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作者:中華工商時報
通威作為同時涉足農業和新能源產業的龍頭企業,秉承“為了生活更美好”的企業愿景,在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的掌舵下,以創變者的姿態,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浪潮中砥礪前行的同時,勇擔社會責任,經過十多年扶貧的不斷探索,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地區,走出了一條光伏公益扶貧、綠色扶貧、造血扶貧、產業扶貧的“通威扶貧樣本”。
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而全面脫貧是奔小康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會議、重要時點、重大場合反復強調脫貧攻堅,要求到2020年在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做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
2020年3月26日,國務院扶貧辦官網發布《近期脫貧攻堅重點工作最新進展》,總結了截至3月20日國家各項脫貧攻堅工作情況,作為國家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的光伏扶貧,因其在扶貧中做出的貢獻受到了肯定。
通威作為同時涉足農業和新能源產業的龍頭企業,秉承“為了生活更美好”的企業愿景,在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的掌舵下,以創變者的姿態,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浪潮中砥礪前行的同時,勇擔社會責任,經過十多年扶貧的不斷探索,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地區,走出了一條光伏公益扶貧、綠色扶貧、造血扶貧、產業扶貧的“通威扶貧樣本”。
光伏扶貧實現綠色扶貧、精準扶貧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乎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201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并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他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當前,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了推動全球能源革命、從根本上解決霧霾問題、控制全球氣候變化的主力軍,成為了實現“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的重要路徑。
今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時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游扶貧等較快發展,貧困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明顯增強。”
“光伏扶貧作為集綠色扶貧、造血扶貧、產業扶貧為一體的高效精準扶貧模式,能夠從根本上破解長期困擾我國絕對貧困地區久扶仍難脫貧,甚至今年脫貧明年又返貧的重大問題。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效促進了貧困地區人均收入的穩定增加,是實現脫離貧困的有效途徑之一。”劉漢元表示。
2007年以來,為了推動光伏扶貧持續健康發展,劉漢元積極建言獻策,曾先后提出了《關于用光伏產業推動我國精準扶貧的建議》《建議集中化、規模化推廣光伏扶貧項目》等全國兩會提案。
如今,光伏扶貧已經從最初的小范圍、部分地區試行上升成為國家戰略。
漁光一體、牧光一體照亮致富路
曾經的鹽源縣梅雨鎮八家村,只有鳥兒在水面上來回翻飛。如今,一排排整齊的光伏矩陣屹立在水面上,看上去十分壯觀,這就是占地面積50畝的1.5MWp涼山鹽源“漁光一體”光伏扶貧項目。
2015年,通威全球首創的“漁光一體”創新發展模式,通過將水產養殖和光伏發電有機融合,不但可以提高水產養殖自動化、智能化、規模化程度,還能實現“水下產出綠色安全水產品,水上輸出清潔能源”,真正實現“魚、電、環保”三豐收,實現對國土資源的高效復合利用。
“涼山州大多為光照條件好的地區,太陽能光伏發電不僅滿足自家用電需求,多余的電量還可以并網換得收益。而‘漁光一體’是把光伏與養殖相結合,是典型的‘一地多用’型復合項目,既能安全生產水產品,還能發出綠色能源,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鄉村振興。”通威集團副總裁黃其剛說到。
地處涼山州偏遠山區的鹽源縣,少數民族集中,屬于國家級貧困縣,但當地日照充足,太陽能資源豐富,具備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的優越條件。通威發揮其在光伏行業的領先技術及管理優勢,捐贈1000萬元用于鹽源縣梅雨鎮1.5MW“漁光一體”光伏扶貧項目建設,產生的所有收益將全部用于幫扶鹽源縣符合精準教育扶貧條件的學生及教師等。每年可向社會提供250多萬度清潔電力、12萬多公斤優質水產品、以及專項扶貧資金約134萬元,扶貧時間可持續長達25年以上,真正實現精準扶貧與科技扶貧的雙豐收。
民建中央副主席、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文華在調研該項目時表示,民建中央高度支持在扶貧工作中加大光伏產業扶貧力度,實現農村貧困人口精準扶貧、持續脫貧。依托貧困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及日照充足的優勢,通威已成功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生態發展扶貧、清潔能源建設扶貧的嶄新扶貧之路。
