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6
作者:中國企業報
光伏業正處于多事之秋。
作為被譽為國內"光伏新能源第一人"的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此次帶著兩個關于光伏的提案進京,《加快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確保我國能源與環境安全》和《大力普及光伏發電應對全國性PM2.5污染》。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專訪時,劉漢元詳細闡述了其觀點和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耗逐年攀升,化石能源導致的環境破壞日趨嚴重,"能源安全和環境安全已成為中國面臨的兩個現實難題。"劉漢元如是說。
在此背景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日益得到國家重視,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重點扶持。劉漢元表示,可以說,政府對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國內光伏產業發展面臨嶄新歷史機遇,在全球的競爭優勢十分明顯,已具備了在全社會大力推廣、廣泛應用光伏發電的基礎和條件。
但在劉漢元看來,相對于歐美主要國家,我國光伏市場發展總體上還顯得滯后。這與中國世界第一的光伏組件生產大國不相匹配,更與中國巨大的能源消耗不相匹配。這也導致在2012年遭遇歐美國家聯手對我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之時,國內光伏企業隨即遭受重創。
事實上,在中國光伏產業大發展同時,也能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建設和發展。劉漢元告訴記者,如果將我國每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20%至30%,利用光伏資源十分豐富的西部國土建設光伏電站來提供,將形成每年18GW到27GW的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到那時,不僅可以解決這些地方發展過程中缺水、缺人、交通不便等諸多問題,而且只需要架設幾條輸電線,就可以把光伏電力源源不斷的輸送出去,支持、參與東部經濟和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真正形成東、中、西部地區資源互補的良好局面。
因此,在提案中,劉漢元呼吁,隨著國家對光伏產業發展的日益重視、各種政策和措施的相繼出臺,我國光伏產業理應破釜沉舟順勢而為,借助國家光伏新政的東風,大力發展和快速啟動國內終端市場,以光伏電站的加快建設,帶動我國整個光伏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堅決打破光伏產業長期受制于人的尷尬局面。
同時,他建議,國家應放寬對光伏下游發電項目的行政審批,簡化審批流程,并將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的審批權限下放至省級財政部門。細化上網電價法,放寬規模光伏電站的并網審批;進一步優化國家相關光伏發電補貼方式;盡快出臺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細則。讓企業有可預期的良好投資前景,以鼓勵更多企業、資本、人才、技術投入到行業之中,釋放企業和企業家在產業內的投資熱情,積極推動光伏產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