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百億興民企 與國運共輝煌 訪全國政協委員、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
2007-03-14
作者:《中國信息報》
編者按 2005年銷售收入已達85億元的通威集團,2006年再創佳績:實現銷售收入118億元。更為振奮人心的是,經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中國水產協會和國家有關部門權威評價,通威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這在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歷程中是不多見的。通過本報記者與全國政協委員、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的對話,讀者既可以看到獨具特色的通威之路,又能夠聽到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肺腑之言。
記者從通威集團了解到,該集團年飼料生產能力已達500萬噸;通威水產飼料2005年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15%-18%,2006年超過20%,已連續11年位居全國同行業第一。帶領通威不斷發展壯大的劉漢元董事長也贏得社會的高度肯定和尊重。近幾年,他先后當選“中國十大財經人物”、“中國十大優秀民營企業家”、“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華十大民企英才”、“中國品牌建設十大杰出企業家”、“亞太最具創造力之華商領袖”,入選“中國百行狀元榜”、“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家”、“四川十大財經風云人物”……帶著崇敬與求索,在全國“兩會”期間,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
通威之路
記者:您主張通威集團首先要走“品牌之路”,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漢元:2004年,“通威”牌系列飼料被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這是中國飼料工業13000家企業中第一個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的民營企業;2005年12月,通威系列飼料被評為飼料類首批國家免檢產品稱號,并順利通過中國名牌產品初選和公示,正式獲得中國名牌稱號,成為四川乃至全國企業中為數不多的同時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和“中國名牌”三項國家最高榮譽的企業。在中國品牌研究院公布的145個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名單中,通威品牌成了中國飼料行業中唯一當選的標志性品牌。在飼料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秉承“誠、信、正、一”經營理念的通威,不斷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2004年以來,通威股份成功上市并躋身民企上市公司100強,獲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入選“中國民企500強”;通威牌系列魚飼料榮獲“四川名牌產品”稱號;通威品牌以價值38億元人民幣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通威先后入選“中國最大企業集團500強”、“中國民企競爭力50強”、“中國民企品牌競爭力30強”;此前,通威被評為中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第二位,獲得國家批準的首批私營企業進出口權,連續多年獲得“銀企合作誠實守信先進單位”、“重合同守信用單位”等殊榮。
記者:您認為通威集團同時要走“實力之路”,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漢元:20年前,四川省的水產品產量不到5萬噸,而2005年卻發展到近100萬噸。巨大的飛躍,有賴于民營水產龍頭企業的崛起。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率先在四川搞起了金屬網箱養魚,四川以前的各種水產養殖方式紀錄從此被打破。四川開始追趕沿海的水產養殖大省。2005年,全省水產品產量達到98.25萬噸,增長14.05%,跑步進入全國淡水產品產量前10名。專家指出,14.05%的概念是,四川2005年一年增加淡水魚產量12萬噸,比西北地區最高省份一年總產量還多。正是通威集團等飼料生產企業引進國外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生產設備,生產出了優質高效的漁用飼料、硬顆粒飼料、浮性飼料及各種特種漁用飼料,成為四川省水產養殖的重要物質基礎,成為提高產量及質量的重要手段。通威集團在推動四川水產業發展的同時,審時度勢,不斷做大做強,堅定不移地圍繞飼料主業和戰略區域積極拓展,其產業鏈條不斷向全國其他省份延伸。
為有效防止盲目擴張,通威的做法是等目標市場培育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決定投資設立新項目,即先做市場后建工廠。這使新投資項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正是在這種策略指引下,公司2003年新建無錫、常德廠;2004年建成投產南昌、紹興廠;2005年又有海南、沈陽、德陽、廣東揭陽4個新廠建設。2006年通威在合肥、高郵、吳江、茂名、邛崍、沙市的新建生產線陸續投產,新增設計產能95萬噸;同時,通威計劃在今后的3年內,每年都動工興建4-5家工廠,以實現就地營銷,進一步擴大在全國范圍的市場份額……
