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0
作者:中國漁業報
3月2日下午,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北京接受本報采訪,詳細解讀政協提案中有關能源革命、光伏產業發展、農業大數據等“熱詞”。
記者:您為何會提起有關“能源革命”的提案?
劉漢元:能源革命既是應對能源供需格局的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的新趨勢,國家能源安全的新戰略,也是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和選擇。作為全球最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能源消費的主體地位仍被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占據,如不盡早實現能源消費方式和結構調整,只會面臨更大能源需求壓力,更嚴重的生態環境損害,不僅阻礙國家發展進步,甚至危及國家安全。
隨著我國能源需求不斷擴大,能源問題的日益凸顯,大力發展新能源已成為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的制高點,真正把新能源產業發展起來、動力釋放出來,我國的能源產業將有著十分光明的前景,這需要我國在新能源發展問題上敢于打破舊觀念、舊體制、舊格局,敢于實現政策制度的大膽革新,敢于超常規大步前進,真正全力擁抱能源革命。無論從我國能源安全供應、環境安全保障、地區經濟發展,還是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出發,我國發展和人類進步都應全力擁抱能源革命,加快推進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加快建設中西部新能源基地。
記者:對于建立“農業大數據”,您有何看法?
劉漢元: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確定了大數據發展的國家頂層設計,大數據與農林牧漁等傳統行業的結合已是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近期出臺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建議”中,也多次提到“推進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的問題??梢哉f,“智慧農業”已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關鍵詞。因此,讓大數據這個“現代工具”充分發揮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已變得至關重要,刻不容緩。
建立農業大數據平臺有利于解決農業生產信息不對稱問題,作為全球農業大國,我國有必要盡快建立農業大數據信息平臺以解決農業生產、消費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大數據時代,不僅可以通過建立綜合的數據平臺調控農業生產,還可以記錄分析農業種養過程、流通過程中的動態變化,通過分析數據,制定一系列調控和管理措施,使農業高效有序發展。
因此,建議建立全國范圍內的農業大數據平臺;依托農業大數據提供服務與信息支持;建立數據采集、共享、分析和使用機制。
記者:為何會提出“光伏扶貧”,有何具體建議?
劉漢元:在貧困地區積極推廣光伏扶貧工程,是實現產業與項目有效結合的扶貧新路子,不僅真正讓貧困戶月月有收入、年年有經濟來源,還可以真正解決未來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經濟發展問題,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生態發展扶貧和清潔能源建設扶貧的嶄新路子。
積極推動光伏產業發展有利于解決精準扶貧問題,光伏扶貧具備“造血”功能,防止“脫貧再返貧”問題,同時,光伏扶貧為貧困戶提供長期穩定收益來源。在此基礎上,建議將國家扶貧資金直接補貼并作為光伏扶貧項目初始投資;協同西部大開發扶貧攻堅,打造西部成片光伏新能源基地;加快貧困地區電網改造升級,為產業扶貧保駕護航。
記者:關于光伏產業發展,有何具體建議?
劉漢元:為確保國內光伏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亟待國家進一步加大政策落地力度,制定和明確配套政策,給予行業健康發展以引導和支持。國內光伏產業發展面臨現實困難,主要包括,光伏發電補貼發放不到位,與產業相關的行政審批流程繁復。針對以上問題,應簡化補貼資金征收和撥付程序;建立行政審批統一聯動機制;加大土地配套政策支持力度。
鏈接
近年來,通威不斷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目前已成為國內唯一擁有從上游多晶硅生產、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到終端光伏電站建設的垂直一體化光伏企業。
2015年,通威在成都市雙流縣規劃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500萬千瓦太陽能晶硅電池項目正式啟動。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占地面積1200余畝,員工近萬人,首期預計明年7月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球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晶硅電池工廠之一,實現300億元的年度銷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