出了重大安排,將投入3萬多億元人民幣來推動新能源的發展。記者胡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