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7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
編者按:11月18日,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邁出了打造世界級太陽能光伏企業和世界級清潔能源公司的重要一步。經過多年的發展,通威集團已形成中國最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成思危在當日的賀電中指出,當前光伏產業遇到了嚴峻的挑戰。通威能夠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逆勢而上,并積極搶抓契機,對中國乃至世界光伏產業來說,無疑是很好的示范和鼓勵。
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常務副會長、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現場接受了包括本報記者在內的多家媒體的采訪,在他看來,此次通威在合肥的投產,不僅加速拓展和完善了通威新能源產業布局,填補了通威在太陽能電池片領域的空白,同時也彰顯了通威參與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推動全球光伏新能源行業走出階段性困境的堅定決心。
作為中國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產業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推動者,劉漢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多次談到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與能源安全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并預計光伏產業的春天即將伴隨時節而至。下面是劉漢元接受媒體采訪時的回答實錄(部分)。
光伏產品有望惠及千家萬戶
問題一:光伏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怎樣的推動作用?其當前行業發展的情況如何?
劉漢元:光伏行業目前還處于應用的初期和剛開始階段,從現實情況來看,無論是在總量上,還是未來的市場潛力及發展空間上,僅僅是一個開始,就目前各種新能源的綜合情況來分析,我很看好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
光伏行業的冬天超過大家原來預期的長度、深度,隨著我國政府扶持光伏產業發展政策的不斷落地,及太陽能 發電效率的快速提升和各環節技術的不斷進步,應該說光伏行業的春天即將到來。
當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根本問題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問題。環境和資源的不可持續需要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而這種轉變又重在通過能源消費方式的轉變,從這個角度去看,推動新能源應用發展是解決此問題的根本出路。
新能源里我最看好光伏產業,因為能源清潔化已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選擇。在今天和未來,太陽能光伏發電將是全球主流清潔能源的必然選擇,也將成為我國乃至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各種新能源,包括水能、風能、生物質能、核能等,從資源總量層面來說,相對于無限持續的時間和需求,它們都是有限的。而且部分能源發展環境已經不太友好或存潛在風險。比如核能、水電開發已接近飽和。風能對地點及氣候要求較高,真正可被高效率利用的風機,其安裝地點非常有限。生物質能也有一部分,但是中國人多地少,種植生物質產品轉換的效率相對低下,且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大量地用藥、用肥,易造成各種潛在的環境危害。從這個角度來講,光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1%的天空,2%的西部廣闊國土幅員,加上屋頂建筑物表面就可以解決所有能源的供應和消費需要,所以我們非常看好它。
至于大家可能擔憂的環境污染問題,光伏發電幾乎不存在這種問題。比如多晶硅,由硅、氯、氫組成,氯、氫是水、鹽的主要成分;硅如陶瓷茶杯、玻璃、沙子等主要成分,全世界最多的三大元素之一,中間產生的所有廢水、廢氣都可以做到零排放、零危害。
此外,多晶硅回報效益高。從多晶硅到電池片到組件再到安裝,整個制造組件過程中全部的能源消耗,在當前中國的應用條件下,半年就可以回收,而它的工作壽命則長達20年或25年,條件好的可以達到30年。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它在投入產出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可控的、經濟的、高效的。
光伏產業的春天臨近
問題二:在當前產能過剩及經濟壓力較大的背景下,您怎么看待未來的光伏產業?