通威的成功擴張進一步夯實了在沿海區域的優勢地位和全國水產領域的龍頭地位。目前,集團已有60余家公司分布在全國各個地方,其生產的水產飼料占了全國15%的市場份額。在江蘇,集團的水產飼料占了到25%的市場,在珠三角也占了20%-30%的市場,在湖南湖北和川渝地區,占了同樣份額的市場。通威集團年飼料生產能力已達到500萬噸,連續10年在全國同行中處于第一的地位,成了中國和世界上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集團。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人工水產養殖量超過捕撈量的國家,水產養殖產量占世界水產養殖總產量的70%左右。龐大的水產養殖市場決定了中國是世界上的水產飼料生產大國。據國內專家預測,未來10年內,水產飼料的需求量還會持續高速增長。通威的水產飼料生產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在水產飼料領域,通威計劃用5-10年時間,將這一比例提升為30%左右。
記者:您特別強調通威集團要走“科技之路”,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漢元:立足飼料主業,瞄準科技高端,通過科研創新,夯實并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已成為通威穩健發展的重要原因,更將成為通威永續發展的巨大動力。
2005年4月,通威在已經建成的國家“948”魚類基因工程實驗室、大規模生產效益型工廠化養魚車間、通威水產試驗中心等高科技項目基礎上,同時啟動了“416計劃”和“草魚基因組計劃”項目。“416項目”,主要內容是落實建設亞洲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水產科技園。投資近1.6億元的通威水產科技園,位于成都市成華區熊貓大道,一期工程占地500余畝,已經建成投產。三期工程結束后將占地1500畝,是通威股份進行水產飼料研發、魚類基因工程高技術研究、良種選育、名特優新品種馴養繁育和飼料推廣應用與示范的重要基地;建成后將是亞洲最大、功能最完善、研發設備最先進的水產科技園,三期工程累計投資總額將超過5億元人民幣。配合通威水產科技園的建設,總投資達5億元人民幣、有著“中國淡水魚類863項目”之稱的“草魚基因組計劃”項目也已進入實施階段。該項目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第一個淡水養殖魚類基因計劃,同時,首開了我國企業與政府共同投資國家級基因組研究項目的先河,將為科研成果與產業化緊密結合,及我國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創造全新的模式。
通威還逐漸成為四川省水產品無公害化進程中的典范。2001年開發推出的“通威魚”,成為中國唯一的品牌魚,一直雄踞水產行業的橋頭堡,在中國各大超市一舉成名。它以其無泥腥味和其他異味、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健康安全的獨特品質,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和好評。“通威魚”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技術和規程生產和加工,沒受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經過這一番精雕細琢,使得這個小家碧玉般的魚兒一舉成名、天下盡知。目前,通威已建起了50萬畝無公害魚生產基地,12個產品經過國家的有關認證并獲得政府頒發的證書;僅在成都市,營銷網絡已覆蓋了整個成都市場,在市區內已擁有100多個大型售場、300多個會員伙伴售點。2005年8月,通威無公害水產品標準被四川省水產局指定為全省無公害水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統一使用的規范性文本。為改變四川省淡水魚深加工能力缺乏的現象,去年5月,通威在新津縣投資建設淡水魚深加工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2億元,三期工程完工后總投資將超過5億元,年產值將達到5億元。項目建成后,將一舉填補成都乃至四川沒有水產品深加工企業的空白。
記者:您還提出通威集團要走“跨越之路”,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漢元:在保證水產飼料核心產業的絕對優勢地位的同時,通威集團在“打造核心競爭力,相關、適度多元化”原則指導下實施多元化的發展。2004年10月,通威集團與巨星集團共同投資建設PVC樹脂項目,公司一期工程年生產能力10萬噸,二期達到30萬噸,3年后最終生產能力將達到60萬噸,總投資超過20億元,建設完成后,將成為國內生產PVC樹脂的“航母”。永祥樹脂公司PVC項目自投產以來,至2005年末已累計實現銷售收入8億多元,實現利稅上億元。短短兩年公司已發展為國內生產PVC樹脂的航母,公司的產品品牌和企業知名度正逐步提升,產品品質及企業信譽得到了國內客戶的普遍認同,并在國際上引起較大反響。中英合資成都“好主人”寵物食品有限公司是通威集團與英國E.L.I.國際控股公司于2000年聯合組建的一家專業從事寵物食品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公司生產的寵物食品,現已成為中國民族寵物食品第一品牌。利用通威長期從事動物營養、飼料研發,以及在中國市場開發的成功經驗和實力,借助英國等歐美國家近百年寵物營養研究、食品研發和國際市場開發等方面的優勢,以及國外先進技術、設備、配方,采用新鮮、優質的原料,生產高品質的“好主人”系列寵物食品,受到了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等有關寵物協會、水族協會、寵物營養研究機構,以及眾多寵物主人的高度認可,產品已大量出口。
與此同時,集團所轄的新銳、西辰兩個軟件公司和通力建設公司,則在各自所涉足的領域發揮優勢,推陳出新,穩步發展,成為通威集團多元結構的又一個重要支撐點。
肺腑之言
記者:您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分別就“避免炒作收入差距,維護廣大建設者積極性”、“加快農村金融發展,完善農村資金回流機制”、“抓住最佳時機優化稅制,調整不合理計稅工資制”等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先請您談談如何“避免炒作收入差距,維護廣大建設者積極性”?