在探索光伏扶貧的道路上,通威還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在可利用的養殖水面上綜合實施“漁光一體”,在山區、坡地上因地制宜,建設“農光牧光一體”項目,以實現其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雙豐收。
通威四川喜德縣農光牧光一體光伏扶貧電站項目
在國家級貧困縣—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通威充分利用當地光照條件好的優勢,在該縣兩河口鎮瓦爾西總村,建設農光牧光一體光伏電站,采用轉化效率高、單塊組件容量大、綜合成本低的通威太陽能高效疊瓦組件,建設了裝機規模30MW的光伏扶貧電站。該項目占地面積1300畝,接入喜德110KV變電站,每年可扶貧喜德縣建卡立檔無勞動力的貧困戶3600人,不僅推動了當地綠色新能源產業發展,還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改善了生態環境,帶動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實現了綠水青山和共同富裕的目標。
通威四川喜德縣農光牧光一體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并網成功
5000萬元設立“思源·陽光計劃”
2007年,劉漢元及通威在全國率先提出“光伏扶貧”的概念,并在我國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的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山區,積極探索并利用光伏發電實施精準扶貧。
“從2007年到2017年,我們用這個長達10年的戰略規劃,每年拿出500萬元,共拿出5000萬元,鼓勵和促進對太陽能綜合利用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推廣;將西部地區、中部地區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農村山區,列為重點幫扶對象,進行大規模能源改造,提供清潔的太陽能生產、生活用電!”在“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成立大會上,劉漢元作為捐贈企業的唯一代表發言并做出鄭重承諾。通威捐贈5000萬元設立的“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十大項目之一的“思源·陽光計劃”正式啟動。
回顧通威“思源·陽光計劃”十年歷程,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陶鳴指出:“思源·陽光計劃”項目意義深遠,該計劃已不再是簡單的環保公益項目,其連帶產生的復合式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環保扶貧等成果正逐步顯現。在全國“光伏+扶貧”領域具有重要開創性和先導性,其開展的新能源產業不僅符合整個社會對清潔能源、對環保、對生態的需要,也對我國未來的能源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7年7月,“思源·陽光計劃”受到民政部表彰并榮獲“中華慈善獎”,時任民建中央主席、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理事會陳昌智理事長為劉漢元頒獎,這充分體現了社會各界對通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慈善和公益事業發展的高度肯定。
通威“提前一步”踐行國家光伏扶貧政策,其連帶產生的復合式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環保扶貧等成果已明顯體現,對于帶動地方新能源產業發展、改善能源結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精準扶貧工作探索出了一條產業扶貧、清潔能源扶貧和我國新能源基地建設的多贏、嶄新道路。
光伏扶貧給藏區送去光明和希望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被譽為青藏高原東巒的“草原明珠”,是全國日照最多、光能最充足的地方之一。但彼時這里的農牧民卻沒能感受到光的恩賜,不少村莊沒有用上電,許多地方仍是一片“黑暗”。
理塘縣絨壩鄉阿宗村有23戶178人,祖祖輩輩都過著無電生活,夜間全靠從山上砍下來的油木點燈照明。2007年,通威捐建的離網光伏電站,為村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忍著強烈的高原反應,翻越兩座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用溜索將設備送過波濤洶涌的雅礱江,送到阿宗村。他們在零下15度的嚴寒下,經過近1個月的緊張施工,將一座8KWp的離網光伏電站及輸配電項目建成,移交給理塘縣人民政府。至今,該項目仍在持續向周邊農牧民無償提供清潔電力,有效解決了當地用電難的問題。
理塘縣雄壩鄉若拉村的300KMp光伏電站
理塘縣城城北的理塘寺(又名長青春科爾寺),是康巴地區格魯派(黃教)大型寺廟,其宏偉的建筑與厚重的文化底蘊為康區之最,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可容僧侶4300多人,常駐800人。2008年,通威在這里建起了12KWp離網光伏電站,通過驗收后移交給了理塘寺,項目建成至今運行正常,滿足了理塘寺成尼學院藏族師生的日常部分用電需要,為全面加快藏區建設,維護當地社會穩定,推動佛教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通威還在理塘縣雄壩鄉若拉村投資870萬元建設了一座300KWp光伏電站,無償捐獻給理塘縣人民政府,項目于2011年4月并入當地35KV縣域電網開始正常運行,發電收入全部用于當地扶貧工作。此外,該項目為大規模綜合利用四川乃至中國西部豐富的太陽能資源,通過智能電網、超(特)高壓直流輸電等先進技術實施西電東送,讓西部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惠及全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良好的示范。
打造長效穩定的“造血式”扶貧
