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5
作者:四川在線
■他在巨浪中穩健把舵,近三十年商界長青,成就通威集團這艘商業航母
■他代表海內外川商發起倡議,身先士卒、責任在肩,續寫商界傳奇
■他的思想比他的財富更精彩、更重要,誓言要為川商立言立德
10月28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辦的首屆川商大會上,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為全體川商激情代言。這位中國民營企業界的傳奇人物,向參會的1500多名海內外川商代表發出倡議,號召大家肩負歷史和現實賦予的神圣使命,積極主動參與四川產業轉移和西部經濟高地建設,把川商"裂變"的速度化作"聚變"的力量,將川商打造成世界級的優秀團隊,為四川災后重建和"兩個加快"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2008年,之于川商,是一個特殊年份。改革開放30年,一大批意氣風發的川商被推向經濟建設前沿,過去的30年還來不及總結和梳理,下一個30年便在地震災害、全球金融危機的寒冬中開啟。機遇和挑戰,是川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自古以來,"立功、立德、立言"的中國傳統價值追求,一直為這個民族提供著經久不竭的精神動力。而對于從茶馬古道走出的千年川商,今朝復興的歷史使命,決非僅僅在于自我發展的"立企"或個人英雄主義的"立功"上,"立言"、"立德"更是全體川商的責任和使命。
從80年代初500元人民幣創業,到如今超過200億元的銷售額,劉漢元以其"商界長青樹"的美譽和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價值追求,已被公眾和媒體廣泛譽為新一代川商領袖。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他直率地表達了川商要立言、立德的樸實志向。記者認為,劉漢元和他帶領的通威集團,無疑是四川乃至中國經濟30年歷史跨越的一個縮影,也為我省民營經濟下一個30年的發展提供了標桿和樣本。
商道傳奇之立企:
一只網箱成就商業帝國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回望改革開放30年,無數企業在改革的大潮中崛起倒下、起伏跌宕,無數企業家在歷史的浪濤中功成名就又黯然退場。據記者調查,1992年首屆中國杰出青年企業家獲獎的十五人中,依然還存在的企業僅兩三家,其中就包括從四川走出去的劉漢元和他的通威集團。
劉漢元的商旅傳奇始于一只小小的金屬網箱。1984年,劉漢元創造性地發明了渠道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開創了中國水產養殖新紀元。隨著1986年這一技術被國家科委和農業部列為"星火計劃"和"豐收計劃"進行全國推廣,精明的劉漢元隨即轉向飼料生產和銷售,由此建立了日后大名鼎鼎的通威集團。
二十余年來,劉漢元帶領下的通威緊跟改革開放節律,穩健跨越,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以飼料工業、水產為主并在化工、新能源、寵物食品、IT、建筑與房地產等行業快速發展的大集團,擁有遍布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地區的近百家分、子公司,擁有員工上萬人,其旗下的通威股份,已是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及主要的畜禽飼料生產企業。
在水產領域連戰連捷的同時,2007年劉漢元看準未來新能源的發展趨勢,提出"做中國最大清潔能源供應商",斥資數十億元進軍太陽能多晶硅領域。面對全新的行業,劉漢元雷厲風行的性格說到做到,其一期1000噸/年多晶硅項目僅用了1年的時間便建成投產,改寫了千噸級多晶硅建設工期普遍需要3、4年的歷史,被譽為"行業奇跡"。
接受記者采訪時,劉漢元對未來一如既往地充滿信心。"到目前為止,我們認為通威是全中國最有條件去做2000億元、3000億元水產品市場的企業"。目前,通威圍繞水產和新能源雙主業鏈條發展的目標十分明確,就是打造"世界級安全食品供應商"和"世界級清潔能源公司"。
記者了解到,根據通威的發展計劃,尤其是根據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10年,通威銷售收入將穩穩超過300億,甚至可能達到500億元,除了保持水產業的領先地位外,還將成為全國最大,世界前三的新能源企業,并成為亞洲最大的寵物食品生產企業。
商道傳奇之立言:
他的思想比財富更有價值
在中國的民營企業界,劉漢元無疑是"商界長青樹",且是敢言、能言之人,思想深刻,有極強的洞察力,采訪過他的記者評價說,走進劉漢元就會發現,他的思想比他的財富更有價值。"清醒者生存"、"業精于勤而專"、"開車理論"、"0.99的10次方理論"、"鏈條理論"、"共生共存理論"等等這些非常樸實的劉氏管理思想,透露了通威成功的全部秘訣。
針對我國民企平均壽命太短的現實,劉漢元認為,背后的原因不是企業發展太慢,更多的是這些企業跑得太快而自殺。"在企業經營中,除了短期的沖刺外,更多的要學會跑馬拉松。"用他的話說,通威之所以能二十余年如一日穩健發展,正是因為其堅持的"小步快跑"原則,不能盲目沖刺,自亂陣腳,導致大起大落。
記者觀察到,通威在積極做大水產、飼料產業的同時,雖然也涉足化工、新能源等多個領域。事實上,劉漢元始終對企業多元化持審慎態度,他在公司內部強調,"每個產業都充滿誘惑,企業領導者千萬不能浮躁,尤其是在高度分工、高度品牌化的今天,要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長的行業,只有做到行業第一才能長期生存,業精于勤而專。"
熟悉劉漢元的人,都了解他對細節把握的"苛刻"。他告訴記者,"把事情做到99%的程度夠好了吧?但是你知道0.99的10次方是多少?十個環節過去,其結果僅有0.35左右。"他告誡他的團隊:即使每人把每項工作做到了九點九成好,一百個、一千個環節下來,工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將大打折扣,一個組織的整體能力和系統的工作質量,將大大削弱。