劉漢元:近30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由于一些深層次社會矛盾和沖突的存在,尤其目前正在解決的收入差距問題,導致一些人過度炒作、宣揚甚至煽動“妒富”、“仇富”思潮,更有人直接將收入差距原因歸結為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所謂“原罪”。如何正確認識收入差距,科學理解基尼系數,切實維護包括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內的廣大建設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顯得尤為緊迫和必要。
改革開放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發展市場經濟,引入競爭機制,改掉過去吃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所以,在發展過程及一定時期內,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這是改革和經濟發展的必經階段。想大家一步同時都富起來既不科學也不現實,就如同多年以前我們曾經幻想過的“左”的理想主義一樣,致富之河只能分期分批一船一船地到達彼岸,想要同時過河,一定會違反社會規律,欲速則不達,重返平均主義的老路而錯失中國發展良機。同時,作為所謂國際標準的基尼系數,與生俱來的局限性決定了其只能是一種數學的估算,無法體現各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歷史或客觀因素造成的偏差。“基尼系數”只是反映收入均等程度的指標,它沒有也不可能綜合反映我國不同時期的經濟水平、社會制度、社會承受力的基本狀況,僅以“基尼系數”作為評判依據,將大大影響評判的全面性與客觀性,夸大了我國的收入差距。
雖然我國經濟建設及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經濟總量和發展水平還很落后,人均財富總量還不足,社會整體發展水平還落后。相當一部分人剛解決溫飽或正邁向小康,少數人甚至還在貧困線以下生活;這都是我國社會當前的真實寫照,但這種現狀的存在不等于說過去的發展錯了,不等于說黨的政策錯了,更不等于說過去二三十年響應黨的號召拼命參與經濟發展的大批建設者錯了。有貪官、有腐敗不等于說黨和政府不好,有投機、有偷稅也有為富不仁不等于說所有建設者都不好。所以,這就需要全社會繼續保持高度的創業發展熱情,繼續鼓勵廣大建設者投資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加大保護各行各業、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廣大建設者的合法權益;為他們進一步發展營造寬松的政策和輿論環境,充分尊重和肯定他們在我國經濟建設中已取得的成績和做出的貢獻,大力宣傳企業家的創業故事,弘揚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充分引導和倡導全社會對社會財富創造者的認同、尊重和肯定,并使其成為社會積極向上輿論的主流和基調;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鼓勵先富帶后富,鼓勵未富者通過自身努力早日致富,致富光榮;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社會財富充分涌流。這是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構筑“和諧中國”的要求。
記者:請您談談如何“加快農村金融發展,完善農村資金回流機制”?
劉漢元:2006年,我國郵政儲蓄首開小額貸款試點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從農村小額貸款的整體實施情況看,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銀行、金融機構間責任界定不清晰,而銀行出于成本加大而收益不大的現實考慮,種種因素導致國家雖已多次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可收效甚微;小額貸款在多數地方仍遭遇尷尬境地,申請量和實際發放數額一直很低,尤其是大額資金很難回流農村。因此,政府有必要通過制定相關政策來促進農村小額貸款的發展,完善農村資金回流機制,為推進“三農”問題解決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扎實基礎。
小額貸款作為資金回流農村的一個主要渠道,在廣大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創造了寶貴條件和機會,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擺脫貧困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在具體事實過程中,很多金融機構單純將其當成一件政治任務來完成,而忽視其作為一個金融產品的實質,缺乏基本的金融服務意識,導致農戶在難以獲得貸款的同時,更缺乏必要的資金使用指導;尤其是廣大農村信息的閉塞,使其難以規避生產經營中的各種風險,并最終反過來造成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上升,也大大限制了資金的有效利用和農村金融事業的發展。同時,金融機構忽視了廣大農村對貸款使用的新情況和新變化,仍對農村小額貸款的用途和范圍進行嚴格限制,從而導致了真正有資金需求、有生產經營能力的農戶很難獲得貸款。各金融機構無一例外地把小額貸款的上限設置得非常低,大額資金無法回流,很難滿足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對資金的更大需求。另外,“只貸不存”成為目前小額貸款發展最大障礙,缺少充裕的資金來源,使得貸款機構難以為繼,融資成了最大難題。“只貸不存”大大限制了小額信貸機構的集融資能力,這已成為目前我國小額貸款發展的最大障礙和瓶頸,很不合理。
