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2
作者:華西都市報
2014年2月,劉漢元考察分布式光伏。
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華西都市報:在未來的生活中,“綠色”將貫穿我們的衣食住行。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說,在舒適生活、舒適消費的時候,不要讓我們的環境不可持續。他建議,加快四川光伏產業發展,讓清潔能源“照”進我們的綠色生活。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周琪 石莉芳 童星燕)2014年被視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綠色GDP成為網絡熱詞。對于四川乃至全國經濟來說,轉方式、調結構,都迫在眉睫,亟需在改革中踐行。
“當現代文明帶給你的是內心的不寧靜,你會感到自身得不到解脫,當然也不能夠心安理得地去享受現代生活。”昨日,在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說,在舒適生活、舒適消費的時候,不要讓我們的環境不可持續!只有踐行真正的可持續清潔能源的生活和消費方式,才能有綠色GDP,才會有綠色生活。在劉漢元個人以及公司的日常生活中,他不僅推崇半導體式的空調,還非常支持電動汽車,直言稱“每當有新的電動汽車出來,我們都會去買一輛!”
近年來通威集團先后購買了多臺電動汽車,不僅僅是作為綠色的代步工具,而且成為了劉漢元調研綠色能源的研究平臺。這些電動汽車每天行駛的里程、所用電量、充電時間……看似無足輕重的一些細節,劉漢元都要求司機每天進行詳細記錄。
事實上,光伏產業讓劉漢元鐘情之處,正是在于這些都是來自太陽光的清潔能源,與人類生死共存,玻璃板加上砂子,就做成了一個見了光就能發電的東西,而且20多年不用一滴潤滑油,不排放一滴廢水一絲廢氣,基本上處于零維護、零排放的狀態。當前光伏行業普遍采用新的、先進的封閉式循環生產工藝,國內主流的廠家,環保治理幾乎做到零排放,這是現代企業和新興產業的最基本概念。從這個角度來說,光伏產業既經濟又環保,甚至是未來最可持續、最能夠真正擔綱能源供應的最佳生產方式。
今年的全國兩會,劉漢元的目光繼續聚焦光伏新能源,將提出加快四川光伏產業發展、加速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的多份提案建議。
為此,劉漢元2月份先后奔赴四川、江蘇等地展開了為期12天的專項調研,足見其對光伏及每一份提案的重視程度。
調研去哪兒
他鄉取經 12天跑了近十個城市
劉漢元去哪了?從天府之國到魚米之鄉,從四川成都到江蘇徐州、蘇州、南通、東臺、南京,12天里跑了近十個城市。
3個養蝦場年產6億尾蝦
江蘇是水產業的傳統優勢地區,通威在當地的淡化蝦苗場、漁場,每年產出大量的綠色食品。其中,僅江蘇南通的3個蝦苗場,預計今年就能產6億尾蝦。不過,魚塘、蝦場不僅能產出綠色食品,還能利用太陽光照產出綠色能源————2月20日,劉漢元在江蘇如東縣,調研了通威分布式光伏發電如東縣岔河鎮金河村50KWp農戶一期試點項目;2月21日,劉漢元趕到東臺縣弶港海邊,實地考察了江蘇東臺“風、光、漁”互補新能源基地;2月22日,劉漢元來到南京調研了通威分布式光伏發電南京漁場50KWp 一期試點項目……
魚塘里的“光伏能源”
跑了這么多地方,劉漢元想做什么?想讓清潔能源“立體化”開發。
劉漢元對記者指出,從江蘇的光伏發電項目來看,光伏發電大規模應用即將到來。結合水產業在廣闊農村的優勢,通過綜合利用空間資源的方式,對新能源進行立體開發。遍布農村市場的大大小小的魚塘,將迸發出巨大的綠色能量。
分布式發電,不僅能搭上魚塘,還能搭上高速公路。劉漢元說,在國外,為了節約土地資源,一些地方已集約利用高速公路來鋪設太陽能電池板,成功實現了高速公路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建設運行。而未來,分布式發電除了更接地氣,還要更接人氣————只要在家里的陽臺安上一塊分布式光伏電站,就能自助發電。落地四川
調研:四川61%的區域陽光充足
許多人以為四川光伏資源不足。
“人們常常立足成都這個四川盆地的‘鍋底’來看,但往西邊走100-200公里,一跨出盆地的邊緣,整個就是陽光明媚。”劉漢元調研發現,幅員面積占四川61.3%的“三州一市”是我國太陽能資源富集區。四川還是全國光伏產業發展最早的省份之一,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產能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三,全行業滿產可實現年產值上千億元。
順著廣元、攀枝花一路下來,可以大量建立光伏發電站,從而形成風、光、水互補,讓四川省走在全國的清潔能源前列。而這里的“大量光伏發電站”所占的僅是我省百分之一的面積。
他強調說,有一個概念要注意,水電、風電等發電是24小時轉,而光伏發電是人上班它上班,工廠開工它出力,發電曲線剛好包含人類活動最頻繁時段和能源消耗最集中的時段,成為一個很好的互補。由此,四川最有條件率先成為光伏發電和水力發電為主的清潔能源大省。測算:37億元基金可刺激千億市場
目前我省光伏產業發展速度較慢,光伏應用不足,光伏分布式和集中發電幾乎為零。尤其是我省向國家繳納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約37億元,卻基本沒有領用,繳得多而用得少。
劉漢元算了一筆賬:對于促進我省經濟發展及用好國家政策來講,這一專項基金若組織到位,將可在1-2年內完成3-5 GW、5-10年內完成30-50 GW的光伏發電站建設,可實現發電裝機容量近1億千瓦,由此推動我省3000億元-5000億元內需市場的形成。
屆時,將推動我省未來可持續能源供給的根本解決;推動我省季節性晝夜性谷峰用電的有效平衡;推動我省尤其是成都空氣污染和霧霾天氣的有效緩解;促進我省形成“水光互補”清潔發展模式,現代新能源產業體系率先走在全國前列。獨具優勢四川擁有全球最好發電區域
“不是因為光伏行業活不下去了,或者我們要救這個行業,才去鼓與呼;而是我們所有人在當前生產、發展方式之下,都過不下去了,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劉漢元說,此次全國兩會上將繼續關注光伏產業,并希望四川因地制宜、適當優先發展光伏產業,支持并加快光伏資源的開發利用。
