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0
作者:天府早報
■天府早報記者董鵬
“天府峰會2014”召開前夕,作為本次峰會的主旨演講嘉賓,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就新環境下企業發展等熱點問題接受了天府早報記者的專訪。他表示,國內經濟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如今市場環境發生了深刻改變,而“理性競爭、差異化發展”應成為這個時代的共同話題,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要更加冷靜、理性地面對市場,把握好發展節奏,才能讓企業持續、穩健發展。
觀點1
企業到了理性經營的關鍵階段
劉漢元表示,三十多年來,中國大的企業基本都經歷了那個“臺風來了,豬都會飛上天”的年代。劉漢元認為,如今市場環境已發生了大幅改變,加上全球經濟危機導致的市場整體低迷,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這一切都在提醒四川乃至國內企業必須冷靜、理性地面對市場,把握好發展節奏。只有穩健才能活著,甚至才能活得更好。理性是這個時代的共同話題,企業已到了必須理性經營的關鍵階段。
劉漢元指出,目前仍有很多企業在簡單地求大求快,從而導致很多企業經營風險大幅增加。近年來,一些行業更是出現不少龍頭企業陷入巨額虧損,甚至破產倒閉的尷尬境地。
劉漢元認為,出現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這些企業在簡單求大求快的過程中,并未清醒評估和認識到自身擁有的資源和實力,尤其是行業情況的改變,而是簡單、“偏執狂”般地動用所有資源只顧往前沖,從而忽視了企業擴張的巨大風險。
觀點2
市場調節一樣可以解決產能過剩
企業盲目擴張難以避免地造成了產能過剩的“后遺癥”。2013年10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指出,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階段,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一些企業對市場預期過于樂觀,盲目投資,加劇了產能擴張,并要求積極有效地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
淘汰老的、落后的產能如今已成為全社會共識,但是劉漢元卻認為,市場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市場在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時,伴隨著一定程度的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政府應進一步減少政策干預,通過市場的自我調節一樣可以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市場的自我調節會迫使企業去降低成本、改進服務、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最終使全社會的用戶和消費者得利。”
觀點3
企業發展應充分兼顧社會總體發展空間
近十年來,面對房地產行業的暴利,很少有人能夠保持淡定,國內眾多知名企業近幾年曾大舉進軍地產行業。尤其是今年來,房地產行業環境的驟然改變,似乎從側面印證了劉漢元所倡導的“理性發展”的經營思路。
“比如房地產行業,如果大家都拼命地去四處拿地,拿得越多越好,認為自己控制的資源越多越好,甚至覺得這樣才有市場和江湖地位,從單個企業的角度來說這種想法是對的。”劉漢元闡釋道,但是從全國范圍和整個行業來看,所有的房地產企業都會用這種方式發展,那么行業必然會出現問題。
上述情況具體表現出來,便是社會產品過剩和競爭過度,這一規律同樣適用于對其他行業。所以企業在考慮自身發展時,企業家們還要考慮充分兼顧社會總體的發展空間和真正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