針對目前的尷尬境地和現狀,國家應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并實行政策上的傾斜和優惠,通過對金融機構發放小額貸款免征利息稅、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稅率,減少存款準備金、放松利率管制等方式和手段,對其進行必要的扶持,甚至從有關經費中安排專項資金進行財政補貼,以充分支持、鼓勵各大金融機構將觸角延伸到廣大農村去。同時,各金融機構通過建立跟蹤回訪和經營指導服務機制,定期開展貸后調查,跟蹤了解貸款人生產經營、資金使用情況,幫助貸款人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從而有效降低貸款風險。而要消除“只貸不存”限制,國家應針對小額貸款發展的實際情況,盡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盡快給予小額信貸機構以合法地位;尤其是盡快廢除原有不合理的“只貸不存”規定,逐步放寬對小額貸款機構的種種不合適限制,配套相關政策措施,最終允許他們吸收存款,以擴展其資金來源,為廣大農村和低收入者提供更全面、更細致和更周到的金融服務。
對于當前已參與其中的金融機構,應全面簡化目前繁雜的小額貸款申報程序,擴大農戶小額貸款的發放范圍,提高小額貸款的金額上限,由滿足農民生產方面的單一貸款需求,擴大到滿足農民生產、生活相關的加工、運輸、經商、助學等各方面的貸款需求,切實解決農村發展對資金的巨大需求。同時,針對農村的經濟發展現狀和實際金融需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符合農民小額貸款需求的政策法規,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實行政策性補助,降低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營業稅稅率,解決其風險大、經營成本偏高的問題。以上措施將有利于促進小額貸款的進一步發展,從而促進農村資金回流機制的健全和完善。
記者:請您談談如何“抓住最佳時機優化稅制,調整不合理計稅工資制”?
劉漢元: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民營企業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工資支出稅前扣除限額為1600元/月/人,以內的部分可據實扣除,超額部分則納入企業當年利潤,并支付企業所得稅。相對外資和絕大多數國有企業實行的“據實扣除”辦法,顯然這對廣大民企是不折不扣的雙重征稅,既不合理也不公平,應果斷調整延續十幾年的不合理計稅工資制,使民企與外資、國企享有同等稅收優惠待遇,為廣大民企營造一個真正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
2006年12月,旨在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法合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草案)》正式提交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進行首次審議。這意味著我國內資企業距離和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時代已不再遙遠。而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國家又提出了“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稅收體制改革基本原則,要求對現有稅收種類進行簡化和規范,拓展稅收范圍,并清理稅收優惠政策,降低現有偏高的稅率,并強化稅收的征管工作。這些新政策的出臺,讓廣大民營企業對國家稅收體制的盡快優化充滿了期待。在國家大力推進“兩法合并”、“統一內外稅率”的同時,這也是調整不合理計稅工資制,將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國有企業關于所得稅中工資支出稅前扣除制度進行統一和明確的最佳時機。政府已經注意到了“計稅工資制”這一稅制不盡合理,尤其是給廣大民營企業帶來的沉重負擔,并做出了積極部署和調整,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草案)》中予以了充分體現。但是,該草案中雖然制定了企業實際發生的各項支出扣除的政策和方向,但缺乏與之相配套的明確的各項支出的實際扣除辦法。根據財政部領導的相關說明,將來與新稅法同步出臺的實施條例將對具體的扣除辦法做出規定,主要包括工資支出、公益性捐贈支出、企業研發費用支出、廣告費支出等,但這個配套措施何時出臺仍無具體的時間表,這將有可能錯過目前進行稅制調整的最佳時機。
為此,國家有關部門,應抓住機遇,加快這一進程,在盡可能兼顧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果斷地調整并統一目前不合理的工資支出稅前扣除制度,從根本上取消這個延續了10多年卻不盡合理的“計稅工資制”,讓民營企業享受同外資和國有企業同等的稅收待遇,將民營企業員工工資支出以“據實扣除”的原則全部納入企業成本中,從而為廣大民營企業營造一個真正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同時,在大力進行稅收體制優化的過程中,應嚴格貫徹國家“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稅收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減少實際征稅過程中的人為因素甚至超越制度的因素,明晰各項稅收優惠措施,嚴格遵守相關稅收制度,加強對民營企業的稅收平衡和扶持,從根本上解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企業經營管理和稅收征管中的后顧之憂。