劉漢元:階段性產能過剩并不可怕,不能簡單批判。但是未來,光伏市場不僅具有高成長性,且需求潛力巨大。
同時需要形成共識的是,產業過剩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正常產物,過剩也是市場經濟的特征之一。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都容易出現相對過剩的現象。產能有所過剩,雖然對生產者形成壓力,但對技術進步也形成壓力和動力。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和解決消費者需求偏移的需要,會令成本越來越低、應用越來越好、市場規模越來越大。所以,簡單去批判某一個行業、某一個產品過剩,實際上是站在計劃經濟的角度思考問題,沒有真正尊重和理解市場的本質特征。從表面看,產業過剩好像會浪費一些社會財富,沉沒一些投資成本,但是它也促進了社會本身的發展和進步。
光伏產業的春天臨近已是行業共識,最多就像我們現在和明年春天的距離。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根據行業里長期的能源解決之路和未來走向的判斷,根據目前光伏產業仍處初期過剩期的判斷,它走出困境、走向春天是遲早之事,我樂觀地預計在明年春天會有變化。
至于通威接手合肥賽維,主要是想在國內產能存量上做文章,將消耗當前存量作為首選,以后適當地發展增量用以配合和補充。我認為這種選擇對整個行業健康發展,對盡快進入適度和較大規模的生產,是理性的、有效的選擇。
七、八年前通威就在合肥肥東建成了合肥通威飼料有限公司,本次投產的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是中國和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的電池片生產工廠,在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將秉持"仰望天空、腳踏實地,適度速度、穩步向前"的節奏,這是通威過去30年一貫的風格,也是未來30年、60年將繼續堅持的風格。我們認為企業在速度、內部管理、核心競爭能力打造上,一定要想清楚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能干什么,其周邊的環境怎樣等。尤其是民營企業在自主決策的過程中,理性的速度和節奏的把握非常重要。我們會把握穩健的速度向前發展。
合肥市有光伏產業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和基礎。過去的五年,合肥在新能源的產業支持、政策配套方面走在全國各個省份前面,當地政府對新能源的認識非常到位,相應的政策措施配套也非常齊備。例如最近國家出臺了分布式光伏發電每度補貼0.42元,安徽省政府很快推出再補貼每度0.25元,這都是認識和政策上配套形成的結果。這樣,就有了企業生存的條件和發展的基礎,我相信合肥作為現在全國的試驗園區之一,應該能夠在新一輪發展過程當中取得很多商機并獲得先機,引來更多大型企業共同繼續支撐這個產業園的發展。
在光伏終端項目的設想上,我們將通過試點示范,逐漸讓更多有條件的居民、農戶及工廠光伏終端感覺到光伏離我們并不遙遠。也許自家的屋頂就可以安裝光伏發電,也許一個工廠的用電需求可以通過屋頂的光伏發電來解決。大家都用這種方式完成分布式發電和應用的一體化,我們電網的建設速度就會加快,一體化的過程也會加快。所以,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居民、每一個公司、每一個工廠都有條件和光伏產品及其產品的應用親密接觸。
除此之外,應尊重市場,讓市場自己決定其布局。讓市場自己整合,根據市場的需要配置資源并自然形成合理的選擇。
屋頂工程或帶動光伏市場發展
問題三:您怎么理解和看待分布式發電站?
劉漢元:我們對分布式發電管理有特別的設想和計劃。中國的太陽能熱水器在全世界推廣應用數量最大,是應用范圍最好的一個市場。浙江、江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多達幾十萬戶甚至上百萬戶房子的房頂上面都架了熱水器。凡是有條件架熱水器的房頂,其周邊都可以架光伏發電站,而且架起來以后,其穩定性比熱水器要好。熱水器在燒水、輸水、出水的過程中可能存在某些不可靠之處,且壽命短,這些地方都是未來分布式發電站的主要應用場所。
而這些生產用電分散的地方,常常也是電網的末端和相對輸送損失比較大的地方。如果用分布式光伏電站補充電網的能力,可以真正使電網受益,能力提升,用戶也能夠真正獲利。所以我們在合肥、海南、廣東、江蘇等地開始做試點示范,讓老百姓真正看到什么叫分布式光伏發電,與自己的生活究竟有什么關系,最終實現從投資、消費的角度去做出選擇。我們想把這部分市場用示范的方式啟動起來,為其在民間的應用注入活力。
總體規劃方面,我們將致力構建從硅料、硅片、電池片到太陽能組件及太陽能光伏發電以及光熱一體化產品的研發、推廣與應用。有條件的時候我們順勢而為,大家知道實業經營過程很辛苦,都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中尋求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會。
問題四:光伏發電站將如何推廣"屋頂工程"?未來在新能源發展方面,企業如何規避市場風險?
