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代表:劉漢元
去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獲得了歐盟及世界各國的廣泛贊譽。隨后,日韓相繼承諾2050年達到碳中和。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彰顯了中國重信守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美國總統拜登上任第一天即宣布美國重返《巴黎協定》,并在就職演說中談到,要讓“使用19世紀科技、燃燒化石燃料的骯臟日子畫上句號”。1月27日,拜登再度表示“我們在應對這場氣候危機方面已經等得太久,我們不能再等,現在是時候采取行動了”。目前,全球190多個國家再次形成高度共識,共同推進人類能源轉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此背景下,加快發展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推進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加速我國碳中和進程,不僅是實現綠色清潔高質量發展和氣候治理的必由之路,也是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的必然選擇。
當前,光伏發電已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最經濟的發電方式,具備了大規模應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條件,成為了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過去十多年來,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迭代升級不斷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廣,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以上,最低中標電價紀錄被不斷刷新。去年8月,葡萄牙報出1.32美分/千瓦時的中標電價,約合人民幣九分錢,成為當前全球光伏電站最低中標電價。
與此同時,我國光伏發電成本也有了大幅降低,2020年平均上網電價已降至0.35元/千瓦時,今年有望全部實現平價上網,不再需要補貼,預計“十四五”期間將降低到0.26元/千瓦時以下,屆時光伏發電成本將低于絕大部分煤電。如進一步考慮生態環境成本,光伏發電的優勢將更加明顯。從消費端看,交通運輸用油約占我國每年原油消費的70%,而燃油汽車百公里油費約為電動汽車百公里電費的4到5倍,因此以輸出的等效能量計算,消費端的電價為油價的1/4到1/5。目前,世界原油價格為40-50美元每桶,故等效能量的電價成本約為10美元左右。當前光伏發電已基本實現平價上網,因此發電成本實際已經降到了10美元左右每桶原油的價格,且發電全過程零污染、零排放。中國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統產能,產品每年發出的電力,相當于五千萬噸石油的當量。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起點,大力推動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不僅能為全社會提供穩定可靠、清潔經濟的電力,為我國經濟內循環提供保障,還能推進能源轉型升級,助力我國減排目標早日實現。過程中,既不額外增加國家負擔,還能充分利用我國已經具備的水泥、鋼鐵產能,并帶動儲能、特高壓電網等相關新基建項目,從投資和消費兩個維度有效拉動國內市場。從全球看,我國形成了世界領先的完整光伏產業鏈,全球70%以上的光伏產品都是中國制造,2019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達到200億美元。光伏將成為當前及未來促進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生力軍。
2019年,我國進口原油5.06億噸,石油外貿依存度達到72%,外匯支出2413億美元,是凈消耗外匯最大的商品;2020年,我國進口原油增長到5.42億噸,石油外貿依存度創歷史新高,達到73.5%,因原油價格降低,外匯支出有所減少,但仍達到1900億美元左右。在我國進口的原油中,約有80%需經過馬六甲海峽,國家能源安全、外匯儲備面臨較大風險。當前中美局勢依然不容樂觀,一旦沖突升級,我國海上貿易線若被全面封鎖,國內能源供給、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將面臨嚴峻考驗。因此,通過加快發展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未雨綢繆、提前布局、防范未然,是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的必然選擇。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近五年的能源消費增速明顯降低,已由2004年峰值的16.8%降至1%-3%的低增速區間。其中,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的比重逐年下降,2020年已降至56.7%。按此發展趨勢,并結合《巴黎協定》控溫1.5度的目標,我國化石能源消費有望在2020-2025年達到峰值,同時可再生能源保持較快發展速度,節能減排和降耗措施持續落地實施,意味著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不用等到2030年,而是在2020-2025年提前到來。
因此,無論是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已形成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的總體條件,還是環境與資源不可持續、節能減排的現實需求,我國都有足夠的理由和條件,在不需要付出額外代價的前提下,制定更積極的減排目標。于內,能推動能源轉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助力高質量發展;于外,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敢于引領全球、扛起減排大旗,有利于強化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正面積極形象,贏得更多國際支持,提升國家軟實力和話語權。
綜上所述,有以下四點建議:
一是建議加快推進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加速碳中和進程,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建議通過10到20年時間,實現我國能源增量的70%以上、存量的50%以上的可再生清潔化替代,在加快碳中和進程的同時,將國家能源供給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勞永逸解決石油進口可能被“卡脖子”的問題,徹底實現我國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獨立供應,節省大量外匯支出,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國家戰略安全保駕護航。如果國家戰略需要,還可以進一步加快發展速度,用不到10年的時間實現這一目標。
二是建議大幅度提高我國“十四五”規劃中非化石能源占比。由于光伏、風電的成本快速下降,非化石能源替代煤電的時機已經成熟。經過仔細測算,建議將我國“十四五”末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2%,并不設上限。
三是建議將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內控時間,分別提前到2023年和2050年。從我國能源需求總量、經濟發展增速、落實《巴黎協定》等方面綜合思考和判斷,建議將碳達峰的內控時間確定為2023年、碳中和為2050年,并在適當的時間對外宣布我國碳達峰時間提前至2025年,進一步展示中國的意志和決心,以此與西方發達國家就減排進行談判,達成分階段協議或約定,敦促其承擔更大的減排責任,共同推動氣候治理和能源轉型扎實落地,同時倒逼國內加速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
四是建議高度肯定和重視中國制造對于全球能源轉型、氣候治理和全人類的重大意義。作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造和應用第一大國,中國制造的光伏、風電產品和相應的資本走向世界,一方面支撐并大大加快了發達國家的能源轉型速度,另一方面為“一帶一路”沿線及廣大的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全新的發展路徑,幫助他們跨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踏入到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中國制造對于國家形象的提升,對全球能源轉型、氣候治理和全人類的重大意義,應該被清楚地認識并高度重視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