在采訪結束的時候,劉漢元鄭重表示:通威志在“改善人類生活品質,成就世界水產品牌”。正闊步向前的通威集團,將繼續秉承“誠、信、正、一”的經營理念,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繼續以科技為動力,以提高飼料、水產品質量安全為主攻方向,努力成為國內外實現漁業及動物飼養安全保障、人類肉食品安全保障的忠實實踐者和行業領先者。
記者從通威集團了解到,該集團年飼料生產能力已達500萬噸;通威水產飼料2005年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15%-18%,2006年超過20%,已連續11年位居全國同行業第一。帶領通威不斷發展壯大的劉漢元董事長也贏得社會的高度肯定和尊重。近幾年,他先后當選“中國十大財經人物”、“中國十大優秀民營企業家”、“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華十大民企英才”、“中國品牌建設十大杰出企業家”、“亞太最具創造力之華商領袖”,入選“中國百行狀元榜”、“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家”、“四川十大財經風云人物”……帶著崇敬與求索,在全國“兩會”期間,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
通威之路
記者:您主張通威集團首先要走“品牌之路”,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漢元:2004年,“通威”牌系列飼料被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這是中國飼料工業13000家企業中第一個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的民營企業;2005年12月,通威系列飼料被評為飼料類首批國家免檢產品稱號,并順利通過中國名牌產品初選和公示,正式獲得中國名牌稱號,成為四川乃至全國企業中為數不多的同時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和“中國名牌”三項國家最高榮譽的企業。在中國品牌研究院公布的145個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名單中,通威品牌成了中國飼料行業中唯一當選的標志性品牌。在飼料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秉承“誠、信、正、一”經營理念的通威,不斷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2004年以來,通威股份成功上市并躋身民企上市公司100強,獲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入選“中國民企500強”;通威牌系列魚飼料榮獲“四川名牌產品”稱號;通威品牌以價值38億元人民幣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通威先后入選“中國最大企業集團500強”、“中國民企競爭力50強”、“中國民企品牌競爭力30強”;此前,通威被評為中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第二位,獲得國家批準的首批私營企業進出口權,連續多年獲得“銀企合作誠實守信先進單位”、“重合同守信用單位”等殊榮。
記者:您認為通威集團同時要走“實力之路”,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漢元:20年前,四川省的水產品產量不到5萬噸,而2005年卻發展到近100萬噸。巨大的飛躍,有賴于民營水產龍頭企業的崛起。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率先在四川搞起了金屬網箱養魚,四川以前的各種水產養殖方式紀錄從此被打破。四川開始追趕沿海的水產養殖大省。2005年,全省水產品產量達到98.25萬噸,增長14.05%,跑步進入全國淡水產品產量前10名。專家指出,14.05%的概念是,四川2005年一年增加淡水魚產量12萬噸,比西北地區最高省份一年總產量還多。正是通威集團等飼料生產企業引進國外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生產設備,生產出了優質高效的漁用飼料、硬顆粒飼料、浮性飼料及各種特種漁用飼料,成為四川省水產養殖的重要物質基礎,成為提高產量及質量的重要手段。通威集團在推動四川水產業發展的同時,審時度勢,不斷做大做強,堅定不移地圍繞飼料主業和戰略區域積極拓展,其產業鏈條不斷向全國其他省份延伸。
為有效防止盲目擴張,通威的做法是等目標市場培育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決定投資設立新項目,即先做市場后建工廠。這使新投資項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正是在這種策略指引下,公司2003年新建無錫、常德廠;2004年建成投產南昌、紹興廠;2005年又有海南、沈陽、德陽、廣東揭陽4個新廠建設。2006年通威在合肥、高郵、吳江、茂名、邛崍、沙市的新建生產線陸續投產,新增設計產能95萬噸;同時,通威計劃在今后的3年內,每年都動工興建4-5家工廠,以實現就地營銷,進一步擴大在全國范圍的市場份額……
