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9
作者:四川日報
□本報記者 董世梅 文/圖
似乎是一種巧合。
11月18日,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正式投產。自通威集團斥資8.7億元接盤合肥賽維,到新公司投產,不到兩個月。此舉被市場解讀為其對行業前景的樂觀。
同一天,媒體曝出消息:無錫尚德之重整計劃,已獲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批準。江蘇順風光電擬收購無錫尚德100%股權,兩年內向尚德注入不少于30億元的資金。
先后遭遇美國、歐洲“雙反”,階段性產能過剩,無序競爭等諸多困擾的光伏產業,近期又迎來了行業發展的新變化。
市場見底光伏制造業整合加劇
事實上,除了通威“走出去”加速整合資源,近期川內新能源板塊動作不斷。
月初,通威集團與川投集團開啟戰略合作,將對川投能源持有的38.9%的新光硅業進行重組。目前,通威已形成了以化工產業和以多晶硅為主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兩條循環經濟產業鏈。
“光伏產業冬天的深度和廣度遠超預期,現在已經看到了底部。”11月18日的投產儀式上,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的一席話,似乎可以理解為其頻頻出手的原因。
市場的反應印證了劉漢元的判斷。日前,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營銷部部長侯順林帶來消息:8月份以來,國內外光伏市場環境逐步好轉,尤其是國慶之后,訂單量大增。
通威旗下的四川永祥多晶硅股份有限公司則直接受益于下游合肥項目的拉動。公司總經理馮德志稱,該公司近期結束了上半年的虧損勢頭,實現了盈虧平衡。“隨著合肥項目的投產,日子將越來越好過。”
行業的深度調整還將繼續。
前不久,工信部下發《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從多個方面對光伏制造企業和項目作出了要求,各地須按照《規范》設定的門檻申報符合條件的企業,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及項目將不再享受出口退稅、國內應用扶持等政策支持。
“這意味著光伏行業的新一輪整合潮將開始。技術不精及債務負擔過重的制造企業可能成為重組對象,而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因此做大做強。”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稱。
布局終端光伏發電站或掀新波瀾
行情還沒有真正的好轉。投產儀式上,阿特斯太陽能首席執行官張光春拋出了自己的看法:明年和后年仍將嚴峻,2016年行業才將迎來真正的變好。“這兩年,就是光伏企業提升技術、降低自身管理和產品成本的時間。”
為了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通威也已經開始探索。通威集團將與川投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組建由通威集團控股51%的新公司,建設兩臺15萬千瓦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有數據顯示,目前通威集團永祥股份化工產業園每年需要的電量約為10億度。這一合作,將極大滿足通威集團在當地化工產業園的電力供應。
張光春認為,過去一年我國出臺了系列相關政策,對光伏發電有了較為明確的補貼政策,這使得光伏制造業有了新的銷售通道,完全“兩頭在外”的局面有所改善,光伏企業也開始將重心逐步轉移到光伏發電上來。
目前,中國的光伏應用市場已占全球份額的四分之一,在真正降低成本之后,這一市場還將進一步擴大。業內人士分析,之前我國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主要集中在上中游等制造環節,下游環節光伏電站的建設工作明顯滯后。“加快布局國內終端市場便成了拉動產業、提振市場的重要手段。”通威集團副總裁黃其剛介紹,目前,布局終端市場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是地面大規模光伏電站的建設與安裝,其二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應用和推廣。后者正是通威目前正在全力推進的重要領域。黃其剛認為,當前農村住戶以及種養戶等,是國內布局分布式光伏發電比較成熟的渠道。依托通威在終端已有的龐大渠道,光伏將很快“飛進尋常百姓家”。
不過,對于當前光伏產業呈現的特點,不少觀察者認為,上游多晶硅、中游光伏組件的過剩產能將得到部分淘汰或消化,而下游光伏電站環節則可能會出現新一輪激烈競爭。
通威光伏產業鏈打造成型
本報合肥11月18日電 (記者董世梅)今日,全球太陽能電池片項目單體規模最大的企業————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這一項目填補了通威在光伏產業鏈電池片領域的空白,其光伏產業鏈亦打造成型。
今年9月,通威以8.7億價格接盤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合肥)公司。合肥賽維是全球太陽能電池片項目單體投資最大的企業,填補了通威在光伏產業鏈電池片領域的空白。重新組建的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生產、經營和管理快速推進。自10月18日啟動試生產至今,該公司已經有13條生產線全線開工。
此次收購,加速拓展和完善了通威新能源產業布局,使之形成了從硅料、硅片、電池片到太陽能組建及太陽能光伏發電以及光熱一體化產品研發、推廣與應用等完整產業鏈條的重大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