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胥帥 報道
碳中和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共識,這也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
2021年全國“兩會”如期而至,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共準備了四條建議,主要涉及可再生能源、飼料等領域。
其中,針對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劉漢元代表從碳中和對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重要性、可再生能源優先入網和優化儲能發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多個建議。
劉漢元代表提出,要加快推進汽車和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通過10年到20年時間,實現我國能源增量70%以上、存量50%以上的可再生清潔化替代,實現我國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獨立供應,節省外匯支出。
《四川新聞聯播》聚焦全國兩會,采訪劉漢元代表
針對當下的光伏產業鏈擴張熱潮,劉漢元代表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產業鏈的合作伙伴一定弄清楚,研究明白后(再)積極而又謹慎地投資,避免很多無序發展,各個環節相互匹配,加強行業同行們的協同合作。”
談今年“兩會”
“碳中和實現路徑和政策配套將是‘兩會’熱點”
“現在對碳中和如此重視和強調,還是超出我們的預期。”談及碳中和,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頗為興奮。
興奮的不僅僅是劉漢元代表,還有資本市場投資者、新能源領域從業人員以及捕捉新經濟趨勢的企業家。
碳中和,“十四五”的最強風口,也是全球未來罕有龐大增量的領域。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這是我國相關領域的發展目標。
此次參加全國兩會,劉漢元代表的建議針對加快碳中和進程、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等方面。
劉漢元代表建議,加快推進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加速碳中和進程,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通過10年到20年時間,實現我國能源增量70%以上、存量50%以上的可再生清潔化替代。
加快碳中和,一方面是減少石油進口,增加更多的外匯結余。2019年,我國進口原油5.06億噸,石油外貿依存度達到72%,外匯支出2413億美元,是凈消耗外匯最大的商品;2020年,我國進口原油增長到5.42億噸,石油外貿依存度創歷史新高,達到73.5%。只是因原油價格降低,外匯支出有所減少,但仍達到1900億美元左右。另一方面是能源進口安全,畢竟進口原油中約80%要經過馬六甲海峽。
“2021年的‘兩會’熱點一定是碳中和,整個碳中和實現路徑和政策配套將是討論的一個主旋律。”劉漢元代表對記者表示。
碳中和實現路徑在于清潔能源,尤其以新能源電動車、風能、光伏發電等為主。從去年三季度開始,資本市場的碳中和主線也是圍繞這三條,通威股份、隆基股份、贛鋒鋰業、寧德時代等翻倍股也從這里涌現。
盡管通威的新能源著力點是光伏,但對于碳中和,劉漢元代表的視野并不局限于光伏。
劉漢元代表提到了電動車,“特斯拉漲到6000億美元、8000億美元,9000億美元,現在市值超過所有傳統汽車。我們國內的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的電動車也起來了,這都代表人類對電動車汽車轉型文化的歡迎態度。”劉漢元代表認為,電動車成本生產經濟性已經足夠具備。
劉漢元代表還談及電動車配套的充電樁,“現在我們認為充電樁少,但充電樁的建設速度比加油站快得多。”
談光伏擴產熱
建議合作伙伴研究后積極又謹慎投資
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光伏已然是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光伏產業鏈經過長達十年的降本,終端度電成本已可與火電等傳統發電直接競爭。
“過去10多年,光伏發電時間成本下降了90%多。從以前3萬~5萬元每千瓦時,降到現在3000元~5000元千瓦時。批量生產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提供了光伏發電基礎規模應用的條件。”劉漢元代表對記者表示,現在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已降到4毛錢以下,光照好的地方只有2毛多,零補貼的平價上網已形成良性循環。
劉漢元代表判斷,去年的光伏發電量達4800萬千瓦,預估今年可增長30%或者增長50%以上,“‘十四五’期間,光伏產業會保持較快速度增長,將會成為其中的主旋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劉漢元代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