光伏產業發展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對中、西部地區的環境治理和水土保持、老百姓增收致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升級轉型、增長方式的轉變都具有重要意義。從我省當前基礎條件特別是電網結構來看,廣元到攀枝花地區或者到雅安南部地區,離我省南北中心地帶100——200公里的縱向西部區域及輻射帶內,分布著較大容量的變電站及高等級輸電線路,并網條件良好,可較好滿足“三州一市”光伏發電的外送需求。
據他透露,通威2007年以來便開始在成都及川西理塘等地建設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并網示范項目,多年來運行穩定,數據令人振奮,成都每1千瓦光伏電站每年年均可發電840度,理塘每1千瓦光伏電站每年年均發電則超過1600度,是全球較高和最好的發電區域之一。
劉漢元說,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從渴望藍天白云的角度,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呼吁。遭遇困境分布式光伏 電價補貼難以及時到位
分布式光伏發電,這一專業名詞現在已經走進尋常百姓家。而通威已投入8.7億元在合肥建成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
劉漢元說,2013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促進了我國光伏終端應用的快速發展。但由于在具體項目申報、建設、并網、補貼申領等方面,仍存在體制障礙和政策盲點,特別是缺乏明確的、可操作的政策細則,以致分布式光伏發電推進過程中遇到諸多難題。
“實施并加速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終端培育和規模化應用已刻不容緩。”劉漢元說,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面臨體制障礙加大并網難度、地方配套政策不完善制約發展速度、電價補貼不能及時到位這三大障礙。
隨著太陽能分布式發電的興起,用戶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勢必在一定程度上沖擊電網企業的既得利益,所以電網企業普遍對包括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在內的新能源電力并網積極性不高。
電價補貼上,國家政策是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 0.42元。但由于各地缺乏統一規范的備案與申報流程,使用戶在分布式發電并網及補貼申報中無所適從。目前出臺地方性補貼政策的浙江、合肥、洛陽等地,扶持對象僅限于當地的系統產品生產商,而外來項目投資或經營方則很難享受當地補貼政策。諸多因素嚴重影響分布式發電建設的推進力度、速度和成效,直接降低了居民或投資方收益和市場信心。受此影響,2014 年國家8GW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目標恐難以完成。建言獻策加速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
早在2013年6月,合肥市就率全國之先明確了推動光伏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和執行標準,并簡化了行政審批與實施流程,比如取消家裝審批、電力部門依合同無條件購買光伏發電。
就此劉漢元建議,國家政府主管部門在強化既有政策落實到位的同時,及時借鑒、推廣合肥經驗,迅速調整核準政策,根據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規模等要素,及時取消和下放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行政審批,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提供便利;建議電網企業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開放融合,靈活處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核準、備案問題,并結合實際,簡化分布式光伏發電報裝流程;負責電力業務許可證頒發和管理的電力監管機構,則應充分考慮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特殊性,并結合機構改革簡政放權,著手研究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資質監管,對相關政策法規作出必要調整。
除了簡化行政審批之外,他還提出及時出臺政策細則,規避各種執行障礙;建立完善金融配套支持政策等建議。名詞解釋
分布式光伏發電:就近發電就近使用
分布式光伏發電指采用光伏組件,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分布式發電系統。它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發電和能源綜合利用方式,它倡導就近發電、就近并網、就近轉換、就近使用的原則,有效解決了電力在升壓及長途輸送中的損耗問題。具有輸出功率較小、環保效益突出、緩解局地用電緊張、發電用電并存等特點。
可在農村、牧區、山區,發展中的大、中、小城市或商業區附近建造,解決當地用戶用電需求。
對話劉漢元
“有陽光的地方,就有綠色;有陽光的地方,就能清潔發展。”
昨日,在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就新能源發展問題接受了華西都市報記者專訪。
華西都市報:工信部最新發布了《關于組織推薦2014年光伏產業重點項目的通知》,這對光伏產業來說有什么意義?
