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8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牛福蓮
6月11日,在四川成都見到通威股份總裁嚴虎時,正值清爽的雨后,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受邀坐在了他高層辦公室外的綠植成陰的露天庭院開始了交談。
作為通威股份的總裁,嚴虎自2010年回歸通威并掌舵一方之后,他一手統領了公司旗下的農業融資擔保公司的運營,并通過制定相關獎懲政策來引領各子公司相關擔保業務的變現。同時,也正是他主導了通威擔保與國家開發銀行四川分行的合作,為通威融資擔保插上了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騰飛之翼。
2005年——2007年,正值全國養殖業發生重大轉折,包括通威在內的各大飼料企業不得不接受經銷商及養殖戶對于產品賒欠的要求,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敏銳地意識到賒欠可能為企業帶來潛在的風險,并當即作出決策,于2006年12月開始在四川邛崍、江蘇無錫、山東淄博和湖北武漢四地試水成立農業擔保公司。
通威的這次試水,試圖摸索出一條通過公司與銀行的擔保合作,為公司產業鏈下游養殖客戶提供融資服務且風險可控的融資擔保模式,最終實現企業營銷轉型、解決養殖戶融資難題、銀行扶持三農政策得以有效落地的三方多贏局面。
自2006年至今,通威農業擔保公司已運行近8年時間,一路走來,通威擔保的路徑是否順暢?都經歷了哪些棘手難題?從決策層到產業鏈客戶,經歷了怎樣的改革或斷奶陣痛期并堅持走下去?
在成都通威集團總部,通威股份總裁嚴虎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專訪。
源起:為何成立擔保公司
中國經濟時報:通威當時是在什么情況下成立的擔保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嚴虎:這要先從當時全國養殖市場的大背景說起。2007年左右的中國養殖市場,開始由散養向適度規模化養殖轉型。盡管已經有向規模化轉型的趨勢,但單個養殖規模仍較小,有些養殖戶,從抓種仔到購買飼料全部沒有資金,主要靠向經銷商賒欠。一般來說,發達地區也只有近30%的養殖戶有能力拿現金購買生產資料,而全部賒欠者占比高達70%。
中國的飼料業90%以上是通過經銷商代理銷售給養殖戶,很少有直銷方式。在這樣的格局下,飼料公司不可能直接賒欠貨款給養殖戶,而經銷商不僅賺取了差額,還賺取了高額的利息成本,更加劇了養殖戶的資金負擔。而嚴重缺乏資金的養殖戶能否從銀行借到款呢?盡管國家高層不斷出臺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的政策,但實際上,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政策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地。
以上多種因素造成了中國的養殖業規模化進程緩慢,而只有加快、加大規模化、專業化和現代化養殖,才能讓養殖業相對穩定發展,才能避免豬、雞、鴨、魚肉等的價格波動過大,才能降低養殖風險,并保障食品安全。問題是,如何解決適度規模化專業養殖?
2005年至2007年,全國養殖行業進入滯漲階段,養殖戶普遍發展困難。對此,通威啟動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自2006年開始適度放開對經銷商和養殖戶的賒欠,當時這一舉措解決了幾十萬戶養殖戶的資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行業規模化和專業化的發展;二是開始了在全國幾個地區試水農業擔保公司,以進一步加大對養殖戶的資金支持。通過加大擔保力度,力爭實現企業營銷的轉型和對資金風險的防控。
總的來說,通威成立融資擔保公司,一方面是從維護養殖業正常有序發展角度考慮,支持國家三農建設。另一方面,也從企業經營自身考慮,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實現企業營銷轉型。
意義:將賒欠引入制度化信用軌道
中國經濟時報:通威擔保模式在推行初期是否順暢?推開后產生了什么樣的效果與影響?