走進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五家巖村,村委會旁的光伏電站內,500塊藍色的光伏板整齊排列,格外耀眼。
“太陽光可以賣錢,一開始沒人信。”村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五家巖村光伏電站現正式并入國家電網,注冊成立了武勝五家巖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這是通威捐資建成的130KWp光伏電站,項目占地4畝,年發電量可達13萬度,五家巖村每年可憑此增收近10萬元。
作為一種新的能源扶貧模式,光伏扶貧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效促進了貧困地區人均收入的穩定增加,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通威還在全國多個地區實施開展了光伏扶貧。其中,內蒙古敖漢旗薪火新能源100MWp光伏扶貧項目是通威助力光伏扶貧、打造光伏扶貧“通威樣本”的又一力作。通威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薪火新能源100MWp光伏扶貧項目位于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木頭營子鄉東灣子村萬白線公路北,占地面積約3500畝,總建設規模100MWp,通威采用最高轉換效率組件,國內領先的組串式逆變器,為項目保駕護航,項目運營后帶動了敖漢旗內4133戶貧困人口每年增收3000元,并將持續受益20年,為敖漢旗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做出了積極貢獻。
河北豐寧,曾以廣袤的草場和豐富的礦物資源成為燕山北麓奪目的明珠。自古以來,農民靠天吃飯,廣種薄收,如今草場退化和水土流失成為嚴重制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現實問題。究竟是“保草護林”,還是“保證生存”?豐寧陷入了兩難。遠隔數千公里之外的通威伸出援手,捐贈300萬元,修建了5KWp和30KWp的獨立太陽能光伏電站以及配套設計的溫室大棚、灌溉和綠化工程建設,有效解決了蔬菜、藥材、沙棘等高附加值作物種植的灌溉問題,每年為當地村民增加收入數十萬元,把扶貧由“輸血”變為“造血”,使該地區農牧民的生活和生態進入一種良性循環,從而避免人為的土地沙化現象再度發生。
穿越千年的絲綢之路,歷史賦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物阜民康”之美意,這里是太陽眷顧的地方,千百年前,為亞歐大陸的商業交往照亮前行之路。2012年,通威向阜康捐贈1500萬元建設1MWp光伏并網光伏發電項目,點燃了永明燈。時任民建中央主席、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陳昌智理事長,實地調研了在戈壁灘上興建的該項目并為其揭牌。2013年底項目正式并網,成為了當時全國規模最大、最具前瞻性的光伏扶貧項目,項目投入使用后,年發電量約為140萬度,創造的收益將全部用于新疆地區開展公益事業。
飲水思源,回饋社會。除大力推進光伏扶貧,為邊遠地區帶去光明與希望的同時,通威還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參與社會公益事業,2018、2019年,通威兩度挺進青藏無人區,為“青藏綠色驛站”與“長江源班德湖野生動物觀測站”捐贈十余套離網光伏發電系統,開創世界屋脊光伏電站捐贈先河。2020年1月29日,通威捐贈1000萬元用作支援湖北武漢及周邊疫區前線抗擊疫情。3月2日至3日,旗下通威食品捐贈價值300萬元產品,為支持并馳援抗擊疫情的成都醫護人員。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劉漢元所帶領的通威集團已向社會各種捐款捐物已達4億多元人民幣,其善舉也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劉漢元也先后榮獲“四川精準扶貧行動先進個人”、首屆四川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楷模”“2019年四川省脫貧攻堅獎先進個人”“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等殊榮。
通威捐建"長江源班德湖野生動物觀測站"離網光伏電站
38年來,通威穩健快速發展,構建了完整的綠色農業產業鏈及綠色新能源產業鏈,不斷實現自身發展并推進全球能源轉型升級,打造了新時代下我國優秀民營企業發展的樣本。與此同時,通威積極履行社會擔當,在四川甘孜理塘、新疆阜康、河北豐寧、吉林乾安、山東高青、寧夏賀蘭、內蒙古敖漢旗、四川喜德等地建設了多個光伏扶貧電站,既有效改變了當地生產生活用電極端匱乏的局面,又真正讓貧困戶月月有收入、年年有經濟來源,真正解決了未來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經濟發展問題,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生態發展扶貧和清潔能源建設扶貧的嶄新路子,為我國光伏扶貧乃至于貧困群體脫貧致富奔小康做出了重要探索和積極貢獻,為國家脫貧攻堅打造了一個完整的“通威實踐”“通威樣本”!
十年磨一劍,霜刃試鋒芒。通過十余年的發展,中國光伏產業一騎絕塵,實現了對技術和規模、成本的多重領先,牢牢執住了行業發展的牛耳,成為了比肩高鐵的“國家名片”之一,光伏產業足以支撐我國制定更加積極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并成為當前及未來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主要牽引力和增長點,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的重要推動力量,中國的制造行業對全球能源轉型的推動的這種價值和貢獻,歷史將會記住。
光伏扶貧憑其“造血式”扶貧,將助力解決我國精準扶貧問題。同時,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程中,劉漢元和他帶領下的通威,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