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1
作者:華西都市報
圖為劉漢元參加2009年兩會。
近年來,隨著我國糧食進口量的激增,對外依存度持續提升,我國的糧食安全已面臨巨大壓力和挑戰。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對此也十分關心,3月1日,他帶著經過自己認真思考研究形成的關于糧食安全問題的專題提案進京。
提高糧價推動農民收入增長
針對當前我國的糧食安全現狀,劉漢元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是合理提高全國的糧食價格。”劉漢元說,我國糧價一直處于較低水平,我國農民種地的收入非常低,折合每畝凈收入只有300-500元,人均收入僅相當于城鎮居民的26%甚至更低,糧食收益占全國GDP的比重不到5%。
他表示,在未來10-20年時間里,有必要在不違反現有世貿規則的前提下,通過政策引導尤其是市場調節手段,適當、逐步提高糧食價格,最終在我國形成中高糧價政策。同時還可充分利用世貿組織規定的黃箱、藍箱方式,對我國農民糧食種植加大補貼力度,以確保我國在現有的土地、資源有限的大背景下,盡可能穩定糧食的自給率,增加農民的種糧收入,并以此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突破口,這對于我國當前國情十分必要。
政策扶持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
其次,劉漢元談到應加快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農業發展。“我國農民戶均耕地不到10畝,且普遍采用傳統耕作方式,小農經濟式的粗放經營已無法適應我國農業發展的現實和長期需求。”劉漢元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十年聚焦“三農”,并提出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特別是首次出現了“家庭農場”的提法,明確指出發展家庭農場是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的重要途徑。
因此,他認為,只有通過在城鎮化過程中逐步減少農民數量,從財政、稅收、用地、金融、保險等方面配套相關扶持政策,將剩下的農民轉變成現代意義上的農場主,真正引導、培育一批從事農業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使之成為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糧食生產的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從而大幅度提高農民的勞動生效率,使糧食的產量增加得到有效保證,從而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加強安全確保不受外部威脅
“我國廣義的糧食進口依存度已經超過三分之一,在不久的將來,還將很快接近或超過一半。如果國際政治、軍事和安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一些霸權主義國家有意遏制,糧食的進出口通道一旦被切斷,中國國內將立即面臨極為嚴峻的糧食安全問題。”他表示,我國的糧食安全和國民生命線的關鍵要素一定要抓在中國人自己手中,一定要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問題不受外部威脅和干擾,進而確保國家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安全穩定。
華西都市報記者童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