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2
作者:華西都市報
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建議:
"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已成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民生話題,必須采取堅決措施,有效加強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再次就"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等熱點問題建議,食品安全應當進一步向集中監管轉變,通過必要的立法對個別監管部門的失職、瀆職行為予以明確界定,形成強有力的監督制度。
現狀
多頭監管讓餐桌"失守"
近年我國的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不斷完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食品安全環境總體向好。但食品安全問題仍時有發生,從問題奶粉到"染色饅頭",從"地溝油"到"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已成為老百姓呼聲較高的重大民生話題,也成為檢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新的尺度和標桿。
劉漢元表示,目前,國內食品安全監管是"多頭分段監管體制"。食品從農田到餐桌,我國目前有20多部法律、近40部行政法規、150多部部門規章的約束和保障,有多達十幾個部門層層把關。2009年《食品安全法》立法以來,這種監管體制的弊端日益凸顯,各種體制、機制問題從不同方面削弱了監管力量,無形中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監管的執行力和成效,往往成為食品安全失守的重要原因。
建議
多管齊下嚴守食品安全
劉漢元建議,應當進一步向集中監管轉變,同時"多管齊下"嚴守食品安全。
首先,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引導、扶持一批食品加工、生產領域的重點、核心、骨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以此不斷提升技術實力,強化生產管理,增加市場覆蓋,滿足市場需求,從而帶動和提升我國食品行業的現代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整體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水平。
此外,還需進一步引導和強化公眾品牌消費意識。如何進一步引導、強化廣大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的品牌意識和品牌消費理念,是目前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媒體輿論等社會各界共同為此做出努力,進一步引導和強化社會公眾在食品領域的品牌消費。同時,食品生產企業也須強化品牌意識,以強大的品牌信譽和品質承諾,從消費者和生產者的不同角度共同提升和促進食品安全。
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一方面相關部門必須采取嚴格、有效的政策、法規、措施,堅決強化和保障食品安全,但同時大家也需要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特定階段所出現的暫時現象,給予一定的包容和理解,堅定信心,共同為保障我國食品安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