嚴虎:較之賒欠,融資這種方式會提升客戶的社會信用、金融意識及資金成本意識。但在剛開始推行時,客戶的接受意愿并不是很高,甚至強烈反對,特別是對承擔利息很有意見。不少人認為與不擔風險的"打白條"賒欠相比,擔保融資不僅手續麻煩且成本高。期間也遭遇過同行據此爭搶客戶的情況。
但在推開后不久,很多企業慢慢發現通威實行的這種 "將賒欠轉為擔保"的方式是科學的,不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賒欠造成的企業資金鏈上的隱性風險,也讓客戶明白了融資也是需要成本的。不少飼料行業的企業也開始效仿通威的擔保模式。
為鼓勵更多養殖戶接納和采用融資擔保方式,通威也通過制定各項優惠政策及配套措施來加以引導,比如,對原來可賒欠50萬元的客戶,轉成經營擔保后的貸款額度可提至70萬——100萬元;對于第一年實行融資擔保的客戶實行全部或部分貼息,以體現公司誠意并幫客戶轉換觀念。
融資擔保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客戶的理性發展,過度賒欠往往會將一些養殖戶推向破產的邊緣。
同時,我們也加快展開與國開行等各大銀行的戰略合作,為養殖戶爭取利益,其中,國開行的利率上浮僅為10%左右。
成立擔保公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養殖戶和經銷商由賒欠走向制度化的信用軌道,實行由賒欠到擔保的轉型。此舉不但能幫經銷商和養殖戶解決融資問題,同時也把他們納入社會信用體系,提升了個人的社會公共信用度。
企業賒欠納入不了國家信用體系,不可避免地存在賒欠雙方的主觀扯皮及商務糾紛,加上客觀存在的養殖風險,也造成了企業潛在的壞賬風險。事實證明,劉漢元主席的決策力和遠見讓通威得到了科學的發展。
現在,通威的擔保模式已獲得全行業的認可與效仿,也帶動了飼料行業的客戶規范,也讓企業摒棄了之前用資金去拼市場的方式,而轉向更加注重產品本身的質量與服務。
期許:國家加大對養殖戶及三農擔保機構支持力度
中國經濟時報:作為一家民營的農業擔保公司,通威擔保在經營過程中是否享受到相關優惠政策?在政策方面,有什么期許?
嚴虎:國家在這方面的導向性比較明確,但實際落實卻很困難。體現在四方面,一是補貼難到位,二是稅費難免除,三是銀行支持難落地,四是對養殖保險保障不足。
從財政補貼上來說,國家對養殖業的補貼支付方式也應思考改變,如何有利于促進養殖業的適當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像通威擔保這樣的民營融資擔保機構能拿到的補貼少之又少。國家針對服務三農的融資擔保機構有農業風險補償和資本金補償,去年我們只拿到國家政策規定的20%左右。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政策無人傳達到企業,也缺乏獲取渠道,信息嚴重不對稱。另一方面,即便我們從一些代辦中介那里獲知,也往往由于申請程序繁雜,需要材料繁多,申請周期較長等,難以申請成功。
在稅收方面,作為服務三農的非營利擔保機構,國家也有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們卻常常難以享受到。
舉例說明:在今年4月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的 《關于開展2014年擔保機構免征營業稅申報工作的通知》中,擔保機構免稅條件一列的第四條這樣規定:"為工業、農業、商貿中小企業提供的累計擔保貸款額占其兩年累計擔保業務總額的80%以上,單筆800萬元以下的累計擔保貸款額占其累計擔保業務總額的50%以上。"
就是因為這條,通威農業融資擔保公司便被卡在免稅條件之外。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對此解釋說,通威擔保是針對農戶即"自然人"進行融資擔保服務的機構,而文件中的字面意思只提到了 "中小企業",并未明確表示包括"自然人",因此不符合免稅政策。相信政策制定者的初衷并非此意,但因此類原因而被排除在免稅之外的情形還有很多。
在銀行合作方面,通威要特別感謝國家開發銀行四川省分行,它們與通威達成戰略合作,實實在在將國家對三農的融資扶持政策落地。一般而言,金融業要考慮風險和收益,相比為數眾多、分散的小額借貸的養殖戶,銀行更愿意承接大項目。而國開行四川分行面對問題,設計出具有鮮明開發性金融特征、切合養殖戶需求、風險可控的"農業產業鏈養殖戶小額貸款"模式,滿足了小額養殖戶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的帶領下,一些新的銀行也開始加入金融支持三農體系。
此外,我們建議將適度規模化養殖保險納入國家級財政補貼支付范圍。由于各類災害、疾病、污染等影響并嚴重破壞了養殖生產秩序,而國家對養殖經濟的保障缺失,養殖戶自行恢復生產能力不足,因災返貧現象時有發生。國家應當及時建立養殖保險制度,推動養殖保險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讓廣大的養殖戶可以放心地推開規模化養殖,同時也可減輕擔保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