劉漢元:從量上來講,現在的房頂,有條件的農房、工廠廠房,實際上只需要1/3到1/4的面積用于光伏發電,其輸出的電力相當于中國總發電量的1/3到1/2。整個西部集中發電,只需要1%到2%的天空就可以輸出高于當前電力兩倍以上的電力。
西部缺水、缺人,最不缺光。從這個角度來講,發展好光伏產業,中國就可以在能源生產和消費上,既維持快速發展的需要和高水平、高質量生活水平的需要,又同時能夠輕松地在本國國土上去解決量的安全和戰略上的供應及輸送安全問題。立足于自己的幅員遼闊且基本可以在沒有污染的情況下生產這種能源,并讓其成為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的一大保證。所以,我們覺得光伏市場今后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在推廣方面,成都在西部算是一個特例,因為成都的平原和盆地特征,使其整個光照條件處于相對較差的四類地區之一。我們成都的辦公樓上早在五六年前便建了光伏發電站,每千瓦每年大概只有不到1000度的發電量,但是在成都西部的甘孜、阿壩、涼山等光照資源極為豐富的地區,每千瓦每年可以輸出1700度電,而且發電成本也降到1元以下。從應用上來講,只要我們真正推動,每一個省份都可以找到適合其發展光伏產業的地區。
在防范市場風險方面,首先,我們提倡穩定發展和專業化生產。新興產業會受前期的發展技術和其他配套以及市場發展的波浪式周期影響。但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國內的企業還是國外的企業,凡是有穩定的大產業作為支撐的,在風浪撲來時,其抗風浪能力往往更強,所以我們也想在這方面發揮抵御風險的作用。
此外,通威從化工聯營到整個循環經濟鏈條打造,以及在固體廢物的處理、全零排放的環保處理等方面,能夠保持提供高效率的多晶硅生產和相關產業鏈連通、相關環節的有效管控,這種產業鏈的延伸也有利于增加自己的抵抗風險能力。因此我們會看到目前通威從硅到多晶硅、電池片、組件等產品,下一步會看到終端的市場網絡,我們產業鏈的鏈條比較完善、比較長、比較穩的生產,能夠穩定、持續地支撐企業前進,從而在行業當中平穩持久地發展。
中國或成全球最大光伏市場
問題五:您認為此次合肥項目的投產運行,對于全國的光伏產業有什么影響和意義?
劉漢元:光伏新能源產業已成為通威集團著力發展的兩大主業之一,也一直有著清晰的發展規劃,并在行業里始終保持著穩健發展的態勢。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的正式投產,無疑對通威加快光伏全產業鏈布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盡管我國光伏行業近兩三年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優勝劣汰的行業整合,但在調整后,大家會在投入和未來的發展上更加理性、更加冷靜、更加成熟。行業也會更加有效地集中一批能夠在技術上、管理上、成本控制上、品質保證上更加出色的較大規模的骨干企業,經過這輪洗禮以后會形成新的健康發展時期。
從發展層面來講,我們更多地按照市場的需要尋求發展。有數據顯示,從第三季度來看,各類型太陽能電池轉化率均取得較大的進展。其中單晶硅電池模塊轉化率達到24.2%。國內需求的全面打開無疑將讓光伏產業重獲新生。2013年上半年,我國已經有超過30%的光伏產品用于國內市場。從整體來看,本次危機并未影響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步伐,隨著我國政府扶持光伏產業發展政策的不斷落地及太陽能發電效率的快速提升,中國市場將是未來世界光伏產業的主要市場。
此外,中國已初步具備資金條件,如果國內的經濟能夠持續再發展10年、20年、30年,"走出去"一定能成為常態,并且會延伸中國企業和中國人在國外的積極影響,這一點沒有問題。
問題六: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布了關于改革的若干重大決定,從這些決定中是否看到新能源發展方面的商機和支撐點?您最看中哪點?
劉漢元:30年的改革開放,60年新中國的發展,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尊重市場、允許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作用,放開市場各參與方的手腳,經濟就發展。"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我認為這是此次三中全會的最大亮點,就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核心作用,這是非常關鍵的。
另外,無論是科學發展觀的延續,還是未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每次提起這種轉變,都感覺到新興產業尤其是新能源的重要,沒有新能源和新興產業的轉變,一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沒有根基,沒有基礎,沒有物質條件。所以,未來新能源有望完成我們今天通過燒煤實現的99%以上的作用,那時,這些都可以用光伏發電的方式解決。現在,汽車需要加汽油來行駛,10年、20年后,或許就在明年、后年,大家開到的汽車就有一部分是新能源汽車。當然這也需要國家放開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這樣,新能源就會成為主流。
新能源的實施可以把不可再生的資源消耗使用量減少80%到90%,環境的排放壓力減少80%到90%。希望此次三中全會真正能在這兩方面產生重要的基礎作用,這是我重點關注的內容。
(本報記者牛福蓮 王晶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