通威的成功擴張進一步夯實了在沿海區域的優勢地位和全國水產領域的龍頭地位。目前,集團已有60余家公司分布在全國各個地方,其生產的水產飼料占了全國15%的市場份額。在江蘇,集團的水產飼料占了到25%的市場,在珠三角也占了20%-30%的市場,在湖南湖北和川渝地區,占了同樣份額的市場。通威集團年飼料生產能力已達到500萬噸,連續10年在全國同行中處于第一的地位,成了中國和世界上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集團。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人工水產養殖量超過捕撈量的國家,水產養殖產量占世界水產養殖總產量的70%左右。龐大的水產養殖市場決定了中國是世界上的水產飼料生產大國。據國內專家預測,未來10年內,水產飼料的需求量還會持續高速增長。通威的水產飼料生產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在水產飼料領域,通威計劃用5-10年時間,將這一比例提升為30%左右。
記者:您特別強調通威集團要走“科技之路”,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漢元:立足飼料主業,瞄準科技高端,通過科研創新,夯實并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已成為通威穩健發展的重要原因,更將成為通威永續發展的巨大動力。
2005年4月,通威在已經建成的國家“948”魚類基因工程實驗室、大規模生產效益型工廠化養魚車間、通威水產試驗中心等高科技項目基礎上,同時啟動了“416計劃”和“草魚基因組計劃”項目。“416項目”,主要內容是落實建設亞洲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水產科技園。投資近1.6億元的通威水產科技園,位于成都市成華區熊貓大道,一期工程占地500余畝,已經建成投產。三期工程結束后將占地1500畝,是通威股份進行水產飼料研發、魚類基因工程高技術研究、良種選育、名特優新品種馴養繁育和飼料推廣應用與示范的重要基地;建成后將是亞洲最大、功能最完善、研發設備最先進的水產科技園,三期工程累計投資總額將超過5億元人民幣。配合通威水產科技園的建設,總投資達5億元人民幣、有著“中國淡水魚類863項目”之稱的“草魚基因組計劃”項目也已進入實施階段。該項目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第一個淡水養殖魚類基因計劃,同時,首開了我國企業與政府共同投資國家級基因組研究項目的先河,將為科研成果與產業化緊密結合,及我國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創造全新的模式。
通威還逐漸成為四川省水產品無公害化進程中的典范。2001年開發推出的“通威魚”,成為中國唯一的品牌魚,一直雄踞水產行業的橋頭堡,在中國各大超市一舉成名。它以其無泥腥味和其他異味、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健康安全的獨特品質,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和好評。“通威魚”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技術和規程生產和加工,沒受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經過這一番精雕細琢,使得這個小家碧玉般的魚兒一舉成名、天下盡知。目前,通威已建起了50萬畝無公害魚生產基地,12個產品經過國家的有關認證并獲得政府頒發的證書;僅在成都市,營銷網絡已覆蓋了整個成都市場,在市區內已擁有100多個大型售場、300多個會員伙伴售點。2005年8月,通威無公害水產品標準被四川省水產局指定為全省無公害水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統一使用的規范性文本。為改變四川省淡水魚深加工能力缺乏的現象,去年5月,通威在新津縣投資建設淡水魚深加工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2億元,三期工程完工后總投資將超過5億元,年產值將達到5億元。項目建成后,將一舉填補成都乃至四川沒有水產品深加工企業的空白。
記者:您還提出通威集團要走“跨越之路”,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漢元:在保證水產飼料核心產業的絕對優勢地位的同時,通威集團在“打造核心競爭力,相關、適度多元化”原則指導下實施多元化的發展。2004年10月,通威集團與巨星集團共同投資建設PVC樹脂項目,公司一期工程年生產能力10萬噸,二期達到30萬噸,3年后最終生產能力將達到60萬噸,總投資超過20億元,建設完成后,將成為國內生產PVC樹脂的“航母”。永祥樹脂公司PVC項目自投產以來,至2005年末已累計實現銷售收入8億多元,實現利稅上億元。短短兩年公司已發展為國內生產PVC樹脂的航母,公司的產品品牌和企業知名度正逐步提升,產品品質及企業信譽得到了國內客戶的普遍認同,并在國際上引起較大反響。中英合資成都“好主人”寵物食品有限公司是通威集團與英國E.L.I.國際控股公司于2000年聯合組建的一家專業從事寵物食品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公司生產的寵物食品,現已成為中國民族寵物食品第一品牌。利用通威長期從事動物營養、飼料研發,以及在中國市場開發的成功經驗和實力,借助英國等歐美國家近百年寵物營養研究、食品研發和國際市場開發等方面的優勢,以及國外先進技術、設備、配方,采用新鮮、優質的原料,生產高品質的“好主人”系列寵物食品,受到了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等有關寵物協會、水族協會、寵物營養研究機構,以及眾多寵物主人的高度認可,產品已大量出口。
與此同時,集團所轄的新銳、西辰兩個軟件公司和通力建設公司,則在各自所涉足的領域發揮優勢,推陳出新,穩步發展,成為通威集團多元結構的又一個重要支撐點。
肺腑之言
記者:您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分別就“避免炒作收入差距,維護廣大建設者積極性”、“加快農村金融發展,完善農村資金回流機制”、“抓住最佳時機優化稅制,調整不合理計稅工資制”等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先請您談談如何“避免炒作收入差距,維護廣大建設者積極性”?
