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4
作者:北極星光伏網
作為2016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與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光伏扶貧”大幕已經拉開。如何把解決新能源產業發展問題與確保國家扶貧的新戰略落到實處,備受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的關注。
光伏扶貧重在“精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明確提出2020年實現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目前,我國擁有的貧困人口,大部分為農村無勞動力的貧困戶,也有部分因為傳統經濟下滑、行業萎縮形成的貧困人口,他們共同的特點為無勞動力、無技術、無增加收入途徑,對他們實施扶貧,通過利用光伏產業,家家戶戶安裝太陽能設備,通過發電增加收入,這樣就能真正做到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地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真正增加貧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對實現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太陽能光伏行業快速發展,為降低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提升新能源消費占比做出了重要貢獻。大力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環境污染、減緩和適應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多元化的能源配置是解決我國能源匱乏和環境污染的必由之路。劉漢元認為,在各種新能源中,光伏發電是最有潛力的一種。他介紹,風能受環境影響大,生物質能資源有限,而我國光伏資源潛力巨大,可以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堪當重任。
因此,光伏扶貧是扶貧工作的新途徑,具有明顯的產業帶動和社會效益。盡管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及方案支持光伏扶貧產業發展,但是光伏扶貧產業依舊面臨著補貼不能及時發放、模式不清晰、電網建設滯后等方面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中,“精準扶貧”尤為重要。劉漢元建議:1、將國家扶貧資金直接補貼并作為光伏扶貧項目初始投資2、協同西部大開發扶貧攻堅,打造西部成片光伏新能源基地3、加快貧困地區電網改造升級,為產品扶貧保駕護航。
同時,劉漢元還強調,實現光伏“精準扶貧”需要多項措施并行,針對貧困戶特點找到最有效的扶貧手段。
農業綜合體是高效整合農村資源,將光伏與農業種植、水產養殖、畜牧養殖集合起來綜合發展的新型經濟模式,能夠實現農林牧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創造產業高附加值,是扶貧工作中的亮點工程,更是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的有利方式。
通威集團最早以農業起家,轉型成為農業、新能源雙主業發展后,將養魚業和光伏結合,率先走出了“漁光一體”發展模式。按劉漢元的測算,我國有4500萬畝池塘,如果全部裝上光伏發電設備,就相當于1300G到1500G到裝機容量,相當于我國2015年全年的新增裝機容量。
因此劉漢元還建議,國家應大力支持光伏與農林牧漁業集合發展,打造多樣化的農業綜合體項目,形成產業規模,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和提升,實現貧困戶脫貧致富。在打造農業綜合體項目應給予用地、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支持以及政策優惠,實現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光伏產業的發展,劉漢元表示,目前光伏補貼的不能及時發放和行政審批流程的繁復嚴重推高了光伏企業的運行成本。因此他在提案中明確提出:1、簡化補貼資金征收和撥付程序;2、建立行政審批統一聯動機制;3、加大土地配套政策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