實際上,風能、光伏等清潔能源的擴張動作還在加速。2021年開年以來,短短2個月時間,國家電投、大唐、國家能源集團、華能等央企對新能源投資就超過千億元,包含風光水互補等。
而在光伏產業鏈中,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各個環節也在加碼擴產。比如,中環股份擬投資120億元擴建單晶硅材料智能工廠及相關配套產業。
通威也在上游硅料環節和電池片環節擴產,比如欲將60億元增募資金用于年產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工廠項目(眉山二期)、年產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互聯工廠項目(金堂一期)。
“我們各個產業鏈環節都是配套的,16萬噸多晶硅恰好對應50GW電池片產能。”劉漢元代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通威主要投入硅料和電池片,能夠和行業合作伙伴競爭對手實現“有所錯位”、“有所差異”的競爭和產業分工。
“我們也沒有大量去做組件,我們希望與隆基(隆基股份)、晶科(晶科能源)、天合(天合光能)等合作伙伴,實現上下游協作關系。”劉漢元代表表示,如此一來,光伏行業能發揮更多的協同效應,減少無序競爭。
目前,外界擔心產能擴張可能會造成未來光伏產業的供給過剩,劉漢元代表建議,“我們產業鏈的合作伙伴一定弄清楚,研究明白后(再)積極而又謹慎地投資,避免很多無序發展,各個環節相互匹配,加強行業同行們的協同合作。”
看行業未來
儲能將是光伏產業鏈未來發展重要節點
劉漢元代表還建議要降低光伏產業的非技術成本,比如稅收、土地使用稅等政策統籌。他還提及最近熱議的碳排放問題。
從加快碳中和進程的角度考慮,劉漢元代表認為,合理的碳排放價格可以約束環境污染。
“要排放二氧化碳,理論上是應該收費的。”劉漢元認為,現在中國碳價偏低,遠遠低于國際市場價格。
記者查閱相關數據發現,中國去年的碳價低于國際市場,全國最高的也僅130元/噸,低于歐盟的35美元/噸(換算人民幣約223元/噸)。劉漢元認為,碳交易市場會在較短時間內成長起來。
《中國證券報》專題報道劉漢元代表議案建議
對此,劉漢元代表建議,嚴格執行國家《可再生能源法》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將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執行情況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納入對地方政府、電網公司的考核范圍;逐步將煤電機組轉變為調峰電源;加快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及其輔助服務市場建設。
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棄風電量達到166.1億千瓦時、棄光電量為52.6億千瓦時,如該部分電量得以全額上網,可減少煤電機組二氧化碳排放量1800萬噸以上。劉漢元表示,棄風棄光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光伏和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絆腳石,也成為了我國兌現《巴黎協定》、完成減排承諾的巨大障礙。此外,讓光伏、風電企業雪上加霜的是,在上網電量無法保證的情況下,上網電價還被變相降低,以致出現“量價齊跌”的現象。
儲能發展模式保障可再生能源有效消納,也是光伏產業鏈未來得以發展的重要節點。劉漢元代表認為,結合儲能技術的發展趨勢,我國在未來政策制定方面,應當充分考慮儲能在推動可再生能源消納以及提升電網穩定性等方面的正外部性,設計合理的儲能價格補償機制和市場準入機制,持續優化儲能發展模式,助力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
不過他也建議,不強制要求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配置儲能系統,以提高儲能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支持發展系統側集中式儲能系統,將抽水蓄能電站、儲能基地納入電力發展規劃與統一調度范圍,通過招投標等市場化方式確定項目業主;加快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引導鼓勵儲能以獨立輔助服務提供商的角色參與市場交易,發展儲能市場化商業模式。
除了新能源板塊,劉漢元代表對飼料等農業領域也提出建議。
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以下簡稱《目錄》),對飼料產業的要求進行了調整,方向雖然轉向了生產、種植更為健康、安全、附加值更高的農產品,但對飼料的要求由“綠色無公害”變為“取得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標志”。
劉漢元代表建議,對《目錄》進行補充解釋,對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鼓勵要求標準仍然定位于“綠色無公害”,有效落實國家優惠稅收政策,推動行業持續高質量發展,有力推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