劉漢元:近30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由于一些深層次社會矛盾和沖突的存在,尤其目前正在解決的收入差距問題,導致一些人過度炒作、宣揚甚至煽動“妒富”、“仇富”思潮,更有人直接將收入差距原因歸結為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所謂“原罪”。如何正確認識收入差距,科學理解基尼系數,切實維護包括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內的廣大建設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顯得尤為緊迫和必要。
改革開放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發展市場經濟,引入競爭機制,改掉過去吃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所以,在發展過程及一定時期內,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這是改革和經濟發展的必經階段。想大家一步同時都富起來既不科學也不現實,就如同多年以前我們曾經幻想過的“左”的理想主義一樣,致富之河只能分期分批一船一船地到達彼岸,想要同時過河,一定會違反社會規律,欲速則不達,重返平均主義的老路而錯失中國發展良機。同時,作為所謂國際標準的基尼系數,與生俱來的局限性決定了其只能是一種數學的估算,無法體現各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歷史或客觀因素造成的偏差。“基尼系數”只是反映收入均等程度的指標,它沒有也不可能綜合反映我國不同時期的經濟水平、社會制度、社會承受力的基本狀況,僅以“基尼系數”作為評判依據,將大大影響評判的全面性與客觀性,夸大了我國的收入差距。
雖然我國經濟建設及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經濟總量和發展水平還很落后,人均財富總量還不足,社會整體發展水平還落后。相當一部分人剛解決溫飽或正邁向小康,少數人甚至還在貧困線以下生活;這都是我國社會當前的真實寫照,但這種現狀的存在不等于說過去的發展錯了,不等于說黨的政策錯了,更不等于說過去二三十年響應黨的號召拼命參與經濟發展的大批建設者錯了。有貪官、有腐敗不等于說黨和政府不好,有投機、有偷稅也有為富不仁不等于說所有建設者都不好。所以,這就需要全社會繼續保持高度的創業發展熱情,繼續鼓勵廣大建設者投資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加大保護各行各業、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廣大建設者的合法權益;為他們進一步發展營造寬松的政策和輿論環境,充分尊重和肯定他們在我國經濟建設中已取得的成績和做出的貢獻,大力宣傳企業家的創業故事,弘揚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充分引導和倡導全社會對社會財富創造者的認同、尊重和肯定,并使其成為社會積極向上輿論的主流和基調;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鼓勵先富帶后富,鼓勵未富者通過自身努力早日致富,致富光榮;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社會財富充分涌流。這是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構筑“和諧中國”的要求。
記者:請您談談如何“加快農村金融發展,完善農村資金回流機制”?
劉漢元:2006年,我國郵政儲蓄首開小額貸款試點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從農村小額貸款的整體實施情況看,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銀行、金融機構間責任界定不清晰,而銀行出于成本加大而收益不大的現實考慮,種種因素導致國家雖已多次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可收效甚微;小額貸款在多數地方仍遭遇尷尬境地,申請量和實際發放數額一直很低,尤其是大額資金很難回流農村。因此,政府有必要通過制定相關政策來促進農村小額貸款的發展,完善農村資金回流機制,為推進“三農”問題解決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扎實基礎。
小額貸款作為資金回流農村的一個主要渠道,在廣大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創造了寶貴條件和機會,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擺脫貧困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在具體事實過程中,很多金融機構單純將其當成一件政治任務來完成,而忽視其作為一個金融產品的實質,缺乏基本的金融服務意識,導致農戶在難以獲得貸款的同時,更缺乏必要的資金使用指導;尤其是廣大農村信息的閉塞,使其難以規避生產經營中的各種風險,并最終反過來造成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上升,也大大限制了資金的有效利用和農村金融事業的發展。同時,金融機構忽視了廣大農村對貸款使用的新情況和新變化,仍對農村小額貸款的用途和范圍進行嚴格限制,從而導致了真正有資金需求、有生產經營能力的農戶很難獲得貸款。各金融機構無一例外地把小額貸款的上限設置得非常低,大額資金無法回流,很難滿足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對資金的更大需求。另外,“只貸不存”成為目前小額貸款發展最大障礙,缺少充裕的資金來源,使得貸款機構難以為繼,融資成了最大難題。“只貸不存”大大限制了小額信貸機構的集融資能力,這已成為目前我國小額貸款發展的最大障礙和瓶頸,很不合理。
