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6
太陽能是一種用之不盡的、沒有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如今在農村的很多地方,太陽底下一片片光伏電站熠熠生輝,一塊塊太陽能電池板把太陽能轉化為清潔電能,源源不斷地輸向電網,而在光伏板下,綠色農業正煥發著勃勃生機,讓老百姓的錢包“鼓”了起來。
在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的統籌下,11月8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推出《農村里的“光”生意》專題報道,深度解析“漁光一體”賦能新漁業、新能源、新農村協同發展的魅力,全面展現鄉村振興、碳中和的“通威方案”,并專訪了通威新能源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邱艾松。通威再次獲央視聚焦,充分彰顯了通威綠色農業與綠色能源高效協同發展的強勁實力與廣闊前景。 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播出 央視鏡頭下,宿遷市泗洪縣天崗湖面上有一片一眼望不到頭的光伏電站,光伏板下的湖面是天崗湖鄉村民們養魚的地方,這里就是通威泗洪“漁光一體”基地。鏡頭中的養殖區,魚兒活蹦亂跳,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廣闊湖面上,運維人員駕著小船,穿梭在光伏板間,傳統漁民“變身”電站運維人員,工作穩定、收入穩定,生活更有奔頭……基地內一片勃勃生機,泛動漣漪的水面與鱗次櫛比的電池板,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美景、致富美景。 央視記者現場采訪了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天崗湖鄉姚宋村村民周金飛,并指出,作為這座光伏電站的電站員工之一,他現在不僅拿工資、領獎金,還有五險一金的待遇保障,一年收入將近十萬元。今年公司有了新規定,要求電站里的員工既要會養殖也要懂得電站的運維工作。但他們都很愿意努力學習,因為同時擁有兩項技能以后,不僅工資會繼續增加,還可以晉升到管理崗位,生活更有了奔頭,生活有了“陽光收入”。 傳統漁民“變身”電站運維人員 采訪中,邱總深入分析了通威“漁光一體”推動三產融合、鄉村振興、“雙碳”目標的重要作用,并表示,公司要求基地運維人員一崗雙責雙技能,既要會養魚,還要會運維。將來在發展鄉村旅游時,運維人員還將為游客科普魚、光伏知識,更添一份收入來源。在光伏發電方面,當天泗洪基地發電量為81萬度,按照補貼電價每度0.5元計算,這一天的收入就是40萬元。2018年12月泗洪基地完成并網發電,并網至今已經發電7.2億度。 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采訪 邱總表示,整個江蘇甚至在沿海地區,從整個電力結構上看,火電是非常重要的電力來源,過去新能源發電的占比很少。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要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就像通威泗洪“漁光一體”這樣一個產業園所發的清潔電力,相當于一年碳減排18萬噸,換算為燃煤,即減少9.6萬噸的燃煤。 通威泗洪“漁光一體”基地 央視報道指出,小小光伏板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光伏電站正在源源不斷發揮著清潔能源的巨大力量。“漁光一體”產業模式已形成了頂上有光伏、水下有漁業、周邊務工的產業發展格局,成為老百姓增收的“陽光銀行”。 39年來,在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的帶領下,通威始終堅持以科技驅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成就了綠色農業和綠色能源的全球龍頭地位。目前,通威已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完整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核心參與者和主要推動力量。 在產業鏈終端,依托農業和新能源產業的戰略布局,通威在2014年就提出了“漁光一體”的綠色構想,并于全球首創“漁光一體”創新發展模式,實現了國土資源的高效復合利用,大大提升了單位國土面積的價值輸出,有力推動了新漁業、新能源、新農村“三新”建設。截至今年6月30日,通威已在天津、安徽、江蘇、江西、山東、湖南、廣東、湖北、內蒙古等多個省市區開發建設了46個“漁光一體”基地,累計裝機并網規模超過2.4GW。 通威天津楊家泊“漁光一體”基地 步入“十四五”新時期,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通威始終堅持企業發展和國家政策同頻共振,不斷升級通威“漁光一體”模式,如今定位于更高要求、更高價值的三產融合“漁光一體生態園”。該生態園聚焦在萬畝優質水面,不僅體量更大,而且資源利用率更高。水下是更高附加值的“陽光魚”等健康綠色水產品,水上是清潔能源,周邊是集漁業科普、光伏科普、大數據科普為一體的研學游、垂釣休閑等鄉村旅游,真正形成現代養殖、清潔能源、研學休閑的產業閉環,實實在在帶動漁業提質增效、百姓增收致富、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漁光一體生態園”既符合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也是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具體舉措,為鄉村振興、碳中和目標實現提供了“通威方案”。 此次央視《經濟半小時》的深度聚焦,再次證明了通威“漁光一體”模式在鄉村振興、“雙碳”目標下的廣闊發展前景。未來,通威將繼續發揮技術和產業優勢,持續夯實核心競爭力,打造更多鄉村振興產品,為我國鄉村振興、碳中和目標實現貢獻更大力量。
通威泗洪“漁光一體”基地畫面
通威新能源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邱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