劉漢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歸根結底最本質的轉變是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轉變。發展光伏產業不僅有利于解決我國能源可持續供應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也是落實中央節能減排和經濟增長與發展方式轉變的根本舉措。工信部推薦了這些項目,是讓大家能夠在金融資源、各種監管、政府政策等方面給予有效的支持,總體來講是個好事情。可以推進行業更加健康、更加有序的發展,特別是可以推動一批有競爭能力、核心技術、優勢品牌的企業能夠獲得下一輪長足的發展。
華西都市報:但在這樣一個利好的情況下,美國再次對我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您怎么看?
劉漢元:總體來講,中國光伏業在全球的影響和地位、份額,足以讓歐美感到非常大的壓力。用大家熟悉的話來說,他們是羨慕嫉妒恨。因為它不僅是幾個光伏板的問題,是真正繼信息和電子技術革命之后,未來一個最大的新興產業。在5年前,國際上并不認可中國的光伏市場;5年后,中國占了全球一半多的產量。光伏產業從技術、裝備、設備等受到封鎖封閉的情況下,迅速成為世界上的一個重要角色,讓他們感到了巨大壓力,并感到了在二十一世紀、下一個新興產業的巨大市場中,中國人將獨執牛耳。在這種情況下,讓他們感覺到對他們經濟可能的影響和沖擊。所以,他們一定會采取措施,盡其所能遏制這種情況的出現。
華西都市報:那我們在看清當前形勢下,應該怎么做呢?
劉漢元:國內光伏產業陷入困境,本質上是全社會對光伏產業發展認識和觀念的不到位,包括對行業所謂“高污染”、“高能耗”等負面解讀缺乏清醒的認識和判斷。這就需要國家引導并凝聚社會共識,真正認識到光伏產業是未來我國乃至全球能源解決的必經之路,是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選擇。因此,歐美等國在對我們“落井”,我們自己對自己就絕對不能“下石”。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去倍加呵護它、支持它,而不是繼續去拍磚挑刺,更不能繼續往里丟“石頭”。
華西都市報:有觀點認為光伏產業整體虧損格局難改,那么2014年到底光伏能不能迎來春天?
劉漢元:春天也好,冬天也好,現在不好說。2013年大家說是春天,結果它也沒來。去年11月我在合肥說應該快了,結果冬天過了之后還有倒春寒,一次又一次的讓行業失望。除了國際環境的因素外,還有我們國內的政策支持力度、我們的輿論引導等也值得反思。
華西都市報:那光伏產業的前景是否會受到影響?
劉漢元:有陽光的地方就有綠色,有陽光的地方就能清潔發展。太陽與人類是生死共存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直接將太陽輻射能轉換為電能,一次性轉換效率高達15%-20%,目前主流光伏發電組件在制造過程中消耗的能源,國內大部分地區可在半年內全部收回,而整個電站全程零排放至少穩定運行20年。投入1度電來生產多晶硅,最后形成太陽能光伏組件,它在有效的生命周期(25-30年)內能夠回報30-50度電,這在人類能源利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就像一顆豆子種下去,收獲二、三十顆豆子,想想這種回報是多么的豐厚!從這個角度來講,太陽能光伏發電是目前它是所有可再生能源對太陽能轉換環節最少,利用最簡單、最直接、最可靠且轉換效率最高的方式,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