針對目前的尷尬境地和現狀,國家應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并實行政策上的傾斜和優惠,通過對金融機構發放小額貸款免征利息稅、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稅率,減少存款準備金、放松利率管制等方式和手段,對其進行必要的扶持,甚至從有關經費中安排專項資金進行財政補貼,以充分支持、鼓勵各大金融機構將觸角延伸到廣大農村去。同時,各金融機構通過建立跟蹤回訪和經營指導服務機制,定期開展貸后調查,跟蹤了解貸款人生產經營、資金使用情況,幫助貸款人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從而有效降低貸款風險。而要消除“只貸不存”限制,國家應針對小額貸款發展的實際情況,盡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盡快給予小額信貸機構以合法地位;尤其是盡快廢除原有不合理的“只貸不存”規定,逐步放寬對小額貸款機構的種種不合適限制,配套相關政策措施,最終允許他們吸收存款,以擴展其資金來源,為廣大農村和低收入者提供更全面、更細致和更周到的金融服務。
對于當前已參與其中的金融機構,應全面簡化目前繁雜的小額貸款申報程序,擴大農戶小額貸款的發放范圍,提高小額貸款的金額上限,由滿足農民生產方面的單一貸款需求,擴大到滿足農民生產、生活相關的加工、運輸、經商、助學等各方面的貸款需求,切實解決農村發展對資金的巨大需求。同時,針對農村的經濟發展現狀和實際金融需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符合農民小額貸款需求的政策法規,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實行政策性補助,降低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營業稅稅率,解決其風險大、經營成本偏高的問題。以上措施將有利于促進小額貸款的進一步發展,從而促進農村資金回流機制的健全和完善。
記者:請您談談如何“抓住最佳時機優化稅制,調整不合理計稅工資制”?
劉漢元: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民營企業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工資支出稅前扣除限額為1600元/月/人,以內的部分可據實扣除,超額部分則納入企業當年利潤,并支付企業所得稅。相對外資和絕大多數國有企業實行的“據實扣除”辦法,顯然這對廣大民企是不折不扣的雙重征稅,既不合理也不公平,應果斷調整延續十幾年的不合理計稅工資制,使民企與外資、國企享有同等稅收優惠待遇,為廣大民企營造一個真正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
2006年12月,旨在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法合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草案)》正式提交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進行首次審議。這意味著我國內資企業距離和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時代已不再遙遠。而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國家又提出了“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稅收體制改革基本原則,要求對現有稅收種類進行簡化和規范,拓展稅收范圍,并清理稅收優惠政策,降低現有偏高的稅率,并強化稅收的征管工作。這些新政策的出臺,讓廣大民營企業對國家稅收體制的盡快優化充滿了期待。在國家大力推進“兩法合并”、“統一內外稅率”的同時,這也是調整不合理計稅工資制,將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國有企業關于所得稅中工資支出稅前扣除制度進行統一和明確的最佳時機。政府已經注意到了“計稅工資制”這一稅制不盡合理,尤其是給廣大民營企業帶來的沉重負擔,并做出了積極部署和調整,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草案)》中予以了充分體現。但是,該草案中雖然制定了企業實際發生的各項支出扣除的政策和方向,但缺乏與之相配套的明確的各項支出的實際扣除辦法。根據財政部領導的相關說明,將來與新稅法同步出臺的實施條例將對具體的扣除辦法做出規定,主要包括工資支出、公益性捐贈支出、企業研發費用支出、廣告費支出等,但這個配套措施何時出臺仍無具體的時間表,這將有可能錯過目前進行稅制調整的最佳時機。
為此,國家有關部門,應抓住機遇,加快這一進程,在盡可能兼顧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果斷地調整并統一目前不合理的工資支出稅前扣除制度,從根本上取消這個延續了10多年卻不盡合理的“計稅工資制”,讓民營企業享受同外資和國有企業同等的稅收待遇,將民營企業員工工資支出以“據實扣除”的原則全部納入企業成本中,從而為廣大民營企業營造一個真正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同時,在大力進行稅收體制優化的過程中,應嚴格貫徹國家“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稅收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減少實際征稅過程中的人為因素甚至超越制度的因素,明晰各項稅收優惠措施,嚴格遵守相關稅收制度,加強對民營企業的稅收平衡和扶持,從根本上解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企業經營管理和稅收征管中的后顧之憂。
在采訪結束的時候,劉漢元鄭重表示:通威志在“改善人類生活品質,成就世界水產品牌”。正闊步向前的通威集團,將繼續秉承“誠、信、正、一”的經營理念,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繼續以科技為動力,以提高飼料、水產品質量安全為主攻方向,努力成為國內外實現漁業及動物飼養安全保障、人類肉食品安全保障的忠實實踐者和行業領先者。