劉漢元的另一個著名的論斷是"開車理論",他說,企業的擴張發展就像開車,除了踩油門,還要知道不時地踩踩剎車。如何控制風險,審時度勢,正確、合理地利用手中的人、財、物,適度地掌握合理的發展速度,是民企面對誘惑時必須思考的現實問題。"穩健,對一個企業而言,是最重要的生命力。"
其實,廣泛傳播著的還有劉漢元的"飯碗理論"。劉漢元說,"誰和農民搶飯碗,誰就沒飯碗;誰給農民碗里添油加肉,誰就有飯碗。"這句話已成為飼料行業眾所周知的名言。他告訴記者,通威這么多年所做的事情,于社會有利、于客戶有利、于企業自身有利,是一種共贏的事情,只有客戶成長了,我們才能成長。
劉漢元的聲音遠不僅限于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作為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常委,同時擔任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等職,劉漢元站在行業和社會層面的眾多獨到觀點,同樣引人矚目。 在擔任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期間,劉漢元前后提交全國政協提案40余篇、社情民意、大會發言20余篇,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和社會廣泛關注。
2005年3月,針對當時凸顯的稅制問題,他及其他委員共同提案《抓住最佳時機 統一內外稅制》,率先呼吁政府進行兩稅合并等稅制改革;2006年"兩會"期間,他將目光轉向"三農"領域,針對農村大量資金外流的金融現狀和相關機制約束,建議國家制定農村資金回流政策,引起了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推動了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2008"兩會"上,劉漢元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加快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構建國家能源安全供應體系》、 《關于改革新股發行制度的建議》、《關于客觀看待民營經濟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作用的建議》等提案再次引起強烈反響。
商道傳奇之立德:
做*商,一定會被市場凈化掉
"有人說無*不商,但我更相信*商不長,更相信誠信經營。做*商,一定會被市場凈化掉。"劉漢元這樣直觀地表達他的觀點。
記者多次進出通威集團總部,公司大樓外墻上"誠、信、正、一"幾個字十分顯眼,這是通威的核心文化理念。"歸根結底你可以說這就是一種責任感。"在劉漢元看來,他的立德就落在責任二字上。
"5•12"大地震后,劉漢元顧不上處理在地震中受損嚴重的通威都江堰三文魚基地,第一時間組織和部署公司投入救災搶險。他親率公司高層深入災區一線,慰問群眾,考察災情,前后捐款捐物超過1250萬元。
"財富越多,責任越大。"劉漢元坦言,企業穩健發展帶給他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給予了他更多的社會責任感。多年來,這位多次登上福布斯排行榜的富豪,在公益事業方面的動作同樣引人關注。
事實上,從設立"通威—希望工程獎勵基金"、"通威水產教育獎勵基金",到資助壤塘縣觀念扶貧;到支持98年全國抗洪救災,到2007年通威設立并啟動"中華思源工程•陽光計劃",每年拿出500萬元,連續十年,共捐贈5000萬元人民幣,用于太陽能的科研投入和新產品研發,同時為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相對集中的山區農村送去優質、高效、環保的生活用電;到汶川大地震,通威捐助1250萬元支持災區人民抗震救災,迄今為止,劉漢元對公益事業的累計捐款已高達1.6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2007年胡潤第四次推出的100位內地慈善富豪榜上,劉漢元是唯一入榜的四川企業家。
對于社會責任的傳承和堅守,劉漢元不僅限于企業和自身,還努力通過自身的率先垂范,讓廣大通威員工的責任意識一樣得以升華和強化。他告訴記者,運用責任的思想、責任管理的價值尺度等相關理論,去評價個體、團隊、組織的社會價值,是一個值得探究的社會重大課題,這在當今和未來的中國尤其具有現實性、針對性。"
劉漢元表示,通威在多年的發展中,一直兼顧自身戰略和社會責任,"只有把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結合起來,并以社會責任引領企業戰略發展,一個企業才有做百年老店的資本。"
在企業已經做得十分優秀,并立誓為川商立言、立德的劉漢元,談起歷史上的晉商、徽商,現在的浙商、粵商時,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并認為全體川商在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打造西部經濟高地、推進兩個加快的過程中,一定會大有作為。
記者相信,已先后榮獲"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全國十大民營企業家"、"十大財經風云人物"、"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企業領袖"、"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亞太最具創造力之華商領袖"等榮譽的劉漢元,一定會帶領他的通威集團,甚至率領全體川商,在未來的30年,為我省乃至我國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我們祝福他和他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